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氮生物滤池恒水位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412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氮生物滤池恒水位控制系统,包括滤池,滤池的上部内侧对称设有配水堰,配水堰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上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滤池的顶部横跨设有走道板,走道板上安装有超声波液位计,滤池的下部设有集水沟,集水沟与排水管连接,排水管上设有第二流量控制阀;滤池内设有反洗空气管路,反洗空气管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进气管、连接箱和分布箱,分布箱上等距设有多个主管道,每个主管道上等距设有多个支管,每个支管上连接有环形布气管,环形布气管上设有多个喷射管,喷射管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开孔,喷射管的两侧外壁上开设有出气孔,出气孔与开孔之间设有气道,气道设于喷射管的外壁与内壁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氮生物滤池恒水位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脱氮生物滤池恒水位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脱氮生物滤池在正常运行时,需要保证滤池水位在整个过滤周期内保持不变,从而有效减少进入水中的溶解氧,降低碳源投加量,节省运行成本。目前对滤池水位控制采用人工控制水池进出水的阀门开度,以保持水位变化在允许范围之内。由于滤池面积大,影响进水量变化的因素较为复杂,造成滤池水位的变化较大,因此人工控制阀门开度有相当的困难。而且,水位控制需要人工重复劳动,浪费人力。此外,现有的反冲洗空气管路采用进气方管与空气支管相连接的枝桠状分管结构。该种结构气流直接经空气支管上的气孔喷出,不具有布气作用,易使空气管路受气流波动影响产生振动,影响反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氮生物滤池恒水位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脱氮生物滤池恒水位控制系统,包括滤池,所述滤池的上部内侧对称设有配水堰,所述配水堰与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滤池的顶部横跨设有走道板,所述走道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氮生物滤池恒水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池,所述滤池的上部内侧对称设有配水堰,所述配水堰与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滤池的顶部横跨设有走道板,所述走道板上安装有超声波液位计,所述滤池的下部设有集水沟,所述集水沟与排水管连接,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二流量控制阀;/n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超声波液位计、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二流量控制阀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n所述滤池内设有反洗空气管路,所述反洗空气管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进气管、连接箱和分布箱,所述分布箱上等距设有多个主管道,每个所述主管道上等距设有多个支管,每个所述支管上连接有环形布气管,所述环形布气管上设有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氮生物滤池恒水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池,所述滤池的上部内侧对称设有配水堰,所述配水堰与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滤池的顶部横跨设有走道板,所述走道板上安装有超声波液位计,所述滤池的下部设有集水沟,所述集水沟与排水管连接,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二流量控制阀;
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超声波液位计、第一流量控制阀和第二流量控制阀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滤池内设有反洗空气管路,所述反洗空气管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进气管、连接箱和分布箱,所述分布箱上等距设有多个主管道,每个所述主管道上等距设有多个支管,每个所述支管上连接有环形布气管,所述环形布气管上设有多个喷射管,所述喷射管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喷射管的两侧外壁上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开孔之间设有气道,所述气道设于所述喷射管的外壁与内壁之间。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泉陈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锐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