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渐变多模光纤异质芯结构二维间隙传感器及制作标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纤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渐变多模光纤异质芯结构二维间隙传感器及制作标定方法。
技术介绍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抗电磁辐射和干扰,可实现远距离测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方面。其原理为:当光波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如果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将不会发生折射,反射光波与入射光波能量相等,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当发生全反射时,入射光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后,光波能量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但并不是在界面上一下就反射回去的,而是在光疏介质中穿透很薄的一层,厚度在光波波长量级,这部分穿透的电磁波称为倏逝波,倏逝波在金属表面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在一定条件下,倏逝波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发生共振,此时,反射光的能量由于入射光的能量被部分吸收而下降,形成共振峰,当光疏介质折射率不同时,共振峰发生偏移,这就是光纤SPR传感器对待测介质(光疏介质)折射率参数进行检测的基本原理。光纤SPR间隙传感器因 ...
【技术保护点】
1.渐变多模光纤异质芯结构二维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路顺次设置的注光光纤1,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传感单模光纤3,收光渐变多模光纤4;其中,所述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右端与传感单模光纤3左端正对焊接,传感单模光纤3右端与收光渐变多模光纤4左端正对焊接,注光光纤1置于三维位移台5左边夹具中,其左端与宽谱光源6相连以传输光束,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置于三维位移台5右边夹具中,其左端用于接收并传输由注光光纤1右端传输出的光,经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调制后的光束进入传感单模光纤3,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后,进入收光渐变多模光纤4左端,收光渐变多模光纤4右端与光谱仪7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渐变多模光纤异质芯结构二维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路顺次设置的注光光纤1,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传感单模光纤3,收光渐变多模光纤4;其中,所述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右端与传感单模光纤3左端正对焊接,传感单模光纤3右端与收光渐变多模光纤4左端正对焊接,注光光纤1置于三维位移台5左边夹具中,其左端与宽谱光源6相连以传输光束,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置于三维位移台5右边夹具中,其左端用于接收并传输由注光光纤1右端传输出的光,经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调制后的光束进入传感单模光纤3,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后,进入收光渐变多模光纤4左端,收光渐变多模光纤4右端与光谱仪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变多模光纤异质芯结构二维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光光纤1为单模注光光纤1-1、阶跃多模注光光纤1-2或单模光纤偏芯焊接渐变多模光纤结构注光光纤1-3;其中单模注光光纤1-1的纤芯1-1-1直径为9μm,包层1-1-2直径为125μm;阶跃折射率多模注光光纤1-2的纤芯1-2-1直径为40μm,包层1-2-2直径为125μm;单模偏芯焊接渐变折射率多模注光光纤1-3,其单模与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的错焊偏移量为45μm,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的长度为自聚焦周期的四分之三长,纤芯直径为105μm,包层直径为125μm,数值孔径为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渐变多模光纤异质芯结构二维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调节长度是自聚焦周期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调制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2的纤芯2-1直径为105μm,包层2-2直径为125μm,数值孔径为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渐变多模光纤异质芯结构二维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光渐变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105μm,包层直径125μm,数值孔径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渐变多模光纤异质芯结构二维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波长范围覆盖500nm至1000nm波段;所述三维位移台可通过调节对光纤的位置进行前后、左右、上下方位的移动以实现二维间隙传感器的标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渐变多模光纤异质芯结构二维间隙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勇,李玲玲,赵晓玲,刘春兰,苏于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