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测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97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39
本申请涉及人体感温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测温仪,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感温器,在感温器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摔装置,防摔装置包括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感温器相连接,减震弹簧的中心轴线与感温器的表面相平行,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向远离感温器的方向延伸,达到了降低感温器在掉落时的损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测温仪
本申请涉及人体测温仪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测温仪。
技术介绍
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肆虐背景下,抗疫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其中,对于人体测温检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相关技术中,红外人脸识别感温器可以无需人手测温,自动完成测温和身份识别功能。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感温器在使用时需要对人额进行测温,因此感温器需要放置在一定高度,因此当感温器掉落到地上时,很容易致使感温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感温器在掉落时的损害,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测温仪。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测温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测温仪,包括感温器,在感温器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摔装置,防摔装置包括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感温器相连接,减震弹簧的中心轴线与感温器的表面相平行,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向远离感温器的方向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温器周向上设置有减震弹簧,当感温器从高处掉落到地面上的时候,减震弹簧会先与地面接触,而后将感温器掉落在地面上的冲击进行吸收,进而减少感温器与地面之间的冲击,降低了感温器掉落地面上所受到的伤害。优选的,防摔装置还包括阻尼器,阻尼器设置在减震弹簧的内部并且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阻尼器的液压缸和活塞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摔装置还包括阻尼器,阻尼器设置在减震弹簧内部,当感温器掉落时的冲击被减震弹簧吸收之后,将会被阻尼器将震动进行消耗,当感温器在掉落在地面上时,阻尼器能够减少减震弹簧的回弹,进而降低感温器收到伤害的可能性。优选的,在减震弹簧远离感温器的一端设置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减伤套筒,减震弹簧远离感温器的一端与减伤套筒的周面相连接,并且减伤套筒的中心轴线与感温器的表面所在平面相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弹簧远离传感器的一端设置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减伤套筒,当感温器掉落到地上时,减伤套筒会对感温器进行支撑,减伤套筒会较于感温器先与地面接触,使感温器的表面位于地面上方,进而能够减少感温器掉落地面上所收到的伤害。优选的,缓冲装置还包括摩擦块和移动杆,摩擦块和移动杆均设置在减伤套筒内部,摩擦块的周面与减伤套筒的内壁相抵接并且摩擦块与减伤套筒滑动连接,移动杆贯穿摩擦块并与摩擦块固定连接,移动杆的两端均沿移动杆的中心轴线延伸至减伤套筒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装置还包括摩擦块和移动杆,摩擦块与移动杆固定连接,摩擦块与减伤套筒的内部相抵接,当移动杆在减伤套筒内部移动时,摩擦块与减伤套筒之间会产生摩擦,因此当感温器从高处掉落下来之后,移动杆会先与地面相接触,而后移动杆带动摩擦块在减伤套筒内部进行滑动,进而消耗感温器掉落所产生的冲击,减少感温器所受到的伤害。优选的,在移动杆的两端位置均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与减伤套筒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减伤套筒的端面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移动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与减伤套筒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因此当感温器掉落到地面上之后,缓冲弹簧会将减伤套筒与摩擦块尚未消耗的冲击进行吸收,而后再进行释放,然后被摩擦块和移动杆进行消耗;并且缓冲弹簧也能够将移动杆在减伤套筒内部移动之后进行复位。优选的,阻尼器的液压缸与感温器的侧面相铰接,阻尼器的活塞杆远离感温器的一端设置有移动耳板,移动耳板与活塞杆滑动连接,并且移动耳板能够沿着活塞杆的中心轴线向远离或靠近活塞杆移动,在减伤套筒上设置有连接耳板,连接耳板与移动耳板相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尼器的分别与感温器和减伤套筒相铰接,当需要进行运输或者存放感温器时,能够旋转减伤套筒到减伤套筒的中心轴线与阻尼器的中心轴向相平行的位置,而后再旋转阻尼器,使阻尼器和减伤套筒能够放置在靠近感温器靠近边缘的位置,减少阻尼器和减伤套筒的占地面积,并且时阻尼器和减伤套筒分别与感温器之间的间距更小,方面搬运和移动。优选的,在活塞杆远离感温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套设在移动耳板外侧,移动耳板与固定套筒滑动连接,并且连接耳板能够进入到固定套筒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塞杆远离感温器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套设在移动耳板外侧,并且连接耳板能够进入到固定套筒内部,因此连接耳板与移动耳板放置在固定套筒内部时,固定套筒会限制移动耳板与连接耳板之间的转动,进而将减伤套筒与阻尼器进行固定。优选的,在固定套筒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复位弹簧远离活塞杆的一端与移动耳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套筒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设置在固定套筒内部,并且固定弹簧的一端与阻尼器相固定,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移动耳板固定连接,固定弹簧处于被拉伸的状态,因此当连接耳板与移动耳板设置在固定套筒内部时,复位弹簧会将移动耳板和连接耳板固定在固定套筒内部,并且复位弹簧还可以拉伸,使连接耳板与移动耳板之间能够进行转动。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了减震弹簧,当感温器从高处掉落到地面上的时候,减震弹簧会先与地面接触,而后将感温器掉落在地面上的冲击进行吸收,进而减少感温器与地面之间的冲击;2.通过设置了减伤套筒,当感温器掉落到地上时,减伤套筒会对感温器进行支撑,减伤套筒会较于感温器先与地面接触,使感温器的表面位于地面上方,进而能够减少感温器掉落地面上所收到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测温仪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测温仪的防摔装置结构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测温仪的收存状态结构图。图中,1、感温器;11、放置板;12、置物槽;2、防摔装置;21、阻尼器;22、减震弹簧;3、连接组件;31、固定套筒;32、移动耳板;33、连接耳板;34、复位弹簧;4、缓冲装置;41、减伤套筒;42、摩擦块;43、移动杆;44、缓冲弹簧;45、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测温仪,包括感温器1和防摔装置2以及缓冲装置4,防摔装置2设置有四个并且对称设置在感温器1两侧的两端位置,缓冲装置4设置在防摔装置2远离感温器1的一端,并且缓冲装置4与防摔装置2一一对应设置有四个,防摔装置2与缓冲装置4均能够对感温器1进行保护,减少感温器1所受到的冲击,进而减少感温器1的伤损。参照图1和图2,防摔装置2包括阻尼器21和减震弹簧22,在感温器1上设置有两组放置板11,每组放置板11对称设置在感温器1的两侧,阻尼器21设置在每组的两个放置板11之间并且阻尼器21的气缸分别与两个放置板11相铰接,阻尼器21的长度小于放置板11的一半长度,因此两个阻尼器21能够同时放置在两个放置板11之间,阻尼器21的中心轴线与感温器1的上表面相平行,减震弹簧22套设在阻尼器21的外侧,在阻尼器21气缸靠近根部的位置设置有固定环,在阻尼器21活塞杆的顶端设置有固定连板,减震弹簧22的两端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测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感温器(1),在感温器(1)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摔装置(2),防摔装置(2)包括减震弹簧(22),减震弹簧(22)的一端与感温器(1)相连接,减震弹簧(22)的中心轴线与感温器(1)的表面相平行,减震弹簧(22)的另一端向远离感温器(1)的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测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感温器(1),在感温器(1)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摔装置(2),防摔装置(2)包括减震弹簧(22),减震弹簧(22)的一端与感温器(1)相连接,减震弹簧(22)的中心轴线与感温器(1)的表面相平行,减震弹簧(22)的另一端向远离感温器(1)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测温仪,其特征在于:防摔装置(2)还包括阻尼器(21),阻尼器(21)设置在减震弹簧(22)的内部并且减震弹簧(22)的两端分别与阻尼器(21)的液压缸和活塞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测温仪,其特征在于:在减震弹簧(22)远离感温器(1)的一端设置有缓冲装置(4),缓冲装置(4)包括减伤套筒(41),减震弹簧(22)远离感温器(1)的一端与减伤套筒(41)的周面相连接,并且减伤套筒(41)的中心轴线与感温器(1)的表面所在平面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测温仪,其特征在于:缓冲装置(4)还包括摩擦块(42)和移动杆(43),摩擦块(42)和移动杆(43)均设置在减伤套筒(41)内部,摩擦块(42)的周面与减伤套筒(41)的内壁相抵接并且摩擦块(42)与减伤套筒(41)滑动连接,移动杆(43)贯穿摩擦块(42)并与摩擦块(42)固定连接,移动杆(43)的两端均沿移动杆(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凯凯金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