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生态修复人工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2474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地生态修复人工浮床,包括浮岛和连接件,所述浮岛包括浮台,所述浮台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筒上设有承载台,所述安装筒内安装有支撑圈,所述支撑圈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种植板,所述种植板位于承载台上,所述种植板上安装有种植框,所述浮台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设于连接孔内,用于解决目前人工浮床随水位下落会导致植物根系卷曲弯折甚至损坏,使得整体的修复效果下降,而通过在浮床下方设置支撑件,虽能避免在浮床下降时根系受损,但根系悬空脱离水体极易造成植物枯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地生态修复人工浮床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湿地生态修复人工浮床。
技术介绍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而且湿地还能够调节径流,改善水质,所以湿地是十分重要的环境资源,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多湿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就需要对湿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而人工浮床利用栽种在其上的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达到吸附有机污物,为微生物等提供生存环境等作用,能有效的对湿地生态进行修复,所以人工浮床被广泛使用。在人工浮床的不断使用过程中发现,而湿地水体流失水位下降时,人工浮床随水位下落会导致植物根系卷曲弯折甚至损坏,使得整体的修复效果下降。而通过在浮床下方设置支撑件,虽能避免在浮床下降时根系受损,但根系悬空脱离水体极易造成植物枯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湿地生态修复人工浮床,用于解决目前人工浮床随水位下落会导致植物根系卷曲弯折甚至损坏,使得整体的修复效果下降,而通过在浮床下方设置支撑件,虽能避免在浮床下降时根系受损,但根系悬空脱离水体极易造成植物枯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湿地生态修复人工浮床,包括浮岛和连接件,所述浮岛包括浮台,所述浮台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筒上设有承载台,所述安装筒内安装有支撑圈,所述支撑圈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种植板,所述种植板位于承载台上,所述种植板上安装有种植框,所述浮台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设于连接孔内。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做了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湿地生态修复分工浮床还包括牵引件,所述牵引件包括固定桩,所述固定桩上安装有牵引筒,所述牵引筒上安装有第一牵引环,所述支撑圈上安装有第二牵引环,所述第一牵引环和第二牵引环之间连接有牵引绳。通过将固定桩穿入水底土壤内,通过设置牵引绳对支撑圈进行牵引,确保浮台在在随水位上升时安装槽可完全露出,避免支撑圈跟随浮台上升,从而使支撑圈可使用轻质材料,减小支撑圈重量对浮台的影响。进一步,所述牵引筒滑动套设于固定桩上,所述牵引筒上安设有顶环,所述固定桩上滑动套设有调节筒,所述调节筒上安装有固定螺柱。通过调节筒推动牵引筒调节位置,可在不同水位深度地区均可确保牵引绳完全伸展用于对支撑圈进行牵引。进一步,所述固定桩的底端设有锥体。便于将固定桩穿入地下。进一步,所述安装筒内设有圈网,所述圈网上设有挂环,所述挂环位于种植板和承载台之间。通过圈网对植物根系进行约束,避免根系进入安装槽内对支撑圈的移动造成干涉。进一步,所述滑块的宽度尺寸小于安装槽的宽度尺寸。便于滑块滑动。进一步,所述支撑圈底端开设有破土刃。使支撑圈较为容易的插入地下,可免支撑圈内水体快速流失。进一步,所述浮台的上下两端为正方形,所述浮台上设有倒角。浮台可较为紧密的拼接,同时通过设置倒角可在浮台连接后使浮台之间留出空间用于安装牵引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种植板上的种植框上用于种植植物用于湿地生态修复,通过设置支撑圈可在湿地水位下降后对浮台进行支撑,可避免植物根系受损,同时支撑圈可在下降的同时圈住一定量的水体以供植物继续生长,避免植物根系悬空脱水;在浮台漂浮时支撑圈自由下落时使安装筒上的安装槽露出,使植物根系不会被支撑圈笼罩,使植物根系区域水体出于自然流动状态避免影响植物生长。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湿地生态修复人工浮床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湿地生态修复人工浮床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牵引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浮岛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浮岛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浮岛的纵截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浮岛1、浮台11、安装槽111、连接孔112、圈网121、挂环122、种植板13、种植框131、安装筒14、承载台141、安装槽142、支撑圈15、滑块151、第二牵引环152、破土刃153、连接件2、牵引件3、固定桩31、锥体311、调节筒32、牵引筒33、第一牵引环331、顶环332、固定螺柱34、牵引绳4、倒角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7所示,一种湿地生态修复人工浮床,包括浮岛1和连接件2,浮岛1包括浮台11,通过浮台11在水面提供搭建平台,浮台11上开设有安装槽111,安装槽111内固定安装有安装筒14,安装筒14上开设有安装槽142,安装筒14上设有承载台141,安装筒14内安装有支撑圈15,支撑圈15上设有滑块151,滑块151位于安装槽142内,其中,滑块151的宽度尺寸小于安装槽142的宽度尺寸,便于滑块151滑动;安装槽111内安装有种植板13,种植板13位于承载台141上,种植板13上安装有种植框131,通过种植框131进行栽种植株,浮台11上开设有连接孔112,连接件2穿设于连接孔112内,水位下降后通过支撑圈15对浮台11进行支撑,避免植株的根系受压迫而造成损伤,同时支撑圈15截留部分水体供植株生存,放置悬空的植株根系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为确保浮台11在在随水位上升时安装槽142可完全露出,避免支撑圈15跟随浮台11上升,湿地生态修复分工浮床还包括牵引件3,牵引件3包括固定桩31,固定桩31上安装有牵引筒33,牵引筒33上安装有第一牵引环331,支撑圈15上安装有第二牵引环152,第一牵引环331和第二牵引环152之间连接有牵引绳4,将固定桩31穿入水底土壤内,通过设置牵引绳4对支撑圈15进行牵引,从而使支撑圈15可使用轻质材料,减小支撑圈15重量对浮台11的影响。为使人工浮床在不同水位深度的湿度可正常使用,牵引筒33滑动套设于固定桩31上,牵引筒33上安设有顶环332,固定桩31上滑动套设有调节筒32,调节筒32上安装有固定螺柱34;移动调节筒32推动牵引筒33可调节牵引筒33的位置,可在不同水位深度地区均可确保牵引绳4完全伸展用于对支撑圈15进行牵引;其中,固定桩31的底端设有锥体311,便于将固定桩31穿入地下。为避免根系进入安装槽142内对支撑圈15的移动造成干涉,安装筒14内设有圈网121,圈网121上设有挂环122,挂环122位于种植板13和承载台141之间,通过圈网121对植物根系进行约束。为使支撑圈15较为容易的插入地下,可免支撑圈15内水体快速流失,支撑圈15底端开设有破土刃153。为浮台11可较为紧密的拼接,同时使浮台11连接后使浮台11之间留出空间用于安装牵引件3,浮台11的上下两端为正方形,浮台11上设有倒角5,通过设置倒角5在浮台11拼接后流出空余位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地生态修复人工浮床,包括浮岛(1)和连接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1)包括浮台(11),所述浮台(11)上开设有安装槽(111),所述安装槽(111)内固定安装有安装筒(14),所述安装筒(14)上开设有安装槽(142),所述安装筒(14)上设有承载台(141),所述安装筒(14)内安装有支撑圈(15),所述支撑圈(15)上设有滑块(151),所述滑块(151)位于安装槽(142)内,所述安装槽(111)内安装有种植板(13),所述种植板(13)位于承载台(141)上,所述种植板(13)上安装有种植框(131),所述浮台(11)上开设有连接孔(112),所述连接件(2)穿设于连接孔(112)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地生态修复人工浮床,包括浮岛(1)和连接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1)包括浮台(11),所述浮台(11)上开设有安装槽(111),所述安装槽(111)内固定安装有安装筒(14),所述安装筒(14)上开设有安装槽(142),所述安装筒(14)上设有承载台(141),所述安装筒(14)内安装有支撑圈(15),所述支撑圈(15)上设有滑块(151),所述滑块(151)位于安装槽(142)内,所述安装槽(111)内安装有种植板(13),所述种植板(13)位于承载台(141)上,所述种植板(13)上安装有种植框(131),所述浮台(11)上开设有连接孔(112),所述连接件(2)穿设于连接孔(1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湿地生态修复人工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生态修复分工浮床还包括牵引件(3),所述牵引件(3)包括固定桩(31),所述固定桩(31)上安装有牵引筒(33),所述牵引筒(33)上安装有第一牵引环(331),所述支撑圈(15)上安装有第二牵引环(152),所述第一牵引环(331)和第二牵引环(152)之间连接有牵引绳(4)。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利溥丽华杨涛张婷陈芃利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