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流换向三通阀和单进双出止回的热水循环节能装置,该水流换向三通阀(3)包括三通外壳(31)、水流方向切换杆(32)、阀芯顶座(36)、上壳体(341)、下壳体(342)和阀芯底座(38);阀芯顶座(36)和上壳体(341)固设在三通外壳(31)上方侧壁,下壳体(342)和阀芯底座(38)固设在三通外壳(31)下方侧壁;水流方向切换杆(32)穿插活动在三通外壳(31)内;该装置包括热水箱(1)、水流换向四通阀和出水机构(5);水流换向四通阀包括三通(2)和水流换向三通阀(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减少热水出水流量的前提下,减少管道中热水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流换向三通阀和单进双出止回的热水循环节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水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流换向三通阀和单进双出止回的热水循环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热水器包括相并列的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三大热水器。热水器按加热功率大小可分为储水式(又称容积式或储热式)、即热式、速热式(又称半储水式)三种。普通速热式热水器与双模热水器虽然体积差不多,但内部结构却大相径庭,速热式热水器与储水式热水器比仅仅是体积较小,功率更大,所以在加热速度上确实比储水式热水器更快,但它在春季、秋季都不能达到即热,还要预热,即需要等待,而双模热水器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可用即热模式,即开即热。储水式热水器中,热水水箱出热水后,会经过循环后回入水箱底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每个出水口有足够的水量就必须用比较粗的主管,以致水管中的存水较多,每次在启动前排空热水管道中冷水的时间会延长,浪费的水与能源也很多,又因为每次用完热水后,管道中会存有大量热水,热能会白白散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以在不减少热水出水流量的前提下,减少管道中热水储量的水流换向三通阀和单进双出止回的热水循环节能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把水箱的单出水粗主管改成双出水细主管,在不减少热水流量的前提下,减少主管内的水持液量,减少水资源和热能的浪费,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水流换向三通阀,该水流换向三通阀包括三通外壳、水流方向切换杆、阀芯顶座、上壳体、下壳体和阀芯底座;所述的阀芯顶座和上壳体固设在三通外壳上方侧壁,所述的下壳体和阀芯底座固设在三通外壳下方侧壁;所述的水流方向切换杆穿插活动连接在阀芯顶座、上壳体、下壳体和阀芯底座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方向切换杆的上部外径与阀芯顶座内径相匹配,且大于上壳体内径;所述水流方向切换杆的下部外径与阀芯底座内径相匹配,且大于下壳体内径。进一步地,所述水流方向切换杆顶部设有上蘑菇头,底部设有下蘑菇头;装置出水时,所述的下蘑菇头与下壳体抵接;装置进行水循环时,所述的上蘑菇头与上壳体抵接。这就意味着,装置出水时,水流从a口向b口流动,和三通中的流向相同,即使在小管径的体系中,由于水流齐头并进,使流量不逊色于大管径体系;装置进行水循环时,水流从b口向c口流动,能够快速将置于室外环境的即将冷却的水送回热水箱,由于使用直径小的管子,外部的持液量也会较少,热水箱内补偿的热量也会低于大管径体系,非常节能。进一步地,所述的下蘑菇头与阀芯底座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的作用就是在水泵尚未启动时,保证下蘑菇头与下壳体抵接,使装置出水顺畅。进一步地,所述的阀芯顶座和上壳体之间,以及下壳体和阀芯底座之间设有内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壳体与三通外壳侧壁之间,以及下壳体与三通外壳侧壁之间设有外密封圈。一种包括如上所述水流换向三通阀的单进双出止回的热水循环节能装置,该装置包括热水箱、水流换向四通阀和至少一个出水机构;所述的水流换向四通阀包括直接连接的三通和水流换向三通阀;所述的热水箱的出水口与三通相连,所述的三通和水流换向三通阀还采用出水管相连,所述的出水机构设置在该出水管上;所述的水流换向三通阀与热水箱的入水口通过循环水管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循环水管上设有水泵。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水机构为水龙头。进一步地,所述的三通的出水口与水流换向三通阀的入水口直接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两个三通结构形成了双出水效果,而水流换向三通阀中的两个止回机构的联动形成了水流方向切换;(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水泵的运转和停止,改变水路的流通方向,可以减少管道中的水容量,减少冷水排量,进而节约水资源,也缩短排空管道中冷水等待时间;(3)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减少了水容量,每次用完水,管道中的无效浪费热能少,就减少了加热能耗,电能和燃气等等。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水流换向阀的爆炸图;图2为实施例中水流换向阀在出水时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中热水循环节能装置用水状态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水流换向阀在水循环时的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中热水循环节能装置水循环状态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热水循环装置简图;图中标号所示:热水箱1、三通2、出水管25、水流换向三通阀3、三通外壳31、水流方向切换杆32、上蘑菇头321、下蘑菇头322、外密封圈33、上壳体341、下壳体342、内密封圈35、阀芯顶座36、弹簧37、阀芯底座38、水泵4、循环水管41、出水机构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一种单进双出止回的热水循环节能装置,如图1,该装置包括热水箱1、水流换向四通阀和出水机构5;水流换向四通阀包括直接连接的三通2和水流换向三通阀3,一方面,三通2的出水口与水流换向三通阀3的入水口直接相连;另一方面,三通2和水流换向三通阀3还采用出水管25相连,热水箱1的出水口与三通2相连,出水机构5设置在该出水管25上;水流换向三通阀3与热水箱1的入水口通过循环水管41相连。循环水管41上设有水泵4。出水机构5为水龙头。水流换向三通阀3包括三通外壳31、水流方向切换杆32、阀芯顶座36、上壳体341、下壳体342和阀芯底座38;水流方向切换杆32顶部设有上蘑菇头321,底部设有下蘑菇头322;装置出水时,下蘑菇头322与下壳体342抵接;装置进行水循环时,上蘑菇头321与上壳体341抵接。水流方向切换杆32的上部外径与阀芯顶座36内径相匹配,且大于上壳体341内径;所述水流方向切换杆32的下部外径与阀芯底座38内径相匹配,且大于下壳体342内径。阀芯顶座36和上壳体341固设在三通外壳31上方侧壁,下壳体342和阀芯底座38固设在三通外壳31下方侧壁;水流方向切换杆32穿插活动连接在阀芯顶座36、上壳体341、下壳体342和阀芯底座38之间。下蘑菇头322与阀芯底座38之间设有弹簧37。阀芯顶座36和上壳体341之间,以及下壳体342和阀芯底座38之间设有内密封圈35。上壳体341与三通外壳31侧壁之间,以及下壳体342与三通外壳31侧壁之间设有外密封圈33。工作原理:需要出水时,将水泵4关闭,将水龙头打开,此时,由于弹簧37的存在,下蘑菇头322始终,与下壳体342抵接,a/b口向c口的水流方向被封锁,水流被迫从a口流向b口,这就意味着,水龙头处会受到两股相同方向的水流,使流量加倍;停止出水时,将水泵4打开,将水龙头关闭,此时,水泵4的吸力克服了弹簧37的弹力,使得a口向b/c口的水流方向被封锁,水流不得不从b口流向c口,快速,针对性地将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流换向三通阀,其特征在于,该水流换向三通阀(3)包括三通外壳(31)、水流方向切换杆(32)、阀芯顶座(36)、上壳体(341)、下壳体(342)和阀芯底座(38);/n所述的阀芯顶座(36)和上壳体(341)固设在三通外壳(31)上方侧壁,所述的下壳体(342)和阀芯底座(38)固设在三通外壳(31)下方侧壁;/n所述的水流方向切换杆(32)穿插活动连接在阀芯顶座(36)、上壳体(341)、下壳体(342)和阀芯底座(38)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流换向三通阀,其特征在于,该水流换向三通阀(3)包括三通外壳(31)、水流方向切换杆(32)、阀芯顶座(36)、上壳体(341)、下壳体(342)和阀芯底座(38);
所述的阀芯顶座(36)和上壳体(341)固设在三通外壳(31)上方侧壁,所述的下壳体(342)和阀芯底座(38)固设在三通外壳(31)下方侧壁;
所述的水流方向切换杆(32)穿插活动连接在阀芯顶座(36)、上壳体(341)、下壳体(342)和阀芯底座(38)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流换向三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方向切换杆(32)的上部外径与阀芯顶座(36)内径相匹配,且大于上壳体(341)内径;所述水流方向切换杆(32)的下部外径与阀芯底座(38)内径相匹配,且大于下壳体(342)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流换向三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方向切换杆(32)顶部设有上蘑菇头(321),底部设有下蘑菇头(322);
装置出水时,所述的下蘑菇头(322)与下壳体(342)抵接;装置进行水循环时,所述的上蘑菇头(321)与上壳体(34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流换向三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蘑菇头(322)与阀芯底座(38)之间设有弹簧(3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流换向三通阀,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宏敏,
申请(专利权)人:袁宏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