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备用溶液腔的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2281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备用溶液腔的雾化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左端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雾化连接口,所述本体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本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本体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副储液箱,所述本体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主溶液腔,所述主溶液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蒸发底座,所述蒸发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上端延伸至主溶液腔的内部,所述主溶液腔的上端固定连通有雾气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当在对主溶液腔内部的水液使用结束后,通过副溶液腔可对主溶液腔提供备用液体,使得使用更加的持久,且有效的增加了使用时间,使得使用效率更高,保证了水液的用量,增加了携带能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备用溶液腔的雾化器
本技术涉及雾化器
,具体为一种带备用溶液腔的雾化器。
技术介绍
雾化器是将试液雾化,雾化器是原子化系统的重要部件,其性能对测定的精密度和化学干扰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要求雾化器喷雾稳定、雾滴细小、均匀和雾化效率高,医用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现有的雾化器在使用时大多都是使用大型机器进行雾化,携带性不高,便携式的雾化器溶液腔内的液体容易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使得使用效果与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备用溶液腔的雾化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雾化器在使用时大多都是使用大型机器进行雾化,携带性不高,便携式的雾化器溶液腔内的液体容易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使得使用效果与实用性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备用溶液腔的雾化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左端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雾化连接口,所述本体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本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本体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副储液箱,所述本体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主溶液腔,所述主溶液腔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蒸发底座,所述蒸发底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上端延伸至主溶液腔的内部,所述主溶液腔的上端固定连通有雾气连接孔。优选的,所述雾气连接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雾化头,所述雾化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雾化连接口固定连通,所述副储液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副溶液腔,使得使用更加的持久,且有效的增加了使用时间,使得使用效率更高。优选的,所述副溶液腔的上端固定连通有副注液孔,所述副注液孔与注水口固定连通,所述副储液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通管,所述副储液箱延伸至副溶液腔的内部并固定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穿过本体延伸至主溶液腔的内部并固定连通,使得主溶液腔与副溶液腔内部的液体保持在同一水平,保证了水液的用量,增加了携带能力。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与连通管固定连通,所述雾化头的右端固定安装有风扇底座,使得主溶液腔与副溶液腔之间得以进行控制,有效的提高了对主溶液腔与副溶液腔的控制能力。优选的,所述风扇底座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防倒流板,所述防倒流板与雾化头固定连通,避免了雾气在内部形成回流现象,对风扇底座内部的元器件造成破坏,且保证了风向的准确性。优选的,所述防倒流板的右端位于风扇底座的左端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所述风扇底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吹风扇,避免杂质通过雾化头,对雾化头内部造成堵塞,使得雾化头出现雾化断流的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安装副溶液腔,当在对主溶液腔内部的水液使用结束后,通过副溶液腔可对主溶液腔提供备用液体,使得使用更加的持久,且有效的增加了使用时间,使得使用效率更高,同时在副储液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通管,当需要对副溶液腔内部的液体进行使用时,通过连通管利用水流自然重力可将副溶液腔内部的液体传输至主溶液腔内部,使得主溶液腔与副溶液腔内部的液体保持在同一水平,保证了水液的用量,增加了携带能力,同时转动阀门将连通管进行关闭,使得主溶液腔与副溶液腔之间进行断流,使得主溶液腔与副溶液腔之间得以进行控制,有效的提高了对主溶液腔与副溶液腔的控制能力。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风扇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蒸发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雾化连接口;3、注水口;4、把手;5、副储液箱;6、主溶液腔;7、蒸发底座;8、蒸发器;9、雾气连接孔;10、雾化头;11、连接管;12、副溶液腔;13、副注液孔;14、连通管;15、阀门;16、风扇底座;17、防倒流板;18、过滤网;19、吹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带备用溶液腔的雾化器,包括本体1,本体1左端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雾化连接口2,本体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注水口3,本体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把手4,本体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副储液箱5,本体1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主溶液腔6,主溶液腔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蒸发底座7,蒸发底座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蒸发器8,蒸发器8的上端延伸至主溶液腔6的内部,主溶液腔6的上端固定连通有雾气连接孔9。进一步的,雾气连接孔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雾化头10,雾化头10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与雾化连接口2固定连通,副储液箱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副溶液腔12,通过安装副溶液腔12,当在对主溶液腔6内部的水液使用结束后,通过副溶液腔12可对主溶液腔6提供备用液体,使得使用更加的持久,且有效的增加了使用时间,使得使用效率更高。进一步的,副溶液腔12的上端固定连通有副注液孔13,副注液孔13与注水口3固定连通,副储液箱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通管14,副储液箱5延伸至副溶液腔12的内部并固定连通,连通管14的另一端穿过本体1延伸至主溶液腔6的内部并固定连通,通过在副储液箱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通管14,当需要对副溶液腔12内部的液体进行使用时,通过连通管14利用水流自然重力可将副溶液腔12内部的液体传输至主溶液腔6内部,使得主溶液腔6与副溶液腔12内部的液体保持在同一水平,保证了水液的用量,增加了携带能力。进一步的,连通管14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阀门15,阀门15与连通管14固定连通,雾化头10的右端固定安装有风扇底座16,通过安装阀门15,当不要对副溶液腔12内部的液体使用时,通过转动阀门15将连通管14进行关闭,使得主溶液腔6与副溶液腔12之间进行断流,使得主溶液腔6与副溶液腔12之间得以进行控制,有效的提高了对主溶液腔6与副溶液腔12的控制能力。进一步的,风扇底座16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防倒流板17,防倒流板17与雾化头10固定连通,通过在风扇底座16的左端固定安装有防倒流板17,在对雾化头10进行吹风时,避免了雾气在内部形成回流现象,对风扇底座16内部的元器件造成破坏,且保证了风向的准确性。进一步的,防倒流板17的右端位于风扇底座16的左端固定设置有过滤网18,风扇底座16的内部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备用溶液腔的雾化器,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左端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雾化连接口(2),所述本体(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注水口(3),所述本体(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把手(4),所述本体(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副储液箱(5),所述本体(1)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主溶液腔(6),所述主溶液腔(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蒸发底座(7),所述蒸发底座(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蒸发器(8),所述蒸发器(8)的上端延伸至主溶液腔(6)的内部,所述主溶液腔(6)的上端固定连通有雾气连接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备用溶液腔的雾化器,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左端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雾化连接口(2),所述本体(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注水口(3),所述本体(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把手(4),所述本体(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副储液箱(5),所述本体(1)内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主溶液腔(6),所述主溶液腔(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蒸发底座(7),所述蒸发底座(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蒸发器(8),所述蒸发器(8)的上端延伸至主溶液腔(6)的内部,所述主溶液腔(6)的上端固定连通有雾气连接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备用溶液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气连接孔(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雾化头(10),所述雾化头(10)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与雾化连接口(2)固定连通,所述副储液箱(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副溶液腔(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备用溶液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溶液腔(12)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丹明
申请(专利权)人:海速芯无锡科技有限公司十速兴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