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423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包括第一电解槽和第二电解槽,其中,所述第一电解槽与第二电解槽通过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电解槽包括的第一固定板、第一阴极电解板、离子交换膜、第一阳极电解板、第二固定板和至少两个接触端子,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接触端子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解槽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固定板、第二阴极电解板、第二阳极电解板、第四固定板和至少两个接触端子,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连接,所述接触端子与电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解装置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含有氢气和氧气,不仅具有氢呼吸机的功能,其氧气含量与空气的氧气含量相同,还可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
本技术涉及民用氢气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人体是由细胞所组成的,人的疾病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细胞受损,人的衰老也是由于细胞老化或坏死所造成的。造成细胞病态或者老化的主要元凶就是过剩的氧自由基。氧气通过人的呼吸进入到体内,有经血液中的红血球运输到各个细胞中,从而产生氧自由基。为了让其在各细胞内产生能量,糖分和脂肪就会燃烧、消耗。此时,氧气也会发生燃烧,其中有2%会变成活性氧。因为食品添加剂、含氯气的饮料水等原因,肠内微生物菌群失调,引起肠胃内异常发酵,此时,活性氧会大量产生。其他的还有,在激烈运动后、紫外线、吸烟、饮酒、手电磁辐射、精神压力大时、接触到细菌、病毒、大气污染、放射线、透视、抗癌剂、染料等时候,人体内都会产生大量活性氧。吸氢机是通过电解水制出氢气,氢分子直接从呼吸系统进入人体,扩散到鼻子、肺和大脑。氢气进入人体后,氢气与人体内的恶性氧自由基相结合及还原成水,以水的形态排出体外,消灭恶性自由基后,人体细胞回归到平衡状态。但电解水制成的氧气与氢气分离,无法被使用者吸收,使用者只能吸收氢气,无法吸收氧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可产生含有氢气和氧气的氢氧混合气体,所述氢氧混合气体供人体吸收,安全可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包括第一电解槽和第二电解槽,其中,所述第一电解槽与第二电解槽通过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电解槽包括的第一固定板、第一阴极电解板、离子交换膜、第一阳极电解板、第二固定板和至少两个接触端子,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接触端子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解槽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固定板、第二阴极电解板、第二阳极电解板、第四固定板和至少两个接触端子,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连接,所述接触端子与电源电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第一阴极电解板的第一凹陷区域,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第一阳极电解板的第二凹陷区域,所述第一阴极电解板置于第一固定板的第一凹陷区域内,所述第一阳极电解板置于第二固定板的第二凹陷区域内,所述第一阴极电解板和所述第一阳极电解板之间设有所述离子交换膜。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贯穿本体的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贯穿本体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气孔与所述第一凹陷区域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凹陷区域连通。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区域的四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内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第二阴极电解板的第三凹陷区域,所述第四固定板的内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第二阳极电解板的第四凹陷区域,所述第二阴极电解板置于第二固定板的第三凹陷区域内,所述第二阳极电解板置于第四固定板的第四凹陷区域内。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有贯穿本体的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与第三凹陷区域连通。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四固定板上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四凹陷区域的四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为整体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设有所述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将第一凹陷区域和第三凹陷区域连通。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出气孔上连接有三通。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解装置结构简单,包括第一电解槽和第二电解槽,其中,所述第一电解槽与第二电解槽通过气体通道连通,实现了两者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产生出氢氧混合气体;本技术电解装置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含有氢气和氧气,不仅具有氢呼吸机的功能,其氧气含量与空气的氧气含量相同,还可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求。其中,本技术的电解装置分开设置第一电解槽和第二电解槽,水通入第一电解槽进行第一次电解,产生含量为a1的氢气和含量为b1的氧气,第一电解槽产生的氢气和湿润空气通过气体通道通入第二电解槽进行第二次电解,产生含量为a2的氢气和含量为b2氧气,其中,湿润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b3,a1+a2=A,b2+b3=B,为了保证安全,更好的控制氢气和氧气的比例,第一电解槽产生的氧气排出电解装置,保证氢氧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比例满足要求并在制备过程中,两者的比例不会在爆炸范围,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的装配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的第一视角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的第二视角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用于产生氢氧混合气体,所述氢氧混合气体由氢气和氧气组成,氢气的体积百分比为A,氧气的体积百分比为B,其中,B=20%~21%。本技术电解装置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含有氢气和氧气,不仅具有氢呼吸机的功能,其氧气含量与空气的氧气含量相同,还可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空气体积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5:2时,会产生爆炸,爆炸最猛烈是氢气和氧气按照体积比2:1反应的时候。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恰好反应时所需的空气体积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5:2,此时氢气的体积分数为最高限和最低限都是弱爆炸,超出这个范围氢气根本就不会发生爆炸。本技术氢氧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比例远远超出爆炸的范围,因此安全可靠。为了保证氢氧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比例满足要求并在制备过程中,两者的比例不会在爆炸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电解装置包括第一电解槽1和第二电解槽2,其中,水通入第一电解槽1进行第一次电解,产生含量为a1的氢气和含量为b1的氧气,第一电解槽1产生的氢气和湿润空气通入第二电解槽2进行第二次电解,产生含量为a2的氢气和含量为b2氧气,其中,湿润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b3,a1+a2=A,b2+b3=B,为了保证安全,更好的控制氢气和氧气的比例,第一电解槽1产生的氧气排出电解装置。由于第一电解槽1的电解能力有限,其产生的氢气含量只占氢氧混合气体的60%~70%,即,a1=(60%~70%)*(A+B),为了提高氢气在氢氧混合气体中的比例,本技术需要第二电解槽2来进行二次电解,以提高氢气的含量。为了满足氢氧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比例,本技术向第二电解槽2通入湿润空气,首先,空气中本来含有氧气,通入空气成本低,且易于获得;其次,湿润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汽,这些水汽可用来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以提高氢氧混合气体中氢气的总含量,并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解槽和第二电解槽,其中,所述第一电解槽与第二电解槽通过气体通道连通;/n所述第一电解槽包括的第一固定板、第一阴极电解板、离子交换膜、第一阳极电解板、第二固定板和至少两个接触端子,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接触端子与电源电连接;/n所述第二电解槽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固定板、第二阴极电解板、第二阳极电解板、第四固定板和至少两个接触端子,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连接,所述接触端子与电源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解槽和第二电解槽,其中,所述第一电解槽与第二电解槽通过气体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电解槽包括的第一固定板、第一阴极电解板、离子交换膜、第一阳极电解板、第二固定板和至少两个接触端子,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接触端子与电源电连接;
所述第二电解槽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固定板、第二阴极电解板、第二阳极电解板、第四固定板和至少两个接触端子,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连接,所述接触端子与电源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第一阴极电解板的第一凹陷区域,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第一阳极电解板的第二凹陷区域,所述第一阴极电解板置于第一固定板的第一凹陷区域内,所述第一阳极电解板置于第二固定板的第二凹陷区域内,所述第一阴极电解板和所述第一阳极电解板之间设有所述离子交换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氧混合气体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贯穿本体的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贯穿本体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气孔与所述第一凹陷区域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凹陷区域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地浩卢晨高金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珐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