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踏步悬挑段提升架用反向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07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踏步悬挑段提升架用反向加固结构,包括底部反梁结构、反向支撑架、以及设置在反向支撑架的顶部且与踏步悬挑段底部抵接的顶部反梁结构;反向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在底部反梁结构上的反向支撑底座和竖向设置在反向支撑底座上的反向支撑架体;顶部反梁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踏步悬挑段底部的多根反梁和竖向设置在反向支撑架体顶部和反梁之间的多个千斤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合底部反梁结构、反向支撑架和顶部反梁结构,将提升架施加在踏步悬挑段上的作用力相抵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踏步悬挑段的结构造成破坏,同时也避免因提升架施加在踏步悬挑段上的作用力过大,造成踏步悬挑段垮塌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踏步悬挑段提升架用反向加固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踏步悬挑段提升架用反向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大型城市综合体逐渐增多,在对踏步区域进行施工时,为了维持提升架的稳定性,提升架必须布置在踏步悬挑段上,提升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动荷载和冲击荷载,对踏步悬挑段结构形成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踏步悬挑段的开裂。因此,必须对提升架基础范围内的踏步悬挑段进行反顶支撑。对此,目前最常用的支撑方法是采用型钢劲性钢柱加固或粗钢管反顶支撑,但二者均不能保证加固效果,钢柱与混凝土板接触,不易保证紧密,影响反顶受力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踏步悬挑段提升架用反向加固结构,通过结合所述底部反梁结构、所述反向支撑架和所述顶部反梁结构,将提升架施加在踏步悬挑段上的作用力相抵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踏步悬挑段的结构造成破坏,同时也避免因提升架施加在踏步悬挑段上的作用力过大,造成踏步悬挑段垮塌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踏步悬挑段提升架用反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底部反梁结构、竖向设置在所述底部反梁结构上的反向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架的顶部且与踏步悬挑段底部抵接的顶部反梁结构;所述反向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底部反梁结构上的反向支撑底座和竖向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底座上的反向支撑架体;所述顶部反梁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踏步悬挑段底部的多根反梁和竖向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架体顶部和所述反梁之间的多个千斤顶。上述的一种踏步悬挑段提升架用反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反梁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地面上的两个底部主梁和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底部主梁之间的两个底部次梁,两个所述底部主梁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底部次梁沿所述底部主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两个所述底部次梁和两个所述底部主梁围成一个矩形框。上述的一种踏步悬挑段提升架用反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支撑底座为矩形底座,所述反向支撑底座的四个顶角分别固定在所述矩形框各边的中点上,所述反向支撑架体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底座四个顶角上的竖向支撑柱,四个所述竖向支撑柱通过多个水平支撑框连接,多个所述水平支撑框沿所述竖向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上述的一种踏步悬挑段提升架用反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的数量和所述竖向支撑柱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千斤顶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竖向支撑柱的顶部,所述千斤顶的顶部与所述反梁的底部抵接。上述的一种踏步悬挑段提升架用反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下相连的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框之间设置有多根斜向支撑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结合所述底部反梁结构、所述反向支撑架和所述顶部反梁结构,将提升架施加在踏步悬挑段上的作用力相抵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踏步悬挑段的结构造成破坏,同时也避免因提升架施加在踏步悬挑段上的作用力过大,造成踏步悬挑段垮塌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2、本技术中利用所述千斤顶,可自由调节所述反向支撑架和所述踏步悬挑段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可方便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千斤顶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保证本反向加固结构顶部的整体平衡,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千斤顶的调节可避免施工中物料的浪费,节省了经费。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结合所述底部反梁结构、所述反向支撑架和所述顶部反梁结构,将提升架施加在踏步悬挑段上的作用力相抵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踏步悬挑段的结构造成破坏,同时也避免因提升架施加在踏步悬挑段上的作用力过大,造成踏步悬挑段垮塌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地面;2—踏步悬挑段;3—底部主梁;4—底部次梁;5—反向支撑底座;6—竖向支撑柱;7—水平支撑框;8—千斤顶;9—反梁;10—斜向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设置在地面1上的底部反梁结构、竖向设置在所述底部反梁结构上的反向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架的顶部且与踏步悬挑段2底部抵接的顶部反梁结构;所述反向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底部反梁结构上的反向支撑底座5和竖向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底座5上的反向支撑架体;所述顶部反梁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踏步悬挑段2底部的多根反梁9和竖向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架体顶部和所述反梁9之间的多个千斤顶8。实际使用时,通过结合所述底部反梁结构、所述反向支撑架和所述顶部反梁结构,将提升架施加在踏步悬挑段2上的作用力相抵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踏步悬挑段2的结构造成破坏,同时也避免因提升架施加在踏步悬挑段2上的作用力过大,造成踏步悬挑段2垮塌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其中,利用所述千斤顶8,可自由调节所述反向支撑架和所述踏步悬挑段2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可方便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千斤顶8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保证本反向加固结构顶部的整体平衡,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千斤顶8的调节可避免施工中物料的浪费,节省了经费。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反梁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地面1上的两个底部主梁3和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底部主梁3之间的两个底部次梁4,两个所述底部主梁3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底部次梁4沿所述底部主梁3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两个所述底部次梁4和两个所述底部主梁3围成一个矩形框。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向支撑底座5为矩形底座,所述反向支撑底座5的四个顶角分别固定在所述矩形框各边的中点上,所述反向支撑架体包括竖向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底座5四个顶角上的竖向支撑柱6,四个所述竖向支撑柱6通过多个水平支撑框7连接,多个所述水平支撑框7沿所述竖向支撑柱6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如图1所示,将所述反向支撑底座5的四个顶角分别固定在所述矩形框各边的中点上,方便将施加在所述反向支撑架上的作用力分散至所述底部反梁结构上,提高本反向加固结构对提升架施加在踏步悬挑段2的力的抵消作用。所述反向支撑底座5选用宽翼缘H型钢材制成,所述反向支撑底座5的长度和宽度均优选为200cm。本实施例中,所述千斤顶8的数量和所述竖向支撑柱6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千斤顶8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竖向支撑柱6的顶部,所述千斤顶8的顶部与所述反梁9的底部抵接。如图1所示,所述千斤顶8和所述竖向支撑柱6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方便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千斤顶8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保证本反向加固结构顶部的整体平衡。本实施例中,上下相连的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框7之间设置有多根斜向支撑杆10。如图1所示,上下相连的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框7之间的所述斜向支撑杆10的数量为四根,所述斜向支撑杆10斜向设置在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框7之间,对所述竖向支撑柱11和所述水平支撑框7起到支撑作用。本技术使用时,在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踏步悬挑段提升架用反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面(1)上的底部反梁结构、竖向设置在所述底部反梁结构上的反向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架的顶部且与踏步悬挑段(2)底部抵接的顶部反梁结构;/n所述反向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底部反梁结构上的反向支撑底座(5)和竖向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底座(5)上的反向支撑架体;所述顶部反梁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踏步悬挑段(2)底部的多根反梁(9)和竖向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架体顶部和所述反梁(9)之间的多个千斤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踏步悬挑段提升架用反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面(1)上的底部反梁结构、竖向设置在所述底部反梁结构上的反向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架的顶部且与踏步悬挑段(2)底部抵接的顶部反梁结构;
所述反向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底部反梁结构上的反向支撑底座(5)和竖向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底座(5)上的反向支撑架体;所述顶部反梁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踏步悬挑段(2)底部的多根反梁(9)和竖向设置在所述反向支撑架体顶部和所述反梁(9)之间的多个千斤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踏步悬挑段提升架用反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反梁结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所述地面(1)上的两个底部主梁(3)和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底部主梁(3)之间的两个底部次梁(4),两个所述底部主梁(3)呈平行布设,两个所述底部次梁(4)沿所述底部主梁(3)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两个所述底部次梁(4)和两个所述底部主梁(3)围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耀华董华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