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229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侧面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固定块侧面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应的轴线位置不同,第一固定块可相对于第二固定块弹性移动,以使第一通孔相对于第二通孔移动至同轴位置,以松开导管,当需要夹紧导管时,松开第一固定块或第二固定块,使得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由于弹力产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相邻位置对导管产生预紧力,以将导管固定在当前位置,方便了用户的操作,使得导管无法向外拉伸或向内收缩,提高对患者的保护作用,避免使用过程中的导管意外拉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血管介入手术是用于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手术治疗,在手术后,需要将动脉导管插入,保留在子宫动脉内,而为防导管脱落,需要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腹股沟部位。而现有的方式是用丝线或直接用胶布的导管固定方式,该种方式固定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从而克服目前导管固定装置中固定不稳定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及所述第二固定块定位于所述底座一面上,所述底座背离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面上为粘贴面;所述第一固定块侧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块侧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轴线位置不同;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弹性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通孔相对于所述第二通孔移动至同轴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块包括置入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固定块包括容置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置入部容置于所述容置部内;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容置部上,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置入部上;所述容置部为凹槽结构,所述第一通孔设于凹槽的相对两端;所述容置部与所述置入部之间设有弹簧。优选地,所述置入部对应所述容置部的位置延伸有把手,所述把手一端穿设通过所述容置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侧面接触;当所述第一固定块移动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平齐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块靠近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侧面设有T型槽,所述第二固定块靠近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侧面设有T型凸起,所述T型凸起可置入所述T型槽内;所述T型凸起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相对两侧;所述T型槽与所述T型凸起之间设有弹簧。优选地,还包括盖体及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或第二固定块,另一端连接所述盖体;所述盖体可盖合于导管的管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侧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块侧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轴线位置不同,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弹性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通孔相对于所述第二通孔移动至同轴位置,以松开导管,当需要夹紧导管时,松开第一固定块或第二固定块,使得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由于弹力产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相邻位置对导管产生预紧力,以将导管固定在当前位置,方便了用户的操作,使得导管无法向外拉伸或向内收缩,提高对患者的保护作用,避免使用过程中的导管意外拉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2、通过置入部容置于所述容置部内,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容置部上,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置入部上,所述容置部为凹槽结构,所述第一通孔设于凹槽的相对两端,所述容置部与所述置入部之间设有弹簧,使得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通过弹簧实现弹性移动。3、所述置入部对应所述容置部的位置延伸有把手,所述把手一端穿设通过所述容置部并外露于所述第一固定块表面,使用时,用户可基于按压所述把手以驱动所述第二固定块的移动,方便了用户的操作。4、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一固定块移动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平齐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进一步简化了固定导管所需的结构。5、通过设置T型槽与T型凸起,使得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实现可拆卸连接,并基于弹簧实现弹性移动,方便用户的拆装与使用。6、通过设置盖体与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或第二固定块,另一端连接所述盖体,所述盖体可盖合于导管的管口,以封闭外露的导管,使得患者在血管介入手术后,留置的导管在注入所需物体完毕后,可以通过盖合所述盖体以封闭闲置的导管管口,避免在日常使用时外部物质的进入,提高了对术后导管管口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11-底座,12-第一固定块,121-第一通孔,122-容置部,123-第一延伸部,124-T型槽,13-第二固定块,131-第二通孔,132-置入部,1321-把手,133-第二延伸部,134-T型凸起,14-盖体,15-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1,包括底座11、第一固定块12及第二固定块13,所述第一固定块12及所述第二固定块13定位于所述底座一面上,所述底座11背离所述第一固定块12的一面上为粘贴面,所述底座11基于所述粘贴面贴附于用户的皮肤上。所述第一固定12块侧面设有第一通孔121,所述第二固定块13侧面设有第二通孔131,所述第一通孔121与所述第二通孔131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一通孔121与所述第二通孔131对应的轴线位置不同。所述第一固定块12与所述第二固定块1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12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块13弹性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通孔121相对于所述第二通孔131移动至同轴位置。可以理解,使用时,用户可通过调整第一固定块12与第二固定块13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第一通孔121相对于所述第二通孔131移动至同轴位置后,将导管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21及第二通孔131,此时松开第一固定块12或第二固定块13,使得第一固定块12与第二固定块13由于弹力产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以将导管预紧在第一通孔121及第二通孔131内,具体地,当第一固定块12与第二固定块13由于弹力产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第一通孔121及第二通孔131的相邻位置对导管产生预紧力,以将导管固定在当前位置。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第二固定块13包括置入部132和第二延伸部133,所述第一固定块12包括容置部122和第一延伸部123,所述置入部132容置于所述容置部122内所述第一通孔121设于所述容置部122上,所述第二通孔131设于所述置入部132上。所述容置部122为凹槽结构,所述第一通孔121设于凹槽的相对两端,所述容置部122与所述置入部132之间设有弹簧b,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块12与所述第二固定块13之间可在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及所述第二固定块定位于所述底座一面上,所述底座背离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面上为粘贴面;/n所述第一固定块侧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块侧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轴线位置不同;/n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弹性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通孔相对于所述第二通孔移动至同轴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及所述第二固定块定位于所述底座一面上,所述底座背离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面上为粘贴面;
所述第一固定块侧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固定块侧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轴线位置不同;
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弹性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通孔相对于所述第二通孔移动至同轴位置。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血管介入手术的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块包括置入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固定块包括容置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置入部容置于所述容置部内;
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容置部上,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置入部上;
所述容置部为凹槽结构,所述第一通孔设于凹槽的相对两端;
所述容置部与所述置入部之间设有弹簧。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血管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儒发岑炳奎岑宝珠吴文坤
申请(专利权)人:百色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