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辅助件及钓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64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抑制引导部件向钓竿主体的周向扭转等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定辅助件(4),该固定辅助件(4)用于将具有在钓竿主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脚部(10)的引导部件(3)固定于钓竿主体的外周面,其具备辅助件主体(21),该辅助件主体(21)通过缠绕安装用线(6)而与脚部一起固定于钓竿主体的外周面,辅助件主体用于限制脚部相对于辅助件主体向钓竿主体的周向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辅助件及钓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辅助件及钓竿。
技术介绍
作为钓竿的一种,已知有一种将钓线引导件安装于钓竿本体的外周面的类型的钓竿,即所谓的外通竿。这种外通竿构成为,当钓线因鱼咬钩(鱼咬饵)而被拉动时,钓线引导件接收施加在钓线上的力,并将该力传递至钓竿主体侧。因此,外通竿在安装有钓线引导件的每个安装部位均接收来自钓线的力,从而整体呈弧形平滑地弯曲。通常,钓线引导件是通过缠绕被称为缠绕线等的安装用线而安装于钓竿主体的外周面。具体来说,大多情况下,在将钓线引导件的安装脚部放置于钓竿主体的外周面的状态下,按各安装脚部将安装用线脚部缠绕于钓竿主体,从而进行钓线引导件的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钓线引导件时,根据需要使用合成树脂(环氧系合成树脂等)覆盖安装用线的缠绕部分。关于钓线引导件的安装,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钓竿:在钓竿主体的外周面形成管等下底层,并在该下底层上放置安装脚部的状态下,通过缠绕安装用线而将钓线引导件安装于钓竿主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526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钓线引导件不仅具有引导钓线的作用,而且如上所述,因鱼咬钩而向钓线施加力时,具有接收该力并将其传递给钓竿主体的作用。因此,钓线引导件需要适当地固定在钓竿主体的外周面。特别是,当由于对象鱼的活动而向钓竿主体的左右方向拉动钓线时,钓线引导件上会作用朝钓竿主体的周向侧扭转的横向力。因此,在现有的钓线引导件中,受到上述横向力的影响,钓线引导件容易产生如向钓竿主体的周向扭转的动作,从而可能导致晃动、松动等。进而,存在钓鱼时钓线引导件从钓竿主体脱落的担忧。需要说明的是,因作为对象的鱼的活动而向左右方向拉动钓线时,在配置得越靠近竿梢侧的钓线引导件上,越容易集中作用上述横向力。因此,上述不良状况容易发生在配置于竿梢侧的钓线引导件上。本专利技术是考虑这样的情况研究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辅助件及钓竿,能够抑制引导部件的如向钓竿主体的周向扭转的动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固定辅助件用于将具有在钓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脚部的引导部件固定于所述钓竿主体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具备辅助件主体,该辅助件主体通过缠绕安装用线而与所述脚部一起固定于所述钓竿主体的外周面,所述辅助件主体限制所述脚部相对于所述辅助件主体向所述钓竿主体的周向的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辅助件主体限制脚部相对于辅助件主体向钓竿主体的周向的移动,因此,例如因鱼咬钩等而对引导部件施加外力时,能够抑制引导部件向钓竿主体的周向扭转(即,引导部件相对于钓竿主体的长度方向弯曲)等动作。因此,引导部件不易发生晃动、松动等,例如钓鱼时不易发生引导部件脱落等不良状况,并且能够有助于提高钓竿的可靠性。(2)所述辅助件主体可以形成为沿着所述脚部在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且配置为相对于所述脚部在所述周向上排列。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因鱼咬钩等产生的外力,造成例如引导部件欲向钓竿主体的周向移动,也能通过辅助件主体在脚部的整个长度上抑制引导部件的动作。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引导部件向周向的扭转。(3)所述辅助件主体也可以在相对于所述脚部在所述周向排列的状态下,在所述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因鱼咬钩等产生的外力,造成引导部件例如欲向钓竿主体的周向移动,也能够通过沿着脚部排列的多个辅助件主体来抑制引导部件的动作。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引导部件向周向的扭转。(4)所述辅助件主体距所述钓竿主体的外周面的高度也可以形成为,比所述脚部中缠绕有所述安装用线的部分与所述钓竿主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高度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安装用线更可靠地接触脚部,并且可以在充分按压脚部的同时缠绕安装用线。因此,可以将引导部件更牢固地固定于钓竿主体。(5)所述辅助件主体也可以以夹持所述脚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周向的两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在中间夹着脚部的方式配置辅助件主体,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引导部件向钓竿主体的周向的扭转。(6)也可以具备下方引导部,该下方引导部配置于所述钓竿主体的外周面与所述脚部之间,并且与所述辅助件主体一体地形成,所述下方引导部以沿着所述脚部在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从下方引导所述脚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下方引导部介于钓竿主体的外周面与脚部之间,因此可以防止引导部件与钓竿主体直接接触,从而使钓竿主体不易发生损伤等。进而,可以利用下方引导部保持例如粘接剂等,并且可以利用粘接剂等将下方引导部与引导部件之间牢固地连接。(7)所述下方引导部也可以以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离开所述脚部的方式,延伸得超过所述脚部的前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下方引导部与钓竿主体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将固定辅助件更稳定地固定于钓竿主体的外周面。因此,可利用固定辅助件更稳定地固定引导部件,并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引导部件向钓竿主体的周向的扭转。(8)所述下方引导部中至少延伸得超过所述脚部的前端部的部分可以形成为,所述钓竿主体的径向的弯曲刚性随着离开所述脚部而变小。在这种情况下,下方引导部中至少延伸得超过脚部前端部的部分的弯曲刚性随着离开脚部而变小,因此例如即使钓竿主体因鱼咬钩而弯曲时,可根据钓竿主体的弯曲而使下方引导部弯曲变形。因此,相比不具有固定辅助件的现有的钓竿主体,不易影响弯曲,可以维持钓竿主体具有的弯曲特性。(9)在所述下方引导部也可以形成有延长部,该延长部沿着所述长度方向朝所述下方引导部的反方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延长部形成于下方引导部,因此可进一步增加与钓竿主体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将固定辅助件更稳定地固定于钓竿主体的外周面。因此,可利用固定辅助件更稳定地固定引导部件,并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引导部件向钓竿主体周向的扭转。(10)所述延长部也可以形成为,所述钓竿主体的径向上的弯曲刚性随着离开所述下方引导部而变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延长部的弯曲刚性随着离开下方引导部而变小,因此,例如即使钓竿主体因鱼咬钩而弯曲时,也能够根据钓竿主体的弯曲而使延长部弯曲变形。因此,可维持钓竿主体具有的弯曲特性。(1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钓竿的特征在于具备:钓竿主体;引导部件,其具有在所述钓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脚部;以及所述固定辅助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利用上述固定辅助件,将引导部件固定在钓竿主体的外周面,从而使得引导部件不易发生晃动、松动等,例如不易产生钓鱼时引导部件脱落等不良状况。因此,可以提供高品质及高可靠性的钓竿。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因鱼咬钩等而对引导部件施加外力时,也能抑制引导部件向钓竿主体的周向扭转等动作。因此,引导部件不易发生晃动、松动等,例如钓鱼时不易发生引导部件脱落等不良状况。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且是钓竿的竿梢侧的侧视图;图2是将图1所示的钓线引导件及固定辅助件的周边放大表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辅助件,用于将具有在钓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脚部的引导部件固定于所述钓竿主体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n具备辅助件主体,其通过缠绕安装用线而与所述脚部一起固定于所述钓竿主体的外周面,/n所述辅助件主体限制所述脚部相对于所述辅助件主体向所述钓竿主体的周向的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6 JP 2020-0302361.一种固定辅助件,用于将具有在钓竿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脚部的引导部件固定于所述钓竿主体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
具备辅助件主体,其通过缠绕安装用线而与所述脚部一起固定于所述钓竿主体的外周面,
所述辅助件主体限制所述脚部相对于所述辅助件主体向所述钓竿主体的周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辅助件,其中,
所述辅助件主体形成为沿着所述脚部在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且配置为相对于所述脚部在所述周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辅助件,其中,
所述辅助件主体在相对于所述脚部在所述周向排列的状态下,在所述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辅助件,其中,
所述辅助件主体形成为距所述钓竿主体的外周面的高度比所述脚部中缠绕所述安装用线的部分与所述钓竿主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高度低。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辅助件,其中,
所述辅助件主体以夹持所述脚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周向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纳芳行德山雄己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