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181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桑叶14%‑20%、五灵脂15%‑20%、黄苓16%‑20%、植物添加剂14%‑15%、羟苯酯类16%‑25%以及粘稠剂10%‑15%,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内部含有中药成分,形成可消炎、消肿止痛以及止痒的功效,针对脓包、肿胀、燥热、瘙痒等状态的皮肤病具有较好效果,而且可以针对真菌、细菌的感染治疗;通过整体制成膏状,便于涂抹吸收以及携带存储,并且通过内部含有植物成分,不仅整体无刺激气味,且不伤表皮的同时,还具备消除疤痕、防氧化造成的印记,有助于患处复原,而且整体所需材料成本较低,易于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剂
,具体为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皮肤位于体表,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第一道屏障,对于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稳定极其重要;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密布神经和血管,并包含具有各种功能的皮肤附属器,例如毛发、皮脂腺、汗腺等;由此可见,皮肤并不仅仅承担着屏障保护作用,它还具有感知外界事物、分泌油脂、排出汗液、调节体温等众多生理功能;一旦发生皮肤病变,不仅外观会受到影响,相应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受到损害,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危害;常见的皮肤病有:过敏性皮炎、疱疹、癣等,也有一些孩童身上较为常见的感染性脓包、蚊虫叮咬等症状,不仅整体面积较大,且伴随有痒、燥热等负面状态,严重者会产生疼痛,而且患处在治愈后,表皮出现疤痕印记,因此,现设计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以解决针对多种状况皮肤病治疗、有益促进吸收、无刺激气味同时可助皮肤回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桑叶14%-20%、五灵脂15%-20%、黄苓16%-20%、植物添加剂14%-15%、羟苯酯类16%-25%以及粘稠剂10%-15%。优选的,所述粘稠剂是由聚丙烯酰胺与水安比例每1.5%kg与1000ml水,分次加入升温至120℃以上搅拌60-90分钟混合制成。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步骤(1)、粉碎桑叶,加入900-1000ml水中煮沸至90-100℃;步骤(2)、将煮沸的粉碎桑叶降低50-55℃后,加入五灵脂混合搅拌;步骤(3)、将步骤(3)中的混合液体升温至80-90℃,煮沸20-30分钟后进行蒸馏提取形成中药液后进行装液;步骤(4)、将步骤(3)的中药液提取后冷却至40℃以下后,添加植物添加剂进行震荡;步骤(5)、最后,分别将羟苯酯类以及粘稠剂依次添加至步骤(4)中搅拌均匀,且升温至100-110℃,静置40-50分钟,待彻底冷却形成膏状后装入密封盒体内,放置在阴凉处存储。优选的,所述植物添加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芦荟30%-35%、生姜30%-35%以及木瓜30%-40%。优选的,所述植物添加剂包括以下制备步骤:步骤一、将芦荟切段,每重量为0.8kg的芦荟与800ml水混合,压榨提取汁液;步骤二、将1kg生姜切片,添加450ml水煮沸至90℃以上,待冷却后,取出姜片,将每50ml姜液与步骤一中的每80ml芦荟汁液混合搅拌,静置10-15分钟;步骤三、S1通过皂化法,将木瓜中的的维生素E提取;S2提取维生素E后,将步骤二中的混合液体温度达到90℃以上,添加维生素E混合生成植物添加剂。优选的,所述维生素E、姜液以及芦荟汁液的浓度百分比为:维生素E45%-55%、姜液20%-25%、芦荟汁液20%-35%。优选的,所述粘稠剂浓度70%-8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内部含有中药成分,形成可消炎、消肿止痛以及止痒的功效,针对脓包、肿胀、燥热、瘙痒等状态的皮肤病具有较好效果,而且可以针对真菌、细菌的感染治疗;2、本专利技术:通过整体制成膏状,便于涂抹吸收以及携带存储,并且通过内部含有植物成分,不仅整体无刺激气味,且不伤表皮的同时,还具备消除疤痕、防氧化造成的印记,有助于患处复原,而且整体所需材料成本较低,易于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桑叶14%、五灵脂15%、黄苓16%、植物添加剂15%、羟苯酯类25%以及粘稠剂15%。进一步的,粘稠剂是由聚丙烯酰胺与水安比例每1.5%kg与1000ml水,分次加入升温至120℃以上搅拌66分钟混合制成。进一步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步骤(1)、粉碎桑叶,加入900ml水中煮沸至90℃;步骤(2)、将煮沸的粉碎桑叶降低50℃后,加入五灵脂混合搅拌;步骤(3)、将步骤(3)中的混合液体升温至80℃,煮沸20分钟后进行蒸馏提取形成中药液后进行装液;步骤(4)、将步骤(3)的中药液提取后冷却至40℃以下后,添加植物添加剂进行震荡;步骤(5)、最后,分别将羟苯酯类以及粘稠剂依次添加至步骤(4)中搅拌均匀,且升温至100℃,静置40分钟,待彻底冷却形成膏状后装入密封盒体内,放置在阴凉处存储。进一步的,植物添加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芦荟30%、生姜30%以及木瓜40%。进一步的,植物添加剂包括以下制备步骤:步骤一、将芦荟切段,每重量为0.8kg的芦荟与800ml水混合,压榨提取汁液;步骤二、将1kg生姜切片,添加450ml水煮沸至90℃以上,待冷却后,取出姜片,将每50ml姜液与步骤一中的每80ml芦荟汁液混合搅拌,静置10分钟;步骤三、S1通过皂化法,将木瓜中的的维生素E提取;S2提取维生素E后,将步骤二中的混合液体温度达到90℃以上,添加维生素E混合生成植物添加剂。进一步的,维生素E、姜液以及芦荟汁液的浓度百分比为:维生素E45%、姜液20%、芦荟汁液35%。进一步的,粘稠剂浓度70%。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桑叶20%、五灵脂20%、黄苓20%、植物添加剂14%、羟苯酯类16%以及粘稠剂10%。进一步的,粘稠剂是由聚丙烯酰胺与水安比例每1.5%kg与1000ml水,分次加入升温至120℃以上搅拌85分钟混合制成。进一步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步骤(1)、粉碎桑叶,加入1000ml水中煮沸至100℃;步骤(2)、将煮沸的粉碎桑叶降低55℃后,加入五灵脂混合搅拌;步骤(3)、将步骤(3)中的混合液体升温至90℃,煮沸30分钟后进行蒸馏提取形成中药液后进行装液;步骤(4)、将步骤(3)的中药液提取后冷却至40℃以下后,添加植物添加剂进行震荡;步骤(5)、最后,分别将羟苯酯类以及粘稠剂依次添加至步骤(4)中搅拌均匀,且升温至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桑叶14%-20%、五灵脂15%-20%、黄苓16%-20%、植物添加剂14%-15%、羟苯酯类16%-25%以及粘稠剂10%-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桑叶14%-20%、五灵脂15%-20%、黄苓16%-20%、植物添加剂14%-15%、羟苯酯类16%-25%以及粘稠剂1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稠剂是由聚丙烯酰胺与水安比例每1.5%kg与1000ml水,分次加入升温至120℃以上搅拌60-90分钟混合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性病的临床用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步骤(1)、粉碎桑叶,加入900-1000ml水中煮沸至90-100℃;
步骤(2)、将煮沸的粉碎桑叶降低50-55℃后,加入五灵脂混合搅拌;
步骤(3)、将步骤(3)中的混合液体升温至80-90℃,煮沸20-30分钟后进行蒸馏提取形成中药液后进行装液;
步骤(4)、将步骤(3)的中药液提取后冷却至40℃以下后,添加植物添加剂进行震荡;
步骤(5)、最后,分别将羟苯酯类以及粘稠剂依次添加至步骤(4)中搅拌均匀,且升温至100-110℃,静置40-50分钟,待彻底冷却形成膏状后装入密封盒体内,放置在阴凉处存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林刘春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