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388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包括识别外框,识别外框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框、中央服务器、防灰框、物联网模块、指纹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物联网模块分别与指纹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之间信号连接,散热框的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和气流装置,防灰框的内部设置有防灰装置和复位装置,中央服务器的内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指纹识别模块的内部包括指纹录入仪和指纹辨析单元,语音识别模块的内部包括录入话筒和语音辨析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中央服务器、物联网模块、指纹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之间的配合作用,实现了对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信息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1956年夏季,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IBM公司“深蓝”电脑击败了人类的世界国际象棋冠军更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完美表现。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传统的人工智能识别只是简单的设置了一个指纹识别模块或者语音识别模块,防护门不能达到安全的防护性能,指纹可能被犯罪分子采集,语音也可能被录制下来,使得防护门形同虚设,接而造成了财产的损失,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中设置的指纹识别与语音识别模块,可能被犯罪分子采集,造成财产的损失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包括识别外框,所述识别外框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框、中央服务器、防灰框、物联网模块、指纹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所述物联网模块分别与指纹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之间信号连接,所述散热框的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和气流装置,所述防灰框的内部设置有防灰装置和复位装置。优选地,所述中央服务器的内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物联网模块之间信号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内部包括指纹录入仪和指纹辨析单元,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的内部包括录入话筒和语音辨析单元,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的内部包括人脸录入模块、照片录入模块和图像辨析模块,所述人脸录入模块的内部包括录入摄像头和手机传导单元,所述照片录入模块的内部包括远程传输单元和现场登记单元。优选地,所述指纹录入仪、录入话筒和录入摄像头均位于防灰框的内部,所述中央服务器位于防灰框一侧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三个信号输送杆,且所述信号输送杆贯穿防灰框延伸至防灰框的内部,三个所述信号输送杆的一端分别与指纹录入仪、录入话筒和录入摄像头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的内部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散热框延伸至散热框的内部,所述散热框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轴承。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在第一轴承的内侧壁转动,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散热风扇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气流装置的内部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和气流风扇,所述散热框底部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散热框的底部侧壁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散热框延伸至散热框的内部。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气流风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在第二轴承的内侧壁转动,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散热框与中央服务器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排热孔,所述散热框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优选地,所述防灰装置的内部包括两个磁铁和防灰挡板,所述复位装置的内部包括伸缩滑槽、伸缩杆和复位弹簧,所述磁铁与识别外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识别外框位于两个磁铁中心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防灰挡板靠近第二连接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外侧壁分别与伸缩杆和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外侧壁分别与伸缩滑槽和复位弹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灰挡板远离第一连接块一侧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伸缩杆与伸缩滑槽的内侧壁活动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中央服务器、物联网模块、指纹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之间的配合作用,实现了对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提升,更能凸显人工智能的优势,避免了由于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疏忽,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财产的损失。2、通过排热孔、散热孔、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和散热风扇之间的配合作用,实现了对中央服务器的散热作用,避免了中央服务器由于密封设置造成的热量难以散失,从而导致中央服务器由于受热不均而损坏的情况发生,有利于中央服务器有效地工作,间接地延长了中央服务器的使用寿命。3、通过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和气流风扇之间的配合作用,实现了散热框内部气流的流通,由于散热框气流的流通作用,使得中央服务器中散失的热量能更快地从散热孔中排入空气中,使得中央服务器的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保障。4、通过防灰挡板、握把和磁铁之间的配合作用,使得防灰框中的指纹录入仪、录入话筒和录入摄像头得到长期的保存,避免了指纹录入仪、录入话筒和录入摄像头的表面沾满灰尘而对录入指纹、语音和面部信息造成的影响,同时,由于磁铁的设置,一方面,实现了对防灰挡板的吸附作用,另一方面,达到了对本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固定安装在铁门表面的作用。5、通过伸缩滑槽、伸缩杆和复位弹簧之间的配合作用,实现了对防灰挡板的自动复位作用,减少了人工手动推动的麻烦步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背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所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指纹识别模块与语音识别模块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图像识别模块示意图。图中:1识别外框、2中央服务器、3散热框、4防灰框、5伸缩滑槽、6伸缩杆、7复位弹簧、8固定板、9信号输送杆、10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第一电机、13第二电机、14第一转轴、15第二转轴、16第一轴承、17第二轴承、18散热风扇、19气流风扇、20散热孔、21防灰挡板、22握把、23排热孔、24磁铁、25第一连接块、26第二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8,一种基于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包括识别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外框(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框(3)、中央服务器(2)、防灰框(4)、物联网模块、指纹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所述物联网模块分别与指纹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之间信号连接,所述散热框(3)的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和气流装置,所述防灰框(4)的内部设置有防灰装置和复位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包括识别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外框(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框(3)、中央服务器(2)、防灰框(4)、物联网模块、指纹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所述物联网模块分别与指纹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之间信号连接,所述散热框(3)的内部设置有散热装置和气流装置,所述防灰框(4)的内部设置有防灰装置和复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服务器(2)的内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物联网模块之间信号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内部包括指纹录入仪和指纹辨析单元,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的内部包括录入话筒和语音辨析单元,所述图像识别模块的内部包括人脸录入模块、照片录入模块和图像辨析模块,所述人脸录入模块的内部包括录入摄像头和手机传导单元,所述照片录入模块的内部包括远程传输单元和现场登记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录入仪、录入话筒和录入摄像头均位于防灰框(4)的内部,所述中央服务器(2)位于防灰框(4)一侧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三个信号输送杆(9),且所述信号输送杆(9)贯穿防灰框(4)延伸至防灰框(4)的内部,三个所述信号输送杆(9)的一端分别与指纹录入仪、录入话筒和录入摄像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的内部包括第一电机(12)、第一转轴(14)和散热风扇(18),所述散热框(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10),所述第一转轴(14)贯穿散热框(3)延伸至散热框(3)的内部,所述散热框(3)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轴承(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4)在第一轴承(16)的内侧壁转动,所述第一支架(10)的一端与第一电机(1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2)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14)的一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定戴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信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