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46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由若干个相互拼接的单体组成;所述单体的中部设有空腔,单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销孔,竖向的单体之间通过方轴相连,所述的方轴依次穿过各个单体上的销孔;单体的一侧设有燕尾状凸起,单体的另一侧设有与燕尾状凸起相配的燕尾状凹槽,呈横向分布的两个相邻的单体之间通过燕尾状凸起与燕尾状凹槽的配合相连。本装置通过若干个单体相互拼接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预制式模块化建筑拼接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模块化建筑结构方式越来越受到建筑工程师的青睐,模块化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结构强度高、对现场污染小等诸多优点,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钢筋混泥土浇筑方式施工慢、对环境产生污染、噪音大等缺陷。其中,预制式模块化建筑的出现,大大改良了现有建筑工地施工慢、环境差的缺点。其中预制式模块化建筑的组装方式决定了该建筑的结构强度,抗冲击能力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由若干个相互拼接的单体组成;所述单体的中部设有空腔,单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销孔,竖向的单体之间通过方轴相连,所述的方轴依次穿过各个单体上的销孔;单体的一侧设有燕尾状凸起,单体的另一侧设有与燕尾状凸起相配的燕尾状凹槽,呈横向分布的两个相邻的单体之间通过燕尾状凸起与燕尾状凹槽的配合相连。优选地,所述单体的材质为预制钢板。优选地,所述燕尾状凸起的内部为中空状。优选地,所述单体的壁厚为5-10cm。优选地,所述销孔的壁厚为5-10cm。优选地,所述销孔的数量为四个。优选地,所述的销孔凸出设置在单体的内壁上。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若干个单体相互拼接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预制式模块化建筑拼接难的问题。横向的单体之间通过燕尾状凹槽与燕尾状凸起相配合的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连接强度,竖向的单体之间通过方轴连接的方式,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拼接强度。而且,本装置在单体内预留了空腔,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在空腔内加注混凝土,从而可以获得结构强度更高的模块化建筑。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的组合示意图;图2是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的单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的单体结构俯视图;1.单体2.方轴11.燕尾状凸起12.燕尾状凹槽13.销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由若干个相互拼接的单体1组成;所述单体1的中部设有空腔,单体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销孔,销孔13凸出设置在单体的内壁上。竖向的单体1之间通过方轴2相连,所述的方轴2依次穿过各个单体1上的销孔13。单体的一侧设有燕尾状凸起11,单体的另一侧设有与燕尾状凸起11相配的燕尾状凹槽12,燕尾状凸起11的内部为中空状,呈横向分布的两个相邻的单体1之间通过燕尾状凸起11与燕尾状凹槽12的配合相连。横向的单体1之间通过燕尾状凹槽12与燕尾状凸起11相配合的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连接强度,竖向的单体1之间通过方轴2连接的方式,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拼接强度。而且,本装置在单体1内预留了空腔,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在空腔内加注混凝土,从而可以获得结构强度更高的模块化建筑。单1体的壁厚、销孔13的壁厚均为10cm。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相互拼接的单体组成;所述单体的中部设有空腔,单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销孔,竖向的单体之间通过方轴相连,所述的方轴依次穿过各个单体上的销孔;/n单体的一侧设有燕尾状凸起,单体的另一侧设有与燕尾状凸起相配的燕尾状凹槽,呈横向分布的两个相邻的单体之间通过燕尾状凸起与燕尾状凹槽的配合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相互拼接的单体组成;所述单体的中部设有空腔,单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销孔,竖向的单体之间通过方轴相连,所述的方轴依次穿过各个单体上的销孔;
单体的一侧设有燕尾状凸起,单体的另一侧设有与燕尾状凸起相配的燕尾状凹槽,呈横向分布的两个相邻的单体之间通过燕尾状凸起与燕尾状凹槽的配合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的材质为预制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预制式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文靳丽娜徐荣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蓝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