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感应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76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红外感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和应用电路三部分构成,其中控制电路是由红外发射电路(1)、红外接收电路(2)、滤波电路(3)依次相连组成。(*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nfrared induction controller

An infrared induction controll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comprises a control circuit,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application circuit of three parts, wherein the control circuit is composed of an infrared transmitting circuit (1), (2) the infrared receiving circuit, filter circuit (3) conn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感应控制器,特别是一种可控制用水量的红外感应控制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感应控制器,包括有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和应用电路三部分构成,其中控制电路是由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滤波电路依次相连组成。本技术的红外感应控制器,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可用在宾馆、医院、浴馆等的洁具用品中,如红外感应水龙头控制器、红外感应小便控制器、红外感应淋浴控制器等。进行配套使用,实现洁具自动化控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是如何实现的。红外感应控制器,包括有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和应用电路三部分构成,其中控制电路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由红外发射电路1、红外接收电路2、滤波电路3依次相连组成。如图2所示,由红外发射电路1、红外接收电路2、滤波电路3依次相连组成的控制电路是由电阻R1~R8、电容C1~C5、红外发射器B、功率放大器F1和F2、发光二极管D1、光电偶合器T1组成,其中红外发射器B1的脚4和脚8接电源,脚1和脚5接地,脚7与电阻R1和R2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电阻R2的另一端与脚2和脚6一起通过电容C1接地,脚3通过电阻R3和红外发光二极管D1接地,光电偶合器T1的一端分别通过电阻R4接电源,通过电阻R5接地,另一端通过电容C2接功率放大器F1的反相输入端,功率放大器F1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6与输出端相连,功率放大器F1的正相输入端接地,功率放大器F1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3和电阻R7接地,功率放大器F2的正相输入端接地,功率放大器F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4、C5与输出端相连,还通过电阻R8与输出端相连。控制电路的电源电路如图4所示,其输出端可选用V01端,或选用V02端。如图4所示,应用电路是由电阻R9~R19、二极管D2~D7、电容及电解电容C6~C14、三极管T2~T4、继电器J、集成块B2、B3、字标指示灯L、电磁阀D共同组成,其中可调电阻R17和电阻R19的一端接控制电路的A端,电阻R1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4的基极,三极管T4的集电极分别接电阻R16、通过电阻R18接三极管T3的基极以及接电容C14,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电源正极,集电极接电阻R15、电容C15、电容C13;集成块B3的脚6、脚7分别连接电阻R13、电容C12,脚2接电容C15和电阻R14,脚1接电源正极,脚8和脚4通过电解电容C9接地,脚5通过电容C11接电源正极,脚3通过二极管D7和电阻R12接三极管T2的基极;集成块B2的脚6、脚7分别连接电阻R10、电解电容C8,脚2接电容C10和电阻R11,脚1接电源正极,脚8和脚4通过电解电容C9接地,脚5通过电容C7接电源正极,脚3通过二极管D6和电阻R12接三极管T2的基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电源正极,集电极接继电器J的脚3,继电器J的脚1接电阻R9,脚2通过电解电容C6接脚3还通过电解电容C9接地,脚5接字标指示灯L的一端,字标指示灯L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继电器J的脚4接电磁阀D,电磁阀D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可调电阻R17的另一端均通过电解电容C9接地,电容C7、电解电容C8、电容C11、电解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均接电源正极。由二极管D2、D4、D3、D5组成的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构成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其中D3、D5的相连端为电源的正极,D2、D4的相连端为电源的负极。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集成块B1型号为NE555,集成块B2、B3型号均为NE555,功率放大器F1和F2的型号为LM324。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感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和应用电路三部分构成,其中控制电路是由红外发射电路(1)、红外接收电路(2)、滤波电路(3)依次相连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由红外发射电路(1)、红外接收电路(2)、滤波电路(3)依次相连组成的控制电路是由电阻R1~R8、电容C1~C5、发射器B、功率放大器F1和F2、发光二极管D1、光电偶合器T1组成,其中发射器B的脚4和脚8接电源,脚1和脚5接地,脚7与电阻R1和R2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源,电阻R2的另一端与脚2和脚6一起通过电容C1接地,脚3通过电阻R3和发光二极管D1接地,光电偶合器T1的一端分别通过电阻R4接电源,通过电阻R5接地,另一端通过电容C2接功率放大器F1的反相输入端,功率放大器F1的反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6与输出端相连,功率放大器F1的正相输入端接地,功率放大器F1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4和电阻R7接地,功率放大器F2的正相输入端接地,功率放大器F2的正相输入端接地,功率放大器F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容C9、C5与输出端相连,还通过电阻R8与输出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感应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电路是由电阻R9~R19、二极管D2~D7、电容及电解电容C6~C14、三极管T2~T4、继电器J、集成块B2、B3、字标指示灯L、电磁阀D共同组成,其中可调电阻R17和电阻R19的一端接控制电路的A端,电阻R1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T4的基极,三极管T4的集电极分别接电阻R16、通过电阻R18接三极管T3的基极以及接电容C14,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电源正极,集电极接电阻R15、电容C15、电容C13;集成块B3的脚6、脚7分别连接电阻R15、电容C12,脚2接电容C15和电阻R11,脚1接电源正极,脚8和脚4通过电解电容C9接地,脚5通过电容C11接电源正极,脚3通过二极管D7和电阻R12接三极管T2的基极;集成块B2的脚6、脚7分别连接电阻R10、电解电容C8,脚2接电容C10和电阻R11,脚1接电源正极,脚8和脚4通过电解电容C9接地,脚5通过电容C7接电源正极,脚3通过二极管D6和电阻R12接三极管T2的基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电源正极,集电极接继电器J的脚3,继电器J的脚1接电阻R9,脚2通过电解电容C6接脚3还通过电解电容C9接地,脚5接字标指示灯L的一端,字标指示灯L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继电器J的脚4接电磁阀D,电磁阀D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二极管D2、D4、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可调电阻R17的另一端均通过电解电容C9接地,二极管D3、D5的一端和二极管D2、D4的一端接电源正极,电容C7、电解电容C8、电容C11、电解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均接电源正极。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红外感应控制器,包括有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和应用电路三部分构成,其中控制电路是由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滤波电路依次相连组成。本技术的红外感应控制器,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可用在宾馆、医院、浴馆等的洁具用品中,如红外感应水龙头控制器、红外感应小便控制器、红外感应淋浴控制器等。进行配套使用,实现洁具自动化控制。文档编号G08C23/00GK2588475SQ02294560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于洪彬 申请人:天津易可达节能设备有限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洪彬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易可达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