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燃气进入量的大锅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787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燃气进入量的大锅灶,属于厨具领域。该大锅灶包括灶体、燃烧单元和电子控制台,所述灶体包括锅体和灶膛,所述锅体位于灶膛上方,电子控制台位于灶体侧面,燃烧单元位于灶膛内;所述燃烧单元包括燃烧器、进气管道和进风管道,分别设有进气流量控制阀和进风流量控制阀,进气管道和进风管道尾部设有旋流预混腔,旋流预混腔上方设有燃烧器,燃烧器中设有点火针,锅体下方设有感应针;旋流预混腔中设有旋流器,进气流量控制阀、进风流量控制阀、旋流器、点火针和感应针与电子控制台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自动调控燃气和空气进入量及旋流器的开关,提高燃气燃烧效率,提升火焰温度,可广泛应用于餐饮行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燃气进入量的大锅灶
本技术属于一种燃气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控燃气进入量的大锅灶。
技术介绍
大锅灶是一种可以同时加工大量食材的燃气装置,被广泛应用于餐饮服务行业。传统的大锅灶由于燃气和空气混合不充分,点火初期较长一段时间处于预热状态,锅温无法满足炒菜所需温度,在点火初期炒菜效果不理想,浪费燃气和时间。为解决上述问题,经检索,专利公开号为CN108224492A,公开日为2018年6月2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多喷头节能混合燃气灶,包括燃烧盘、燃气管及空气管;所述燃烧盘为筒体结构,所述燃烧盘的内侧壁开设多个喷口,所述燃烧盘的底部开设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与喷口、燃气管及空气管连通;所述燃气管的管路上配制燃气流量阀,所述空气管的管路上配制空气流量阀。该专利技术中的多喷头节能混合燃气灶,通过在燃烧盘底部开设混合腔,使燃气与空气在混合腔内充分混合,经混合后的燃气从喷口喷出燃烧,相比较传统的燃气灶,锅体受热面均匀,同时,将燃气与空气进行计量配比,在混合室内充分混合。其不足之处在于,该专利技术中混合腔内无混合装置,燃气和空气无法充分混合,限制燃气燃烧效率,导致锅体无法快速升温。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5737203A,公开日为2018年11月06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旋流器及采用其的预混燃烧器,该专利技术的一种旋流器,包括外壁、内壁和布置在外壁和内壁之间的旋流叶片,旋流叶片包含沿圆周方向布置的大、小两种叶片,且大、小叶片均包括与中心线平行的直叶片段和与中心线具有夹角的弯叶片段,可应用于燃气轮机、锅炉、内燃机或航空发动机。该专利技术的大叶片直叶片段主要起整流作用,大叶片弯叶片段用于调整气流方向;小叶片用于调整大叶片间的气流速度分配,消除低速气流区域,有利于消除回火现象。其不足之处在于,该专利技术的旋流器仅靠气流方向带动,无法实现旋流器的及时开关,升温后无法自动恢复正常造成能源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大锅灶点火初期燃气和空气无法充分混合,限制燃气燃烧效率,且升温后无法自动恢复正常造成能源损耗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控燃气进入量的大锅灶,该装置在点火初期自动加大燃气和空气的进入量,同时打开旋流器,快速提高锅体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自动调整燃气和空气进入量到正常水平并停止旋流器。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控燃气进入量的大锅灶,包括灶体、燃烧单元和电子控制台,所述灶体包括锅体和灶膛,所述锅体位于灶膛上方,所述电子控制台位于灶体侧面,所述燃烧单元位于灶膛内;所述燃烧单元包括燃烧器、进气管道和进风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和进风管道位于灶膛的内部下方,所述进气管道的进气口和进风管道的进风口分别设有进气流量控制阀和进风流量控制阀,所述进气管道和进风管道尾部设有旋流预混腔,所述旋流预混腔上方设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中设有点火针,所述锅体下方设有感应针;所述旋流预混腔中设有旋流器,所述进气流量控制阀、进风流量控制阀、旋流器、点火针和感应针与电子控制台通过连接引线电性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灶体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位于灶体底部。更进一步地,所述灶体还包括排气管道,位于灶膛顶部,所述排气管道的进口与灶膛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锅体设于灶膛上方,所述锅体为翅片锅。更进一步地,所述锅体边缘处设置有一圈垫圈。更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单元中,燃烧器四周分布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与锅体底部形状适配。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引线包括进气流量控制阀连接线、进风流量控制阀连接线、旋流器连接线、点火针连接线和感应针连接线,所述电子控制台通过连接引线传输电信号,控制进气流量控制阀、进风流量控制阀、旋流器、点火针和感应针。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电子控制台与进风阀门、进气阀门、旋流器、点火针和感应针连接,感应针感应锅底温度,可实现在点火初期自动调控燃气和空气的进入量,快速提高火焰温度,满足炒菜所需温度,改善菜品口感;达到预设温度后,自动调整燃气和空气的进入量到正常水平及停止旋流器,有效缓解燃气和能源浪费问题;(2)本技术通过在点火初期调控燃气和空气的进入量,同时在旋流预混腔中增设旋流器,能有效增强火焰强度,同时改善燃气燃烧过程,促进完全氧化,减少积炭,避免因积碳严重导致灶膛堵塞和锅底难以清理;(3)本技术采用翅片锅,使热量在锅体底部均匀分布并增强吸热效果;(4)本技术的翅片锅边缘处设置有一圈垫圈,可起到密闭作用,减少燃烧热量损失;(5)本技术隔热板与锅底形状适配,使热量相对集中,减少热量散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可控燃气进入量的大锅灶示意图;图中:1、灶体;2、垫圈;3、锅体;4、灶膛;5、隔热板;6、点火针;7、感应针;8、电子控制台;9、连接引线;10、支架;11、燃烧器;12、旋流预混腔;13、旋流器;14、进气阀门;15、进风阀门;16、进气管道;17、进风管道;18、排气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尽管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被充分详细地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技术,但应当理解可实现其他实施例且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变。下文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更详细的描述并不用于限制所要求的本技术的范围,而仅仅为了进行举例说明且不限制对本技术的特点和特征的描述,以提出执行本技术的最佳方式,并足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实施例1一种可控燃气进入量的大锅灶,包括灶体1、燃烧单元和电子控制台8,所述灶体1包括锅体3和灶膛4,所述锅体3位于灶膛4上方,所述电子控制台8位于灶体1侧面,所述燃烧单元位于灶膛4内;所述燃烧单元包括燃烧器11、进气管道16和进风管道17,所述进气管道16和进风管道17位于灶膛4的内部下方,所述进气管道16的进气口和进风管道17的进风口分别设有进气流量控制阀14和进风流量控制阀15,所述进气管道16和进风管道17尾部设有旋流预混腔12,所述旋流预混腔12上方设有燃烧器11,所述燃烧器11中设有点火针6,所述锅体3下方设有感应针7;所述旋流预混腔12中设有旋流器13,所述进气流量控制阀14、进风流量控制阀15、旋流器13、点火针6和感应针7与电子控制台8分别通过进气流量控制阀连接线、进风流量控制阀连接线、旋流器连接线、点火针连接线和感应针连接线电性连接,电子控制台8可以自动调节燃气和空气的流量和旋流器13的开关。本实施例中,所述灶体1还包括支架10,所述支架10位于灶体1底部。本实施例中,所述灶体1还包括排气管道18,位于灶膛4顶部,所述排气管道18的进口与灶膛4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3设于灶膛4上方,所述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燃气进入量的大锅灶,包括灶体(1)、燃烧单元和电子控制台(8),/n所述灶体(1)包括锅体(3)和灶膛(4),所述锅体(3)位于灶膛(4)上方,所述电子控制台(8)位于灶体(1)侧面,所述燃烧单元位于灶膛(4)内;/n所述燃烧单元包括燃烧器(11)、进气管道(16)和进风管道(17),所述进气管道(16)和进风管道(17)位于灶膛(4)的内部下方,所述进气管道(16)的进气口和进风管道(17)的进风口分别设有进气流量控制阀(14)和进风流量控制阀(15),所述进气管道(16)和进风管道(17)尾部设有旋流预混腔(12),所述旋流预混腔(12)上方设有燃烧器(11),所述燃烧器(11)中设有点火针(6),所述锅体(3)下方设有感应针(7);/n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预混腔(12)中设有旋流器(13),所述进气流量控制阀(14)、进风流量控制阀(15)、旋流器(13)、点火针(6)和感应针(7)与电子控制台(8)通过连接引线(9)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燃气进入量的大锅灶,包括灶体(1)、燃烧单元和电子控制台(8),
所述灶体(1)包括锅体(3)和灶膛(4),所述锅体(3)位于灶膛(4)上方,所述电子控制台(8)位于灶体(1)侧面,所述燃烧单元位于灶膛(4)内;
所述燃烧单元包括燃烧器(11)、进气管道(16)和进风管道(17),所述进气管道(16)和进风管道(17)位于灶膛(4)的内部下方,所述进气管道(16)的进气口和进风管道(17)的进风口分别设有进气流量控制阀(14)和进风流量控制阀(15),所述进气管道(16)和进风管道(17)尾部设有旋流预混腔(12),所述旋流预混腔(12)上方设有燃烧器(11),所述燃烧器(11)中设有点火针(6),所述锅体(3)下方设有感应针(7);
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预混腔(12)中设有旋流器(13),所述进气流量控制阀(14)、进风流量控制阀(15)、旋流器(13)、点火针(6)和感应针(7)与电子控制台(8)通过连接引线(9)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控燃气进入量的大锅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1)还包括支架(10),所述支架(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然林郁郁鞠木春张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