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犁及旋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59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前犁,用于旋耕机上,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设有若干块撑板,所述撑板上设有带弯曲弧度的犁面板,所述犁面板的一侧还设有若干块起加强作用的加强筋。此结构的前犁,与现有结构的前犁相比,底面不再设置底板等类似部件,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生产和使用成本低的优点,而在工作时,其下压无阻力,入土过程较短,工作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前犁的旋耕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犁及旋耕机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犁及旋耕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农业机械,如旋耕机,拖拉机等,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目前广泛运用的旋耕机,通常包括设置于其后部的开沟起垄犁,以及设置于其前部的入土前犁,然后,目前所用的入土前犁,普遍存在结构笨重复杂、生产和使用成本高,以及下压阻力大的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生产和使用成本低,以及入土阻力小的前犁,以及包括此前犁的旋耕机,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生产和使用成本低,以及入土阻力小的前犁,以及包括此前犁的旋耕机。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前犁,用于旋耕机上,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一端设有若干块撑板,所述撑板上设有带弯曲弧度的犁面板,所述犁面板的一侧还设有若干块起加强作用的加强筋。此结构的前犁,与现有结构的前犁相比,底面不再设置底板等类似部件,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生产和使用成本低的优点,而在工作时,其下压无阻力,入土过程较短,工作效率更高。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犁面板从上至下宽度逐渐变窄,并呈圆弧过度,且其端部为尖角状。此设置方式,犁面板的端部为尖角状,有利于前犁快速入土,同时,圆弧状的犁面有利于土壤快速从犁面板上翻过。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犁面板包括第一犁面板及第二犁面板,所述第二犁面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犁面板的一端拼接;或者,所述第一犁面板与第二犁面板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撑板包括第一撑板,所述第一撑板的一侧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一侧,其一端呈圆弧状,并与所述犁面板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撑板还包括与第一撑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撑板,所述第二撑板与第一撑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撑板的一侧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另一侧,其一端与所述犁面板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立柱上还设有加强座,所述加强座套设于所述立柱靠近所述犁面板的一侧。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撑板上,其一侧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犁面板上。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加强筋包括与第一加强筋相对设置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撑板上,其一侧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犁面板上;所述加强筋还包括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犁面板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加强筋还包括与第一加强筋结构相同的第四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撑板上,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犁面板固定连接。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旋耕机,包括刀辊轴和设置于刀辊轴前后两侧的开沟起垄犁和前犁,所述前犁为如前所述的前犁。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一种旋耕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前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另一视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应关系为:1立柱2加强座3第一犁面板4第一撑板5第二撑板6第一加强筋7第二加强筋8第三加强筋9第四加强筋10开沟起垄犁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刀辊轴14刀片15第二犁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本技术实施例如下,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旋耕机及其前犁,前犁具体包括立柱1,立柱1的一端,即图2和图3所示的下端设有若干块撑板,撑板上设有带弯曲弧度的犁面板,犁面板的一侧,即图2所示的后方还设有若干块起加强作用的加强筋。此结构的前犁,与现有结构的前犁相比,底面不再设置底板等类似部件,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生产和使用成本低的优点,而在工作时,其下压无阻力,入土过程较短,工作效率更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犁面板从上至下逐渐收窄,并呈圆弧形过度,其下端的端部为尖角状。此设置方式,犁面板的端部为尖角状,有利于前犁快速入土,同时,圆弧状的犁面有利于土壤快速从犁面板上翻过。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犁面板具体包括第一犁面板3和第二犁面板15,第二犁面板15设置于第一犁面板3的一端,且其一端与第一犁面板3的一端拼接在一起。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犁面板3与第二犁面板15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对于撑板,具体包括第一撑板4,第一撑板4的一侧,具体为图中所示的左侧固定设置于立柱1的右侧,第一撑板4靠近犁面板的一端呈圆弧状,且其弧度与犁面板的弧度一致,犁面板与第一撑板4的圆弧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撑板还包括与第一撑板4相对设置的第二撑板5,第二撑板5与第一撑板4的结构相同,第二撑板5的一侧,即图中所示的右侧与立柱1的左侧固定连接,其圆弧端与犁面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立柱1上还设有加强座2,加强座2呈半包围状,并套设于立柱1的一侧,具体为立柱1靠近犁面板的一侧,加强座2起到加强立柱1结构强度的作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对于加强筋,具体包括第一加强筋6,第一加强筋6的一端,即图中所示左端固定设置于第一撑板4上,其一侧,即图中所示的后侧固定设置于第一犁面板3上。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加强筋还包括与第一加强筋6相对设置的第二加强筋7,第二加强盘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左端与第一撑板4固定连接,第二加强筋7的一侧,即图中所示的后侧与第一犁面板3固定连接在一起。加强筋具体还包括第三加强筋8,第三加强筋8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上端与第二加强筋7的下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其另一侧,即图中所示的后侧则与第二犁面板15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起到加强犁面板结构强度的作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加强筋还包括与第一加强筋6结构相同的第四加强筋9,第四加强筋9的一端,即图中所示的右端与第二撑板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其另一侧,即图中所示的后侧则与第一犁面板3固定连接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7、第三加强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犁,用于旋耕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的一端设有若干块撑板,所述撑板上设有带弯曲弧度的犁面板,所述犁面板的一侧还设有若干块起加强作用的加强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犁,用于旋耕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的一端设有若干块撑板,所述撑板上设有带弯曲弧度的犁面板,所述犁面板的一侧还设有若干块起加强作用的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犁面板从上至下宽度逐渐变窄,并呈圆弧过度,且其端部为尖角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犁,其特征在于,所述犁面板包括第一犁面板(3)及第二犁面板(15),所述第二犁面板(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犁面板(3)的一端拼接;
或者,所述第一犁面板(3)与第二犁面板(15)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犁,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板包括第一撑板(4),所述第一撑板(4)的一侧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柱(1)的一侧,其一端呈圆弧状,并与所述犁面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犁,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板还包括与第一撑板(4)相对设置的第二撑板(5),所述第二撑板(5)与第一撑板(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撑板(5)的一侧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柱(1)的另一侧,其一端与所述犁面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犁,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邓可宋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桑铼特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