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气分离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246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大型水气分离塔,包括塔体,所述的塔体顶部盖有圆筒形顶盖,顶部盖有圆筒形底盖,所述的塔体内部穿设有分离管,所述的顶盖和底盖分别套于该分离管上下两端,所述的塔体内贯穿式设有分离下料道,所述的分离下料道包括第一层下料道、第二层下料道和第三层下料道,所述的第一层下料道、第二层下料道和第三层下料道均头尾相互连接,利用第一层下料道、第二层下料道和第三层下料道形成等间距平衡设置,且贯穿塔体实现水、气、物料分离阻隔作用,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离,将泥沙等旋入水中,并排除,精细化物料、水、气分离,通过三级分离提高效率,减少人手的负担,提高物料分离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型水气分离塔
本技术涉及分离塔领域,尤其是涉及大型水气分离塔。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农作物需要分离出物料、水、气才能方便收集保存,对于现阶段的水气分离大部分是铺于地上晒,效果慢、需要大量人手,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快速、实现精细化物料、水、气分离的水气分离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大型水气分离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大型水气分离塔,包括塔体,所述的塔体顶部盖有圆筒形顶盖,顶部盖有圆筒形底盖,所述的塔体内部穿设有分离管,所述的顶盖和底盖分别套于该分离管上下两端,所述的塔体内贯穿式设有分离下料道,所述的分离下料道包括第一层下料道、第二层下料道和第三层下料道,所述的第一层下料道、第二层下料道和第三层下料道均头尾相互连接,所述的分离管包括设置于所述的顶盖上方的进料口和设置于所述的底盖下方的出料口,所述的出料口伸入吸收池体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分离管包括靠所述的第一层下料道一侧开设的第一分离口、靠所述的第二层下料道一侧开设的第二分离口、靠所述的第三层下料道一侧开设的第三分离口,所述的分离管靠近所述的第一分离口一侧设置有第一分离格栅,所述的分离管靠近所述的第二分离口一侧设置有第二分离格栅,所述的分离管靠近所述的第三分离口一侧设置有第三分离格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底盖套接有接料板,所述的第一层下料道、第二层下料道和第三层下料道最下端均设置有落料口,所述的落料口将大颗粒物料导入所述的接料板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吸收池体内注有吸收液,所述的吸收液液位高于所述的出料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离管内设置的第一分离格栅将大部分的物料内的水和气分离,物料分别从第一分离口、第二分离口和第三分离口流出,进入分离下料道内,且分别流入第一层下料道、第二层下料道和第三层下料道,气体从进料口排出,水分和还没分离完全的物料再进入第二分离格栅再次分离,并从第二分离口流入第二层下料道和第三层下料道,再者并未完全分离的物料和水分再进入第三分离格栅内进行第三次分离,并从第三分离口流入第三层下料道内,最后被接料板所收集,而水分则被吸收池体吸收,有少量并未分离的气体进入吸收池体后,由于气体不溶于水的原因,形成气泡从吸收池体内向外排出,利用第一层下料道、第二层下料道和第三层下料道形成等间距平衡设置,且贯穿塔体实现水、气、物料分离阻隔作用,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离,将泥沙等旋入水中,并排除,精细化物料、水、气分离,通过三级分离提高效率,减少人手的负担,提高物料分离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塔体1、顶盖2、底盖3、进料口4、出料口5、吸收池体6、吸收液7、接料板8、第一分离口9、第二分离口10、第三分离口11、第一分离格栅12、第二分离格栅13、第三分离格栅14、第一层下料道15、第二层下料道16、第三层下料道17、分离管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结合所示,大型水气分离塔,包括塔体1,所述的塔体1顶部盖有圆筒形顶盖2,顶部盖有圆筒形底盖3,所述的塔体1内部穿设有分离管18,所述的顶盖2和底盖3分别套于该分离管18上下两端,所述的塔体1内贯穿式设有分离下料道,所述的分离下料道包括第一层下料道15、第二层下料道16和第三层下料道17,所述的第一层下料道15、第二层下料道16和第三层下料道17等间距排列,所述的分离管18包括设置于所述的顶盖2上方的进料口4和设置于所述的底盖3下方的出料口5,所述的出料口5伸入吸收池体6内,所述的分离管18包括靠所述的第一层下料道15一侧开设的第一分离口9、靠所述的第二层下料道16一侧开设的第二分离口10、靠所述的第三层下料道17一侧开设的第三分离口11,所述的分离管18靠近所述的第一分离口9一侧设置有第一分离格栅12,所述的分离管18靠近所述的第二分离口10一侧设置有第二分离格栅13,所述的分离管18靠近所述的第三分离口11一侧设置有第三分离格栅14,通过分离管18内设置的第一分离格栅12将大部分的物料内的水和气分离,物料分别从第一分离口9、第二分离口10和第三分离口11流出,进入分离下料道内,且分别流入第一层下料道15、第二层下料道16和第三层下料道17,将待分离水气的物料从进料口4倒入,气体从进料口4排出,水分和还没分离完全的物料再进入第二分离格栅13再次分离,并从第二分离口10流入第二层下料道16和第三层下料道17,再者并未完全分离的物料和水分再进入第三分离格栅14内进行第三次分离,并从第三分离口11流入第三层下料道17内,最后被接料板8所收集,而水分则被吸收池体6吸收,有少量并未分离的气体进入吸收池体6后,由于气体不溶于水的原因,形成气泡从吸收池体6内向外排出,利用第一层下料道15、第二层下料道16和第三层下料道17形成等间距平衡设置,且贯穿塔体实现水、气、物料分离阻隔作用,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离,将泥沙等旋入水中,并排除,实现精细化物料、水、气分离,通过三级分离提高效率,减少人手的负担,提高物料分离质量。进一步的,所述的底盖3套接有接料板8,所述的第一层下料道15、第二层下料道16和第三层下料道17最下端均设置有落料口,所述的落料口将大颗粒物料导入所述的接料板8上,便于统一收集物料。进一步的,所述的吸收池体6内注有吸收液7,所述的吸收液7液位高于所述的出料口5,其中吸收液7未不溶空气的液体,常用自来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型水气分离塔,包括塔体(1),所述的塔体(1)顶部盖有圆筒形顶盖(2),顶部盖有圆筒形底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体(1)内部穿设有分离管(18),所述的顶盖(2)和底盖(3)分别套于该分离管(18)上下两端,所述的塔体(1)内贯穿式设有分离下料道,所述的分离下料道包括第一层下料道(15)、第二层下料道(16)和第三层下料道(17),所述的第一层下料道(15)、第二层下料道(16)和第三层下料道(17)等间距排列,所述的分离管(18)包括设置于所述的顶盖(2)上方的进料口(4)和设置于所述的底盖(3)下方的出料口(5),所述的出料口(5)伸入吸收池体(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型水气分离塔,包括塔体(1),所述的塔体(1)顶部盖有圆筒形顶盖(2),顶部盖有圆筒形底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体(1)内部穿设有分离管(18),所述的顶盖(2)和底盖(3)分别套于该分离管(18)上下两端,所述的塔体(1)内贯穿式设有分离下料道,所述的分离下料道包括第一层下料道(15)、第二层下料道(16)和第三层下料道(17),所述的第一层下料道(15)、第二层下料道(16)和第三层下料道(17)等间距排列,所述的分离管(18)包括设置于所述的顶盖(2)上方的进料口(4)和设置于所述的底盖(3)下方的出料口(5),所述的出料口(5)伸入吸收池体(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气分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管(18)包括靠所述的第一层下料道(15)一侧开设的第一分离口(9)、靠所述的第二层下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合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