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固定装置的胸腔引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225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引流系统。该引流系统包括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胀缩部和移动部,所述胀缩部随着填充物的注入和排出发生膨胀和收缩;所述移动部与引流管连接并且可以沿引流管的外壁移动,所述胀缩部随移动部的移动而移动。穿刺完成后,通过移动部将胀缩部移动到穿刺口处,然后注入填充物使胀缩部膨胀以挤压穿刺口,从而使胀缩部充分地填充穿刺口,最终达到减少穿刺口与胀缩部之间的间隙,降低气体进入和体液流出的风险;并且由于胀缩部与穿刺口之间的相互限制,可以对引流管起到预固定的作用,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由于胀缩部的支撑使得引流管在不慎碰撞或进行排堵等操作时患者的疼痛感显著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固定装置的胸腔引流系统
本技术属于穿刺引流手术中引流器材的
,具体而言,涉及引流系统。
技术介绍
穿刺引流术的全称为经皮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puncturedrainagetechnique),即在影响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和引流管等器材,对人体管道、体腔或器官组织内的病理性积液、血肿、脓肿或胆汁、胰液、尿液等体液淤积进行穿刺抽吸、引流,达到减压和治疗的目的。目前,引流过程主要产生以下问题:1.引流管不易固定,给患者带来痛苦并延长住院时间;2.引流管与穿刺口之间存在间隙,容易使气体窜到皮下形成皮下气肿或进入胸腔而产生气胸;3.引流管与穿刺口之间存在间隙,容易导致穿刺口出血或体液渗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引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引流管不易固定和引流管与穿刺口之间存在间隙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引流系统。该引流系统包括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胀缩部和移动部,所述胀缩部随着填充物的注入和排出发生膨胀和收缩;所述移动部与引流管连接并且可以沿引流管的外壁移动,所述胀缩部随移动部的移动而移动。穿刺完成后,通过移动部将胀缩部移动到穿刺口处,然后注入填充物使胀缩部膨胀以挤压穿刺口,从而使胀缩部充分地填充穿刺口,最终达到减少穿刺口与胀缩部之间的间隙,降低气体进入和体液流出的风险;并且由于胀缩部与穿刺口之间的相互限制,可以对引流管起到预固定的作用,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由于胀缩部的支撑使得引流管在不慎碰撞或进行排堵等操作时患者的疼痛感显著降低。引流完成后,排出胀缩部内的填充物,即可取下,使用非常方便。通过控制填充物的使用量即可使用不同尺寸的穿刺口。可见,本技术的引流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患者痛苦和实用性强的诸多优点,值得推广使用。进一步地是,所述胀缩部上设有供填充物注入的进料管,进料管上设有进料口。由此,便于填充物的注入和抽出。填充物优选为洁净气体和生理盐水等温和无害的填充物,这样可以防止胀缩部意外泄露时使穿刺口产生感染风险。进一步地是,所述胀缩部套接于所述引流管上,所述移动部为与所述胀缩部内侧连接且内径与所述引流管外径匹配的圆环。优选使圆环的内径稍小于引流管的外径,从而使圆环和引流管之间产生适当的摩擦力,由此既可以在稍加用力的情况下移动到所需位置,也可以防止自行从穿刺口滑出。所述的圆环优选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橡胶圈,这样可以适应不同管径的引流管,并且便于拆卸和安装,可以回收利用。进一步地是,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刻度;所述引流管上设有钡线;由此,便于手术医生确定穿刺针的插入深度是否符合患者身体状况。进一步地是,所述引流管靠近插入端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口。由此,增加了引流管的引流面积,既可以提升引流速度,也可以对多个邻近区域进行引流,使得引流效果和效率更高。进一步地是,所述引流系统还包括储液装置,所述储液装置为储液袋或储液瓶;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设于引流管的排液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储液装置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是,所述储液装置上设有排气阀;由此,使积液被顺利地引出。进一步地是,所述连接部与储液装置的进液口卡扣连接。由此,便于拆装,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相互脱离。进一步地是,所述引流系统还包括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储液瓶内的检测器、控制器和显示器;由此,检测器可以实时地监测引流速度和引流量并将测试数据传输给控制器,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器实施观测监测数据,防止一次引流量过高和/或引流速度过快而造成患者不适或产生新的病症。进一步地是,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示警器。由此,不需人为地多次查看,可以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地是,所述控制器与检测器采用无线网络通信。由此,便于患者进行简单地活动。进一步地是,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引流管上的流量调节部。所述流量调节部优选采用设于引流管外部的滑扣,通过调节对引流管挤压程度来控制流量,具有使用方便、流量易控制的优点。进一步地是,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设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胀缩部上的敷贴。由此,可以进一步固定引流管,并且便于拆除。显然,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技术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技术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技术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引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引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引流系统的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100-引流管,110-刻度,120-进液口,130-钡线,140-连接部,210-胀缩部,211-进料管,212-进料口,220-圆环,300-敷贴,410-储液袋,420-储液瓶,421-液位计,422-流量计,500-控制器,610-显示器,620-示警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技术。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技术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关于本技术中术语和单位。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实施例1图1为本实施例的引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2所示,该引流系统包括引流装置和储液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00,所述引流管100上设有刻度110和钡线130,在靠近插入端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口120;胀缩部210,所述胀缩部210随着填充物的注入和排出发生膨胀和收缩;所述胀缩部210套接于所述引流管100上;所述胀缩部210上设有供填充物注入的进料管211,进料管211上设有进料口212;所述进料口212采用橡胶阀门,采用针管注射的方式向胀缩部210中注入填充物;所述进料管211的长度为5-15cm。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引流系统,包括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n胀缩部(210),所述胀缩部(210)随着填充物的注入和排出发生膨胀和收缩;/n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与引流管(100)连接并且可以沿引流管(100)的外壁移动,所述胀缩部(210)随移动部的移动而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引流系统,包括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装置还包括:
胀缩部(210),所述胀缩部(210)随着填充物的注入和排出发生膨胀和收缩;
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与引流管(100)连接并且可以沿引流管(100)的外壁移动,所述胀缩部(210)随移动部的移动而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缩部(210)上设有供填充物注入的进料管(211),进料管(211)上设有进料口(2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缩部(210)套接于所述引流管(100)上,所述移动部为与所述胀缩部(210)内侧连接且内径与所述引流管(100)外径匹配的圆环(2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00)上设有刻度(110);所述引流管(100)上设有钡线(130);所述引流管(100)靠近插入端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口(12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建东王子淮刘伦旭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