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290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充气帐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包括帐篷体、粗充气管、细充气管、绳套、网兜、支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帐篷体的前端表面上方设置有透气窗,透气窗与帐篷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粗充气管连接在帐篷体前端左侧的下方,粗充气管与帐篷体内部的气囊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大风量鼓风机和大风力鼓风机连接至粗充气管和细充气管,前期通过鼓风机快速鼓入空气,后期再通过充气泵充气至所需气压,实现快速对帐篷充气目的,之后使用配重物置于网兜内,根据地面不同选用带配重的第一底板配合支杆,或者含有插入土壤中插杆的第二底板配合支杆,快速实现对帐篷的紧固,提高帐篷充气组装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充气帐篷
,具体为一种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
技术介绍
目前,充气帐篷属于帐篷的一种,采用结构力学的原理设计,利用气体压强特性将气囊膨胀形成具有一定刚性的墙体,经过有机拼接组成帐篷,由于充气帐篷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运输方便及免搭建等优点,广泛用于户外露营、广告活动、消防抢险救灾、军事演习、旅行及野外施工作业等领域;由于充气帐篷的广泛使用,使得市场上的充气帐篷的种类比较繁多,医疗救援充气帐篷,主要用于军队、民政、红十字、卫生部门的水灾、地震等突发灾害的应急救援,在近些年的国内大型地质灾害救援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够为地震中受伤的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场所,帮助灾害地完成人员的救治和人员的卫生检疫,保证了一定区域的安全卫生保障。医疗充气帐篷在进行充气组装时,其充气组装的速度,决定了医疗充气帐篷的投入使用时间,对救援工作的及时展开具有重大意义,采用大风量充气可以增加帐篷充气速度,但是无法将帐篷内冲至需要的压力,影响帐篷稳定,大风力的充气对帐篷的充气速度比较慢;此外,影响充气组装的速度因素还包括在土壤地面或者硬质地面的固定时间,针对不同地面无法快速采用合适的工具对其进行紧固固定。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通过使大风量鼓风机和大风力鼓风机连接至粗充气管和细充气管,前期通过鼓风机快速鼓入空气,后期再通过充气泵充气至所需气压,实现快速对帐篷充气目的,之后使用配重物置于网兜内,根据地面不同选用带配重的第一底板配合支杆,或者含有插入土壤中插杆的第二底板配合支杆,快速实现对帐篷的紧固,提高帐篷充气组装速度,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包括帐篷体、粗充气管、细充气管、绳套、网兜、支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帐篷体的前端表面上方设置有透气窗,透气窗与帐篷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粗充气管连接在帐篷体前端左侧的下方,粗充气管与帐篷体内部的气囊连通,粗充气管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一连接口与粗充气管内部连通,所述细充气管连接在帐篷体前端右侧的下方,细充气管与帐篷体内部的气囊连通,细充气管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与细充气管内部连通;所述绳套为多个,且多个绳套均匀的分布在帐篷体前端两侧和帐篷体后端两侧表面,绳套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固定在帐篷体的表面,且上下相邻的绳套之间距离相等,所述网兜为六个,且六个网兜均匀的固定在帐篷体前端和后端的下方表面,相邻的网兜之间距离相等;所述支杆的底部设置有螺柱,第一底板的上方表面固定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位于第一底板表面中部位置,且配重块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底板的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螺孔,第二底板下方的中部竖向固定有插杆,插杆垂置于第二底板;所述帐篷体的右侧前端表面设置有门体,门体的内部两侧均固定有拦帘,所述帐篷体的内部上方表面固定有套布,套布为多个,且多个套布等距的分布在帐篷体内部上方表面,套布的内部横向置有横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细充气管一侧帐篷体的气囊内部表面安装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外部接收设备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细充气管的内部安装有止逆阀,止逆阀的流动方向朝向帐篷体的气囊内部,且止逆阀位于细充气管内部靠近帐篷体的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拦帘的上方表面连接有绑带,绑带为两个,且绑带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在拦帘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套布的内侧下方表面固定有橡胶垫,橡胶垫的数量与套布的数量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横杆的两侧下方表面均设置有凸块,凸块与横杆连接为整体结构,凸块为两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套布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在帐篷体的内侧上方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粗充气管和细充气管均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在帐篷体的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通过使大风量鼓风机和大风力鼓风机连接至粗充气管和细充气管,前期通过鼓风机快速鼓入空气,后期再通过充气泵充气至所需气压,实现快速对帐篷充气目的,之后使用配重物置于网兜内,根据地面不同选用带配重的第一底板配合支杆,或者含有插入土壤中插杆的第二底板配合支杆,快速实现对帐篷的紧固,提高帐篷充气组装速度。2.本专利技术的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通过使细充气管一侧帐篷体的气囊内部表面安装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外部接收设备的输入端连接,在充气过程和充气结束后,可以通过气压传感器监测帐篷体内部气囊气压,便于在需要时对其内部进行补气的操作。3.本专利技术的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通过使细充气管的内部安装有止逆阀,止逆阀的流动方向朝向帐篷体的气囊内部,且止逆阀位于细充气管内部靠近帐篷体的一侧,在通过细充气管将帐篷体充满之后与充气泵断开连接时,止逆阀可以避免内部气压的泄露。4.本专利技术的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通过使拦帘的上方表面连接有绑带,绑带为两个,且绑带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在拦帘表面,在需要使帐篷体处于长期开启状态时,可以通过绑带将拦帘绑起,方便人员进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的吸充气管连接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的支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的第一底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的第二底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的帐篷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的套布结构示意图。图中:1、帐篷体;2、粗充气管;3、细充气管;4、绳套;5、网兜;6、支杆;7、第一底板;8、第二底板;9、透气窗;10、门体;11、拦帘;12、止逆阀;13、螺柱;14、配重块;15、第一螺孔;16、第二螺孔;17、插杆;18、套布;19、横杆;20、凸块;21、橡胶垫;22、气压传感器;23、第一连接口;24、第二连接口;25、绑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帐篷体(1)、粗充气管(2)、细充气管(3)、绳套(4)、网兜(5)、支杆(6)、第一底板(7)和第二底板(8);所述帐篷体(1)的前端表面上方设置有透气窗(9),透气窗(9)与帐篷体(1)的内部连通;/n所述粗充气管(2)连接在帐篷体(1)前端左侧的下方,粗充气管(2)与帐篷体(1)内部的气囊连通,粗充气管(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23),第一连接口(23)与粗充气管(2)内部连通,所述细充气管(3)连接在帐篷体(1)前端右侧的下方,细充气管(3)与帐篷体(1)内部的气囊连通,细充气管(3)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口(24),第二连接口(24)与细充气管(3)内部连通;/n所述绳套(4)为多个,且多个绳套(4)均匀的分布在帐篷体(1)前端两侧和帐篷体(1)后端两侧表面,绳套(4)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固定在帐篷体(1)的表面,且上下相邻的绳套(4)之间距离相等,所述网兜(5)为六个,且六个网兜(5)均匀的固定在帐篷体(1)前端和后端的下方表面,相邻的网兜(5)之间距离相等;/n所述支杆(6)的底部设置有螺柱(13),第一底板(7)的上方表面固定有配重块(14),所述配重块(14)位于第一底板(7)表面中部位置,且配重块(14)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螺孔(15),所述第二底板(8)的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螺孔(16),第二底板(8)下方的中部竖向固定有插杆(17),插杆(17)垂置于第二底板(8);/n所述帐篷体(1)的右侧前端表面设置有门体(10),门体(10)的内部两侧均固定有拦帘(11),所述帐篷体(1)的内部上方表面固定有套布(18),套布(18)为多个,且多个套布(18)等距的分布在帐篷体(1)内部上方表面,套布(18)的内部横向置有横杆(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充气的应急流动医疗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帐篷体(1)、粗充气管(2)、细充气管(3)、绳套(4)、网兜(5)、支杆(6)、第一底板(7)和第二底板(8);所述帐篷体(1)的前端表面上方设置有透气窗(9),透气窗(9)与帐篷体(1)的内部连通;
所述粗充气管(2)连接在帐篷体(1)前端左侧的下方,粗充气管(2)与帐篷体(1)内部的气囊连通,粗充气管(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口(23),第一连接口(23)与粗充气管(2)内部连通,所述细充气管(3)连接在帐篷体(1)前端右侧的下方,细充气管(3)与帐篷体(1)内部的气囊连通,细充气管(3)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口(24),第二连接口(24)与细充气管(3)内部连通;
所述绳套(4)为多个,且多个绳套(4)均匀的分布在帐篷体(1)前端两侧和帐篷体(1)后端两侧表面,绳套(4)通过缝合的方式连接固定在帐篷体(1)的表面,且上下相邻的绳套(4)之间距离相等,所述网兜(5)为六个,且六个网兜(5)均匀的固定在帐篷体(1)前端和后端的下方表面,相邻的网兜(5)之间距离相等;
所述支杆(6)的底部设置有螺柱(13),第一底板(7)的上方表面固定有配重块(14),所述配重块(14)位于第一底板(7)表面中部位置,且配重块(14)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螺孔(15),所述第二底板(8)的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螺孔(16),第二底板(8)下方的中部竖向固定有插杆(17),插杆(17)垂置于第二底板(8);
所述帐篷体(1)的右侧前端表面设置有门体(10),门体(10)的内部两侧均固定有拦帘(11),所述帐篷体(1)的内部上方表面固定有套布(18),套布(18)为多个,且多个套布(18)等距的分布在帐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俊何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特朗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