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循环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414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循环处理装置,包括沉淀反应罐和膜过滤罐,所述沉淀反应罐左侧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安装有水泵,所述沉淀反应罐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加碱口和絮凝剂添加口,所述沉淀反应罐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下方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沉淀反应罐下方开设有排污口,所述膜过滤罐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沉淀反应罐连接,所述排水口开设在膜过滤罐右侧下方,所述支撑板上方安装有曝气装置,所述支撑板下方安装有过滤膜。该垃圾渗滤液循环处理装置,设置有硫酸吸收池,硫酸吸收池设置在膜过滤罐的右侧,通过排气管与膜过滤罐连接,对膜过滤罐中产生的氨气进行中和处理,防止在处理垃圾渗滤液后产生额外的气体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循环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渗滤液处理装置
,具体为一种垃圾渗滤液循环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生物化学降解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了一种高浓度的有机或无机成份的液体,称之为垃圾渗滤液,也叫渗沥液,影响渗滤液产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垃圾堆放填埋区域的降雨情况、垃圾的性质与成分、填埋场的防渗处理情况、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等。但是在现有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中,很少有着能够较好的处理垃圾渗滤液在处理之后产生废气的问题,导致空气污染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循环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中,很少有着能够较好的处理垃圾渗滤液在处理之后产生废气的问题,导致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渗滤液循环处理装置,包括沉淀反应罐和膜过滤罐,沉淀反应罐,所述沉淀反应罐包括水泵、第一进水管、加碱口、PH检测计、驱动电机、搅拌轴、搅拌叶、絮凝剂添加口和排污口,所述沉淀反应罐左侧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安装有水泵,所述沉淀反应罐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加碱口和絮凝剂添加口,所述沉淀反应罐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下方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沉淀反应罐下方开设有排污口;膜过滤罐,所述膜过滤罐包括排水口、第二进水管、曝气装置、支撑板和过滤膜,所述膜过滤罐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沉淀反应罐连接,所述排水口开设在膜过滤罐右侧下方,所述膜过滤罐内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方安装有曝气装置,所述支撑板下方安装有过滤膜。优选的,所述搅拌轴贯穿沉淀反应罐顶部,且搅拌轴上安装有搅拌叶;优选的,所述排污口、排水口和第二进水管处均安装有电磁阀;优选的,所述沉淀反应罐左侧下方安装有PH检测计;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孔洞;优选的,所述膜过滤罐通过顶部开设的排气管与硫酸吸收池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垃圾渗滤液循环处理装置,(1)设置有硫酸吸收池,硫酸吸收池设置在膜过滤罐的右侧,通过排气管与膜过滤罐连接,对膜过滤罐中产生的氨气进行吸收中和处理,防止在治理好垃圾渗滤液后产生额外的气体污染;(2)设置有驱动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驱动电机安装在沉淀反应罐的顶部,且驱动电机与搅拌轴连接,在向沉淀反应罐内添加碱液对渗滤液进行去除硬度的过程中,通过搅拌轴上的搅拌叶加速沉淀反应罐内反应,使得反应时间减少;(3)设置有水泵和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管与地下的渗滤液槽相连接,在水泵的作用下,垃圾渗滤液经过第一进水管进入沉淀反应罐中,等待接收处理,便于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过程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沉淀反应罐,101、水泵,102、第一进水管,103、加碱口,104、PH检测计,105、驱动电机,106、搅拌轴,107、搅拌叶,108、絮凝剂添加口,109、排污口,2、膜过滤罐,201、排水口,202、第二进水管,203、曝气装置,204、支撑板,205、过滤膜,3、硫酸吸收池,301、排气管,4、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垃圾渗滤液循环处理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沉淀反应罐1包括水泵101、第一进水管102、加碱口103、PH检测计104、驱动电机105、搅拌轴106、搅拌叶107、絮凝剂添加口108和排污口109,沉淀反应罐1左侧连接有第一进水管102,第一进水管102上安装有水泵101,沉淀反应罐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加碱口103和絮凝剂添加口108,沉淀反应罐1左侧下方安装有PH检测计104,便于对沉淀反应罐1的酸碱度进行检测,沉淀反应罐1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05,驱动电机105下方安装有搅拌轴106,搅拌轴106贯穿沉淀反应罐1顶部,且搅拌轴106上安装有搅拌叶107,有利于加速反应过程,沉淀反应罐1下方开设有排污口109;如图1和图3所示,膜过滤罐2包括排水口201、第二进水管202、曝气装置203、支撑板204和过滤膜205,膜过滤罐2通过第二进水管202与沉淀反应罐1连接,排水口201开设在膜过滤罐2右侧下方,排污口109、排水口201和第二进水管202处均安装有电磁阀4,便于对各个开口的开关,膜过滤罐2内安装有支撑板204,支撑板204上开设有若干孔洞,有利于渗滤液的穿过,支撑板204上方安装有曝气装置203,支撑板204下方安装有过滤膜205,膜过滤罐2通过顶部开设的排气管301与硫酸吸收池3连接,便于对氨气的吸收。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垃圾渗滤液循环处理装置时,首先通过水泵101和第一进水管102的作用,将地下的垃圾填埋区域中渗滤液槽内的垃圾渗滤液吸入沉淀反应罐1内,再通过加碱口103向沉淀反应罐1内添加碱液,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去除硬度的处理,并通过PH监测计104观察沉淀反应罐1内的酸碱度,使得沉淀反应罐1内的酸碱度维持在11-12左右,接着启动驱动电机105,驱动电机105带动搅拌轴106和搅拌叶107旋转,加速沉淀反应罐1内的反应,带反应完成后关闭驱动电机105,并通过絮凝剂添加口108向沉淀反应罐1内添加絮凝剂,使得垃圾渗滤液内的杂质沉淀,接着打开第二进水管202上的电磁阀4,使得垃圾渗滤液流向膜过滤罐2内,带沉淀反应罐1中的垃圾渗滤液排出后,打开排污口109上的电磁阀4,排出沉淀反应罐1中的沉淀物,经过处理的垃圾渗滤液进入膜过滤罐2后,支撑板204上的曝气装置203对垃圾渗滤液内的氨氮进行吹脱,产生氨气和氮气,氨气和氮气经过排气管301进入硫酸吸收池3内,被硫酸吸收池3内的硫酸中和处理掉,膜过滤罐2中的垃圾渗滤液穿过支撑板204上的孔洞到达过滤膜205上,在过滤膜205的最后过滤作用下,完成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并经过排水口201排出装置,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渗滤液循环处理装置,包括沉淀反应罐(1)和膜过滤罐(2),其特征在于:/n沉淀反应罐(1),所述沉淀反应罐(1)包括水泵(101)、第一进水管(102)、加碱口(103)、PH检测计(104)、驱动电机(105)、搅拌轴(106)、搅拌叶(107)、絮凝剂添加口(108)和排污口(109),所述沉淀反应罐(1)左侧连接有第一进水管(102),所述第一进水管(102)上安装有水泵(101),所述沉淀反应罐(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加碱口(103)和絮凝剂添加口(108),所述沉淀反应罐(1)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05),所述驱动电机(105)下方安装有搅拌轴(106),所述沉淀反应罐(1)下方开设有排污口(109);/n膜过滤罐(2),所述膜过滤罐(2)包括排水口(201)、第二进水管(202)、曝气装置(203)、支撑板(204)和过滤膜(205),所述膜过滤罐(2)通过第二进水管(202)与沉淀反应罐(1)连接,所述排水口(201)开设在膜过滤罐(2)右侧下方,所述膜过滤罐(2)内安装有支撑板(204),所述支撑板(204)上方安装有曝气装置(203),所述支撑板(204)下方安装有过滤膜(2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循环处理装置,包括沉淀反应罐(1)和膜过滤罐(2),其特征在于:
沉淀反应罐(1),所述沉淀反应罐(1)包括水泵(101)、第一进水管(102)、加碱口(103)、PH检测计(104)、驱动电机(105)、搅拌轴(106)、搅拌叶(107)、絮凝剂添加口(108)和排污口(109),所述沉淀反应罐(1)左侧连接有第一进水管(102),所述第一进水管(102)上安装有水泵(101),所述沉淀反应罐(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加碱口(103)和絮凝剂添加口(108),所述沉淀反应罐(1)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05),所述驱动电机(105)下方安装有搅拌轴(106),所述沉淀反应罐(1)下方开设有排污口(109);
膜过滤罐(2),所述膜过滤罐(2)包括排水口(201)、第二进水管(202)、曝气装置(203)、支撑板(204)和过滤膜(205),所述膜过滤罐(2)通过第二进水管(202)与沉淀反应罐(1)连接,所述排水口(201)开设在膜过滤罐(2)右侧下方,所述膜过滤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亮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亮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