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53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包括底座、竖管、套管、横管、弯脖接头、顶部连接管、脚踢板、挂钩和拉结网,底座有多个且沿直线安装在结构面边缘处,每个底座上端面均固定套筒,竖管穿套在套筒内;套管穿套在竖管外周,且其竖直竖管方向水平延伸有连接管;横管两端与相邻两个连接管套接固定;弯脖接头套设在竖管上端;顶部连接管两端套接在相邻弯脖接头之间;脚踢板固定安装在相邻两个竖管之间底端,且脚踢板上端面和顶部连接管下端均安装多个挂钩,拉结网拉结在上下的多个挂钩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可周转使用,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
技术介绍
临边作业是指在工作面边沿无围护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0mm的高处作业,包括楼板边、楼梯段边、屋面边、阳台边、各类坑、沟、槽等边沿的高处作业。进行临边作业时,按规定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主要为防护栏、安全网等。传统扣件式防护栏搭设难度较大且费工费时,材料消耗大,施工成本较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施工速度快,施工安全,施工成本低,节省人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混凝土平台临边防护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成本低且周转方便的建筑面临边防护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包括底座、竖管、套管、横管、弯脖接头、顶部连接管、脚踢板、挂钩和拉结网,所述底座有多个且沿直线安装在结构面边缘处,每个所述底座上端面均固定套筒,所述竖管穿套在所述套筒内;所述套管穿套在所述竖管外周,且其竖直竖管方向水平延伸有连接管;所述横管两端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管套接固定;所述弯脖接头套设在所述竖管上端;所述顶部连接管两端套接在相邻所述弯脖接头之间;所述脚踢板固定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竖管之间底端,且所述脚踢板上端面和所述顶部连接管下端均安装多个挂钩,所述拉结网拉结在上下的多个所述挂钩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底座、竖管、横管、套管、顶部连接管、脚踢板、挂钩和拉结网的安装组合,可以简单方便快速的组合安装防护栏,且设置拉结网可增加安全保障,本技术可拆卸周转使用,节省大量的资金与安装成本,也降低了工人安装防护栏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底座上端面中部焊接所述套筒,且所述套筒外侧壁与所述底座边缘处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套筒的侧壁设置紧固孔,螺栓穿设在所述紧固孔内且螺杆端部抵紧所述竖管侧壁;所述底座上表面四周环设有贯穿所述底座上下端面的安装孔,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将所述底座固定在建筑面边缘处。优选的,所述套管和连接管均为钢管且其整体形成T型三通结构,所述套管和连接管上均设有多个螺纹孔,螺栓通过所述螺纹孔抵紧所述竖管和所述横管。优选的,所述弯脖接头为L型,其两端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且其管壁上均钻设螺栓孔,螺栓通过所述螺栓孔固定所述顶部连接管及所述竖管。优选的,所述螺栓均采用M12螺栓。优选的,上部的挂钩为上排挂钩且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顶部连接管下端,下部的挂钩为下排挂钩且其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所述脚踢板上端面,所述拉结网上端拉结所述上排挂钩,下端拉结所述下排挂钩。优选的,所述脚踢板为木板或者铁皮板的任一种,所述脚踢板通过铁丝固定连接在相邻两根所述竖管之间底端,所述脚踢板上印刷红白油漆间隔条,且所述脚踢板的高度尺寸为180~250mm。优选的,所述竖管、横管和顶部连接管均采用Φ48×3.0的钢管。优选的,所述竖管高度为1200~1500mm。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底座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底座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套管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拉结网安装示意图。1底座、101套筒、102安装孔、103加强筋、104紧固孔、2竖管、3横管、4套管、401螺纹孔、5顶部连接管、6弯脖接头、7上排挂钩、8下排挂钩、9脚踢板、10螺栓、11螺栓孔、12拉结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本技术附图1至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包括底座1、竖管2、套管4、横管3、弯脖接头6、顶部连接管5、脚踢板9、挂钩和拉结网12,底座1有多个且沿直线安装在结构面边缘处,每个底座1上端面均固定套筒101,竖管2穿套在套筒101内;套管4穿套在竖管2外周,且其竖直竖管方向水平延伸有连接管;横管3两端与相邻两个连接管套接固定;弯脖接头6套设在竖管2上端;顶部连接管5两端套接在相邻弯脖接头6之间;脚踢板9固定安装在相邻两个竖管2之间底端,且脚踢板9上端面和顶部连接管5下端均安装多个挂钩,拉结网12拉结在上下的多个挂钩之间。具体的,底座1上端面中部焊接套筒101,且套筒101外侧壁与底座1边缘处连接有加强筋103,套筒101的侧壁设置紧固孔104,紧固孔104内穿设螺栓,且螺杆端面抵紧竖管2侧壁,底座1上表面四周环设有贯穿底座1上下端面的安装孔102,螺栓穿过安装孔102将底座固定在建筑面边缘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套管4和连接管均为钢管且其整体形成T型三通结构,套管4和连接管上均设有多个螺纹孔401,螺栓10穿过螺纹孔401固定竖管2和横管3,相邻两个竖管2上的套管4的第三接口端相对,便于连接横管3,且采用螺栓抵紧法可避免竖管及横管上的穿孔,节省材料及成本。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弯脖接头6为L型,其两端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且其管壁上均钻设螺栓孔11,螺栓通过螺栓孔11固定弯脖接头6及顶部连接管5。具体的,螺栓10采用M12六角螺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部的挂钩为上排挂钩7,且其通过铁丝可拆卸安装在顶部连接管5下端的管壁上,下部的挂钩为下排挂钩8且其通过膨胀螺丝固定在脚踢板10的上端面,拉结网上部拉结上排挂钩7,下部拉结下排挂钩8。进一步增加防护安全性。更具体的,脚踢板9采用木质板,且通过铁丝穿过木质板并紧固在相邻两个竖管2之间的底端,且脚踢板9的高度尺寸为200mm。且在脚踢板9上印刷红白油漆间隔条,增强防护栏的美观性及警示性。具体的,竖管2、横管3和顶部连接管5均采用Φ48×3.0的钢管,方便选材,适合大批量生产使用,也可降低安装成本。更具体的,顶部连接管5的安装高度为1200mm。可以在保证安全防护的同时,也可避免因防护栏太高造成的不必要资金使用。本技术具体的安装步骤:施工时,先将预设防护栏的建筑面清理干净,按照安装标准,在建筑面上使用电钻打孔,安装底座紧固,进一步的将竖管穿套在底座上的套筒内,并用螺栓抵紧,再一步的安装脚踢板,且脚踢板上安装下排挂钩,紧接着往竖管内穿套套管,螺栓紧固,再一步安装横管,进一步在竖管顶部安装弯脖接头,连接顶部连接管,安装上排挂钩,最后钩结拉结网。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和使用方法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竖管(2)、套管(4)、横管(3)、弯脖接头(6)、顶部连接管(5)、脚踢板(9)、挂钩和拉结网(12),所述底座(1)有多个且沿直线安装在结构面边缘处,每个所述底座(1)上端面均固定套筒(101),所述竖管(2)穿套在所述套筒(101)内;所述套管(4)穿套在所述竖管(2)外周,且其竖直竖管方向水平延伸有连接管;所述横管(3)两端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管套接固定;所述弯脖接头(6)套设在所述竖管(2)上端;所述顶部连接管(5)两端套接在相邻所述弯脖接头(6)之间;所述脚踢板(9)固定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竖管(2)之间底端,且所述脚踢板(9)上端面和所述顶部连接管(5)下端均安装多个挂钩,所述拉结网(12)拉结在上下的多个所述挂钩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竖管(2)、套管(4)、横管(3)、弯脖接头(6)、顶部连接管(5)、脚踢板(9)、挂钩和拉结网(12),所述底座(1)有多个且沿直线安装在结构面边缘处,每个所述底座(1)上端面均固定套筒(101),所述竖管(2)穿套在所述套筒(101)内;所述套管(4)穿套在所述竖管(2)外周,且其竖直竖管方向水平延伸有连接管;所述横管(3)两端与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管套接固定;所述弯脖接头(6)套设在所述竖管(2)上端;所述顶部连接管(5)两端套接在相邻所述弯脖接头(6)之间;所述脚踢板(9)固定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竖管(2)之间底端,且所述脚踢板(9)上端面和所述顶部连接管(5)下端均安装多个挂钩,所述拉结网(12)拉结在上下的多个所述挂钩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面中部焊接所述套筒(101),且所述套筒(101)外侧壁与所述底座(1)边缘处连接有加强筋(103),所述套筒(101)的侧壁设置紧固孔(104),螺栓穿设在所述紧固孔(104)内且螺杆端部抵紧所述竖管(2)侧壁;
所述底座(1)上表面四周环设有贯穿所述底座(1)上下端面的安装孔(102),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102)将所述底座(1)固定在建筑面边缘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面临边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和连接管均为钢管且其整体形成T型三通结构,所述套管(4)和连接管上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飞朱甲学晏理想孙卫革徐显阳顾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