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45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该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包括主控箱本体,以及设置在主控箱本体内的整流桥B1、开关控制模块、防倒流模块、TB2电源模块、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和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开关控制模块采用带脱扣线圈QF1的微型断路器QF,防倒流模块采用二极管XD1,其中,脱扣线圈QF1与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的控制端相连;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用于采集电池系统的单体电压信息,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通过CAN通讯模块与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进行信息传输。本申请提供的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采用单一电源即可实现双路供电,能有效降低系统的成本;且还能有效解决单一电源供电系统供电不可靠的问题;以及电池母线直流取电过放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
本技术涉及储能主控箱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
技术介绍
储能系统中BMS做为核心控制装置,供电多为12/24VDC,BMS以及主要控制器件都安装在主控箱中,现有储能主控箱主要采取两种取电方案:1、交流取电,主控箱内部配置AC/DC电源,AC电源取自UPS电源;2、高压直流取电,取自电池系统直流母线,于主控箱内配置DC/DC电源模块。然而,传统的储能主流方案存在如下缺点:1、第一种取电方案多用于并网型应用,在用于离网型应用时,系统首次上电启动,取决于UPS备电时间,且存在稳定性差,供电可靠性差;2、第二种取电方案直接取自电池系统直流母线,DC/DC电源会一直连在直流母线上,如果系统长时间不工作,开关电源一直待机耗电,会导致电池过放,进而系统无法再次启动;3、双路供电,同时配置AC/DC电源及DC/DC电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供电可靠性更高的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包括主控箱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控箱本体内的整流桥B1、开关控制模块、防倒流模块、TB2电源模块、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和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所述开关控制模块采用带脱扣线圈QF1的微型断路器QF,所述防倒流模块采用二极管XD1,其中,外部交流电源与所述整流桥B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整流桥B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XD1的阴极端、所述TB2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TB2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的电源端相连;外部电池系统直流母线与所述微型断路器QF的一端相连,所述微型断路器QF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XD1的阳极端、所述TB2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脱扣线圈QF1与所述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的控制端相连;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电池系统的单体电压信息,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通过CAN通讯模块与所述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进行信息传输。相比于传统的BMS系统取电方式,本申请提供的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采用单一电源即可实现双路供电,能有效降低系统的成本;且还能有效解决单一电源供电系统供电不可靠的问题;以及电池母线直流取电过放电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的部分电路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的另一部分电路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1中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内TB2电源模块的原理框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包括主控箱本体,以及设置在主控箱本体内的整流桥B1、开关控制模块、防倒流模块、TB2电源模块、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和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开关控制模块采用带脱扣线圈QF1的微型断路器QF,防倒流模块采用二极管XD1。其中,外部交流电源与整流桥B1的输入端相连,整流桥B1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XD1的阴极端、TB2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TB2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的电源端相连;外部电池系统直流母线与微型断路器QF的一端相连,微型断路器QF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XD1的阳极端、TB2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脱扣线圈QF1与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的控制端相连;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用于采集电池系统的单体电压信息,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通过CAN通讯模块与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进行信息传输。在本实施例中,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的电源采用交直流双路输入TB2,其中,交流取电取自外部市电220V,直流取电取自电池系统直流母线DCIN+、DCIN-;且直流母线取电配置带脱扣线圈QF1的微型断路器QF,脱扣线圈QF1由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控制;交流电源输入配置整流桥B1,直流取电断路器QF下方配置二极管XD1。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的工作原理为:TB2电源模块交流输入范围为150~550VAC,直流输入范围为254~780VDC,同时满足市电输入供电及电池系统直流母线取电,输出电压为24VDC,用于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供电,具体地,TB2电源模块的原理框图详见图3;直流取电微型断路器QF配置脱扣线圈QF1,该器件具有两个作用,首先作为取电回路的保护器件,当下端出现短路时起保护作用;其次作为控制器件,额定工作电压为800VDC,支持最高电压低于800VDC的电池系统,脱扣线圈QF1由SBCU的15管脚控制,控制方式为高边控制,详见图2。电池系统的单体电压信息由BMS采集通过CAN通讯传至SBCU,离网应用时当电池系统单体电芯电压低于一定的数值时(典型值2.7V)驱动脱扣线圈QF11切断直流取电断路器QF,防止电池系统过放电,此时系统停止工作;当系统恢复并网时,交流取电正常,此时激活TB2电源模块,系统恢复工作;整流桥B1及直流侧二极管XD1用于防止交流取电倒灌系统直流母线,防止交流取电影响电池系统供电电能质量。相比于传统的BMS系统取电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采用单一电源即可实现双路供电,能有效降低系统的成本;且还能有效解决单一电源供电系统供电不可靠的问题;以及电池母线直流取电过放电的问题。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箱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控箱本体内的整流桥B1、开关控制模块、防倒流模块、TB2电源模块、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和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所述开关控制模块采用带脱扣线圈QF1的微型断路器QF,所述防倒流模块采用二极管XD1,其中,/n外部交流电源与所述整流桥B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整流桥B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XD1的阴极端、所述TB2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TB2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的电源端相连;外部电池系统直流母线与所述微型断路器QF的一端相连,所述微型断路器QF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XD1的阳极端、所述TB2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脱扣线圈QF1与所述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的控制端相连;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电池系统的单体电压信息,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通过CAN通讯模块与所述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进行信息传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路供电的储能主控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箱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控箱本体内的整流桥B1、开关控制模块、防倒流模块、TB2电源模块、BMS电池管理系统模块和SBCU储能电池管理组控器,所述开关控制模块采用带脱扣线圈QF1的微型断路器QF,所述防倒流模块采用二极管XD1,其中,
外部交流电源与所述整流桥B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整流桥B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XD1的阴极端、所述TB2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臣向超耀
申请(专利权)人:互宇数字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