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23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包括太阳能板本体,所述太阳能板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驱动组件,所述角度调节驱动组件和限位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驱动组件包括支撑台、驱动电机、衔接架和电动伸缩杆,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通过设置的衔接架和电动伸缩杆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通过蜗杆和齿轮盘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让太阳能板本体的倾角调节更加灵活多变,进而可以让太阳能板本体能够追随者太阳的移动而进行移动,从而可以让阳光能够垂直的照射在太阳能板本体的接收面上,提高太阳能板本体在一天内所转换的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
,具体为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
技术介绍
非晶硅是一种直接能带半导体,它的结构内部有许多所谓的“悬键”,也就是没有和周围的硅原子成键的电子,这些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就可以产生电流,并不需要声子的帮助,因而非晶硅可以做得很薄,还有制作成本低的优点;非晶硅可以自由裁剪,因而可以充分利用合成的产品,不像晶体硅不能自由裁剪,制作成器件时材料磨下好多碎末,浪费很大;它的制作过程是气相沉积化氢热分解,分解时可以根据需要掺杂,如掺入磷化氢或硼化氢,由于是气相沉积,制作工艺条件容易进行自动化控制;它还可以制成很薄很薄的薄膜,而晶体硅却至少要达到几百微米的厚度。这是由于晶体硅是一种间接能带半导体,单靠光子并不能把电子激发到导带中去产生电流,而要靠所谓声子的帮助,这种所谓的声子来源于晶格振动,晶体做得太薄,产生的声子就太少,光电转化率就太低。但是,现有的户外用太阳能组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太阳能组件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自动调节向阳的角度,为用户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旨在改善现有的户外用太阳能组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太阳能组件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自动调节向阳的角度,为用户使用带来了不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包括太阳能板本体,所述太阳能板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驱动组件,所述角度调节驱动组件和限位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驱动组件包括支撑台、驱动电机、衔接架和电动伸缩杆,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支撑台的一端设置有衔接架,所述衔接架和支撑台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架的一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和衔接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侧面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和角度调节驱动组件之间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限位座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外侧通过套接方式固定连接有齿轮盘,所述齿轮盘和蜗杆之间相互配合,通过这样设置是为了可以在蜗杆和齿轮盘之间的相互配合下,从而可以对太阳能板本体的倾角进行调节,从而可以让太阳能板本体的角度调节更加灵活。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位于限位座的两侧,且加固件和限位座之间固定连接,通过这样设置是为了提高限位座和支撑架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蜗杆限位架,且支撑台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定位通孔,通过在支撑台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蜗杆限位架,是为了给蜗杆提供支撑,从而可以让蜗杆的运转更加稳定,通过在支撑台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定位通孔,是为了给定位轴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可以让齿轮盘和蜗杆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固定板和支撑基座,所述支撑杆的底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基座,通过设置支撑组件是为了给角度调节驱动组件提供支撑,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太阳能板本体在调整角度的过程中与地面发生触碰。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基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销杆,所述第一定位销杆和固定锁紧件之间相互配合,所述支撑基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销杆,所述支撑台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和第二定位销杆之间相互配合,通过这样设置是为了可以让角度调节驱动组件和支撑组件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同时也是为了便于通过电动伸缩杆去调节支撑台的倾斜角度,从而可以实现对太阳能板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侧面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围绕着支撑杆的轴心等间距分布,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对称贯穿开设有固定孔,通过在支撑杆的底端侧面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是为了提高支撑杆和固定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可以提高支撑组件的整体稳定性,通过在固定板的上端面对称贯穿开设有固定孔,是为了更加便于将支撑组件固定在地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特点,通过设置的衔接架和电动伸缩杆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通过蜗杆和齿轮盘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让太阳能板本体的倾角调节更加灵活多变,进而可以让太阳能板本体能够追随者太阳的移动而进行移动,从而可以让阳光能够垂直的照射在太阳能板本体的接收面上,提高太阳能板本体在一天内所转换的电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的太阳能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的角度调节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的角度调节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太阳能板本体;11、支撑架;111、加固件;12、限位座;13、定位轴;14、齿轮盘;2、角度调节驱动组件;21、支撑台;211、蜗杆限位架;212、定位通孔;213、连接头;22、驱动电机;221、蜗杆;23、衔接架;24、电动伸缩杆;25、固定锁紧件;3、支撑组件;31、支撑杆;311、加强板;32、固定板;321、固定孔;33、支撑基座;331、第一定位销杆;332、第二定位销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包括太阳能板本体1,所述太阳能板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座12,所述限位座12的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驱动组件2,所述角度调节驱动组件2和限位座12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驱动组件2包括支撑台21、驱动电机22、衔接架23和电动伸缩杆24,所述支撑台2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2,且支撑台21的一端设置有衔接架23,所述衔接架23和支撑台21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包括太阳能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座(12),所述限位座(12)的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驱动组件(2),所述角度调节驱动组件(2)和限位座(12)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驱动组件(2)包括支撑台(21)、驱动电机(22)、衔接架(23)和电动伸缩杆(24),所述支撑台(2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2),且支撑台(21)的一端设置有衔接架(23),所述衔接架(23)和支撑台(21)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架(23)的一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24),所述电动伸缩杆(24)的伸缩端和衔接架(2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24)的侧面设置有支撑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3)和角度调节驱动组件(2)之间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包括太阳能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座(12),所述限位座(12)的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驱动组件(2),所述角度调节驱动组件(2)和限位座(12)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驱动组件(2)包括支撑台(21)、驱动电机(22)、衔接架(23)和电动伸缩杆(24),所述支撑台(2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2),且支撑台(21)的一端设置有衔接架(23),所述衔接架(23)和支撑台(21)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架(23)的一端设置有电动伸缩杆(24),所述电动伸缩杆(24)的伸缩端和衔接架(23)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24)的侧面设置有支撑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3)和角度调节驱动组件(2)之间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221),所述限位座(1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定位轴(13),所述定位轴(13)的外侧通过套接方式固定连接有齿轮盘(14),所述齿轮盘(14)和蜗杆(221)之间相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结非微晶硅太阳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加固件(111),所述加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发秀肖世礼肖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