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机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137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发光机芯机构,包括:机芯套,设置于所述机芯套内的机芯,设置在所述机芯套及所述机芯上的发光片,及设置在所述发光片与所述机芯套间的电路板,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机芯外周侧、且与所述机芯套内侧壁抵接的固定罩;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电路,所述发光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反馈对应的指示指令;控制按键,用于发送数字发光指令、周侧发光指令或/和指针发光指令至所述控制芯片;放大器,用于将所述控制芯片传送的指示信号放大并传送至所述发光片,所述发光片根据接收到的指示指令对应区域发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个性化选择发光区域、组装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机芯机构
本技术涉及手表
,特别涉及发光机芯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发光器采用圆形发光片和圆形电路板结构,其缺点为只能搭载电子机芯,且发光位置单一,不能个性化选择发光区域。另外,由于发光器电路板需要做到圆环型才能装配机械机芯,其装配过程中遇到以下难题:1、电路板改为环形后,电路布局困难。2、变更电子摆放位置和减少电子体积,对电子储电量要求更高;3、适用不同机芯,使搭载内罩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为此,亟需提供发光机芯机构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发光机芯机构,能个性化选择发光区域、组装方便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发光机芯机构,包括:机芯套,设置于所述机芯套内的机芯,设置在所述机芯套及所述机芯上的发光片,及设置在所述发光片与所述机芯套间的电路板,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机芯外周侧、且与所述机芯套内侧壁抵接的固定罩;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电路,所述发光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反馈对应的指示指令;控制按键,用于发送数字发光指令、周侧发光指令或/和指针发光指令至所述控制芯片;放大器,用于将所述控制芯片传送的指示信号放大并传送至所述发光片,所述发光片根据接收到的指示指令对应区域发光;所述发光片呈圆环形。优选地,所述机芯套的上表面凹设有安装过槽。优选地,每一所述安装过槽均呈凵字型。优选地,所述固定罩内侧壁上开设有卡合槽。优选地,所述固定罩的侧边朝外凸设有按键结构。优选地,所述固定罩为胶罩,所述固定罩为圆环结构。优选地,所述固定罩为一端开口、且中空的圆柱型结构。优选地,所述固定罩为圆环型,所述固定罩的圆环边上开设有第二卡合槽。优选地,所述固定罩为胶罩或钢罩,所述第二卡合槽呈凵字形。优选地,所述发光片呈圆环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发光电子表,通过在所述机芯周侧套设所述固定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所述圆环形发光片后机芯不稳固的缺陷,另外,在所述电路板上装设的发光电路,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指令、指示所述发光片发光,具体地,所述发光片根据收到的指示指令、对应数字位置发光、机芯周侧边发光和/或指针发光,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选择发光区域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组装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光机芯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发光机芯机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发光机芯机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发光机芯机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光电路的电路图。附图标号说明:1-机芯套、11-安装过槽、2-机芯、3-发光片、4-固定罩、41-按键结构、42-第二卡合槽、A-发光电路、A1-控制芯片、A2-放大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现有技术中,圆环形发光器仅适用于电子跳字机芯,无法用于石英机芯和机械机芯。请参考图,本实施例的发光机芯机构,包括:机芯套1、机芯2、发光片3、电路板及固定罩4,其中,所述固定罩4套设在所述机芯2外周侧、然后套设于所述机芯套1内,所述反光片3设置在所述机芯套1、所述机芯2和所述固定罩4的上端面,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发光片3的背面、且设置在所述机芯套和所述发光片3之间。所述发光片3呈圆环形,所述电路板也呈圆环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芯套1的上表面凹设有安装过槽11,每一所述安装过槽11均呈凵字型。具体地,在所述机芯套1上开始所述安装过槽11,便于带按键的机芯结构的安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罩4内侧壁上开设有卡合槽。具体地,所述固定罩4为圆环结构,所述固定罩4的侧边朝外凸设有按键结构41,所述固定罩4为胶罩。更进一步地,安装时,所述固定罩4的外侧壁与所述机芯套1的内侧壁抵接,所述按键结构41装设于所述安装过槽11。请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罩4为一端开口、且中空的圆柱型结构,组装过程中,所述固定罩4的外侧壁与所述机芯套1的内侧壁抵接,所述固定罩4套设于所述机芯2的外。所述固定罩4为胶罩,设置所述固定罩4,便于对所述机芯2的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安装所述发光片3时、安装难度大及安装后所述机芯2产生的移位问题。请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罩4为圆环形,所述所述固定罩4的圆环边上开设有第二卡合槽42,所述第二卡合槽42呈凵字形,所述第二卡合槽42开口方向朝所述机芯套1方向,所述固定罩4为钢罩。设置所述固定罩4,便于对所述机芯2的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安装所述发光片3时、安装难度大及安装后所述机芯2产生的移位问题。再请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罩4为圆环形,所述所述固定罩4的圆环边上开设有第二卡合槽41,所述第二卡合槽41呈凵字形,所述第二卡合槽41开口方向朝所述机芯2方向,所述固定罩4为胶罩。设置所述固定罩4,便于对所述机芯2的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安装所述发光片3时、安装难度大及安装后所述机芯2产生的移位问题。所述机芯2可为机械机械、电子机芯和石英机芯。再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电路A,所述发光电路A包括: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反馈对应的指示指令的控制芯片A1,用于发送数字发光指令、周侧发光指令或/和指针发光指令至所述控制芯片A1的控制按键,及用于将所述控制芯片A1传送的指示信号放大并传送至所述发光片3,所述发光片3根据接收到的指示指令对应区域发光的放大器A2。具体地,所述控制按键包括3个按键,按键K1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A1的VDD引脚和所述信号放大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A1的TG引脚连接,按键K2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A1的VSS引脚和所述放大器A3及所述发光片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A1的ALM引脚连接,按键K3的一端与所述放大器A2及所述按键K1的所述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电容C1与所述按键K2所述一端及所述放大器A3及所述发光片3连接,3个所述按键分别用于控制不同区域发光。具体地,分别按压所述按键K1、所述按键K2和所述按键K3时,所述控制芯片A1分别发送周侧发光指令、数字发光指令和指针发光指令,所述放大器A2将接收到的信号放大后传送至所述发光片3,进而控制所述发光片3对应位置发光。使得本技术具有个性化选择发光部位和发光颜色的功能。本产品在所述机芯套1上设置所述安装过槽11,使得本产品同时适用于带按键及不带按键的机芯结构,另外,增设所述固定罩4,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增设圆环形发光片3时,不适用于机械机芯及石英机芯的缺陷,进一步地,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所述发光电路A,使得本产品能够实现个性化选择发光区域及发光颜色的功能。综上,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发光机芯机构,包括:机芯套,设置于所述机芯套内的机芯,设置在所述机芯套及所述机芯上的发光片,及设置在所述发光片与所述机芯套间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套设于所述机芯外周侧、且与所述机芯套内侧壁抵接的固定罩;/n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电路,所述发光电路包括:/n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反馈对应的指示指令;/n控制按键,用于发送数字发光指令、周侧发光指令或/和指针发光指令至所述控制芯片;/n放大器,用于将所述控制芯片传送的指示信号放大并传送至所述发光片,所述发光片根据接收到的指示指令对应区域发光;/n所述发光片呈圆环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光机芯机构,包括:机芯套,设置于所述机芯套内的机芯,设置在所述机芯套及所述机芯上的发光片,及设置在所述发光片与所述机芯套间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套设于所述机芯外周侧、且与所述机芯套内侧壁抵接的固定罩;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电路,所述发光电路包括:
控制芯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反馈对应的指示指令;
控制按键,用于发送数字发光指令、周侧发光指令或/和指针发光指令至所述控制芯片;
放大器,用于将所述控制芯片传送的指示信号放大并传送至所述发光片,所述发光片根据接收到的指示指令对应区域发光;
所述发光片呈圆环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机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套的上表面凹设有安装过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机芯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兆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