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387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9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包括垃圾桶箱体、垃圾投放平台、图像识别系统、旋转式分类仓、旋板。垃圾投放平台设置在垃圾投放口内部,与垃圾桶箱体相固连,用于暂存待分类垃圾。图像识别系统对垃圾投放平台上暂存的待分类垃圾进行识别。旋转式分类仓设置在垃圾投放平台下部,通过分类仓舵机与垃圾桶箱体固定部分连接形成转动副;当分类仓舵机驱动分类仓旋转时,各储存仓在垃圾投放平台下部绕分类仓舵机转轴旋转,使特定储存仓运动至投放平台下部的暂存垃圾转移区。旋板将垃圾投放平台上暂存的垃圾推入暂存垃圾转移区,使垃圾落入分类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垃圾的识别分类,分类准确快速,辅助对垃圾分类知识不了解的用户较好地分类垃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桶,尤其涉及一种能识别垃圾并进行分类存放的智能分类垃圾桶。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在逐年增长。垃圾又被称为“放错的资源”。如果能将这些“放错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那将产生巨大的价值。而垃圾分类正是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的一个重要措施。垃圾分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其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现在家庭中多采用人工分类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且垃圾种类繁多极易混淆,给后续的垃圾处理造成极大的困难。对于年幼和年长的家庭成员来说分辨垃圾种类无疑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识别垃圾种类并且能够进行分类的智能垃圾桶。通过视觉识别装置识别出垃圾种类,将信息传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驱动分类装置将垃圾分类存放至对应的储存装置中,可以实现垃圾的识别分类,分类准确快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为了实现以上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包括长方体形内空结构的垃圾桶体,所述垃圾桶体正面设有垃圾投放口和垃圾取出口。垃圾桶体内部设置有储存装置和分类装置,其中分类装置在上,储存装置在下。储存装置由被平均分隔为四部分的圆筒构成的分类仓以及底部的旋转板组成,四个小分类仓可用于储存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类仓内部均装有红外传感器可检测该仓容量信息并显示在显示屏上。分类仓底部设有一长条形凹槽。且正对垃圾取出口处的地方设置有一把手。旋转板为一圆柱体,其底面圆半径稍大于分类仓底面圆半径且设有与分类仓底部凹槽相配合的长条形凸槽,旋转板底部装有一舵机,舵机固定在垃圾箱体底部。舵机主轴朝上且与旋转板中心固定。从而通过舵机旋转带动旋转板旋转,进而带动与之配合的分类仓旋转。分类装置位于垃圾桶体内部上方,即分类仓上方。由顶板,摄像头,照明灯,旋板,底板,旋板舵机组成。圆柱形的顶板位于垃圾箱体顶端,上下表面圆与四个内壁相切且固定在内壁上形成一个可放置物件的平台。控制中心放置在该平台上。旋板舵机固定在顶板上方平台上,其旋转主轴应为空心设计,旋转主轴内部设有一固定主轴,两个主轴中心线重合且均穿过顶板中心向下延伸。固定主轴下端稍比旋转主轴长。底板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扇形,与下方被分割的四小部分分类仓底部形状一致。扇形底板顶点那端固定在固定主轴末端。两个旋板沿着底板扇形的两条边布置,一端固定在旋转主轴上。两个旋板底部与底板间留有缝隙。摄像头与照明灯分别固定在两个旋板侧壁上且稍靠上方。照明灯内置光线传感器,可根据环境亮暗状态输出不同的信号。旋板与底板以及旋转主轴共同围成了一个垃圾投放平台。从而保证放入到底板上的垃圾通过旋板舵机带动旋板转动将垃圾拨入相邻的分类仓内。垃圾投放口与上述垃圾投放平台相通。垃圾投放口与垃圾箱体采用合页连接,在投放口上设有一把手,可通过把手将垃圾投放口向上翻转,从而将垃圾投入垃圾投放平台。垃圾取出口与垃圾箱体也是通过合页连接,垃圾取出口右端设置有把手,可通过把手将垃圾取出口向外打开。此时可向外拉动分类仓上的把手将分类仓从旋转板上取出进行垃圾中转。垃圾取出口把手那端与垃圾桶体采用磁吸连接。关闭后可保证内部的封闭性。同时可轻松拉开垃圾取出口。电源模块放置于垃圾箱体底部上方,即旋转板旁,用于将220V家庭用电转换为低电压给系统各部分提供电能。在垃圾箱体顶端设置一端盖,端盖为一长方体形。内部与底面均被掏空。长和宽与垃圾箱体长和宽应保持一致。可将其盖到垃圾箱体顶端用于保护旋板舵机与控制中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实现垃圾的识别分类,分类准确快速,辅助对垃圾分类知识不了解的用户较好地分类垃圾。附图说明图1为垃圾桶整体图。图2为垃圾桶轴测图。图3为垃圾桶正视图。图4为分类装置与储存装置示意图。图5为分类装置与储存装置轴测图。图6为垃圾桶示意图。图中,1-箱体,2-端盖,3-垃圾投放口,4-垃圾投放口把手,5-垃圾取出口,6-储存装置,7-旋板舵机,8-显示屏,9-垃圾投放平台,10-顶板,11-控制中心,12-旋板,13-照明灯,14-底板,15-分类仓舵机,16-分类仓把手,17-摄像头,18-分类仓,19-旋转板,20-旋转主轴,21-红外传感器,22-固定主轴,23-电源模块,24-分类装置,25-垃圾取出口把手,26-门板,27-遮板,28-暂存垃圾转移区,29-储存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参照图1-6,一种分类智能垃圾桶包括垃圾箱体1、端盖2、显示屏8、电源模块23、垃圾投入口3、垃圾取出口5、分类装置24、储存装置6、控制中心11。其中分类装置包括顶板10、旋板12、底板14、照明灯13、摄像头17、旋板舵机7、旋转主轴20、固定主轴22。储存装置包括分类仓18、红外传感器21、旋转板19、舵机15。具体地,包括垃圾桶箱体1,该箱体1设有垃圾投放口3及垃圾取出口5,还包括:垃圾投放平台9,设置在垃圾投放口3内部,与垃圾桶箱体1相固连,用于暂存待分类垃圾;图像识别系统(包括摄像头17、照明灯13、光线感应器及控制中心11),用于对垃圾投放平台9上暂存的待分类垃圾进行识别;所述图像识别系统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垃圾进行识别。视觉图像识别在垃圾分类机器人控制算法在本领域已多有研究。本技术主要针对机械装置提出解决方案,故对算法不作深入探讨。旋转式分类仓18,设置在垃圾投放平台9下部,通过分类仓舵机15与垃圾桶箱体1固定部分连接形成转动副;所述分类仓18由若干独立的储存仓29组成,当分类仓舵机15驱动分类仓18旋转时,各储存仓29在垃圾投放平台9下部绕分类仓舵机15的转轴旋转,使特定储存仓29运动至投放平台9下部的暂存垃圾转移区28;旋板12,通过旋板舵机7与垃圾投放平台9连接形成转动副,用于将垃圾投放平台9上暂存的垃圾推入暂存垃圾转移区28,使垃圾落入分类仓18。进一步地,控制中心11分别与摄像头17、照明灯13、光线感应器、分类仓舵机15及旋板舵机7相连接。当然,可以采用带光线感应器的电灯作为照明灯13,实现结构一体化。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述垃圾投放口3设有遮板27,当遮板27由闭合状态开启时,光线感应器可感应到光线变化,控制照明灯13亮起,并向控制中心11发送信号,摄像头17开始工作。进一步地,参照图5,各储存仓29内设有红外传感器21,当红外传感器21感应到储存仓29内的垃圾高度达到探测高度时,红外传感器21向控制中心11发出信号提示仓位高度。参照图1,所述垃圾桶箱体1上设有显示屏8,该显示屏8与控制中心11相连接。参照图2,所述垃圾桶箱体1下部设垃圾取出口5,垃圾取出口5外设门板26;所述分类仓18设置在垃圾取出口5内部,分类仓18上设有分类仓把手16。参照图5,所述分类仓18由四个储存仓29组成,四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包括垃圾桶箱体,该箱体设有垃圾投放口及垃圾取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垃圾投放平台,设置在垃圾投放口内部,与垃圾桶箱体相固连,用于暂存待分类垃圾;/n图像识别系统,用于对垃圾投放平台上暂存的待分类垃圾进行识别;/n旋转式分类仓,设置在垃圾投放平台下部,通过分类仓舵机与垃圾桶箱体固定部分连接形成转动副;所述分类仓由若干独立的储存仓组成,当分类仓舵机驱动分类仓旋转时,各储存仓在垃圾投放平台下部绕分类仓舵机转轴旋转,使特定储存仓运动至投放平台下部的暂存垃圾转移区;/n旋板,通过旋板舵机与垃圾投放平台连接形成转动副,用于将垃圾投放平台上暂存的垃圾推入暂存垃圾转移区,使垃圾落入分类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桶,包括垃圾桶箱体,该箱体设有垃圾投放口及垃圾取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垃圾投放平台,设置在垃圾投放口内部,与垃圾桶箱体相固连,用于暂存待分类垃圾;
图像识别系统,用于对垃圾投放平台上暂存的待分类垃圾进行识别;
旋转式分类仓,设置在垃圾投放平台下部,通过分类仓舵机与垃圾桶箱体固定部分连接形成转动副;所述分类仓由若干独立的储存仓组成,当分类仓舵机驱动分类仓旋转时,各储存仓在垃圾投放平台下部绕分类仓舵机转轴旋转,使特定储存仓运动至投放平台下部的暂存垃圾转移区;
旋板,通过旋板舵机与垃圾投放平台连接形成转动副,用于将垃圾投放平台上暂存的垃圾推入暂存垃圾转移区,使垃圾落入分类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识别系统包括摄像头、照明灯、光线感应器及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分别与摄像头、照明灯、光线感应器、分类仓舵机及旋板舵机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辉史家臣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