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区短波红外相机架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70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护区短波红外相机架设机构,包括红外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架以及与红外相机固定连接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与立架通过角度调整机构连接,所述立架上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立架与树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调节旋转臂进而达到调节短波红外相机的视野角度,其部件数量少,能够实现短波红外相机的多档位角度调节,在需要反向调节时,仅需要按压下压件便能够解除齿条与棘轮之间的配合,从而使得该角度调节机构自锁定状态转换至解锁状态,调节操作十分的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护区短波红外相机架设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相机架设机构,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区短波红外相机架设机构。
技术介绍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信息化监测体系经历年的逐步投入,相继建设了一批面向各专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野外监测设施,如“数字卧龙”、“平安卧龙”、智慧卧龙综合管控平台、旅游视频监控、森林防火监控、山洪预警、卧龙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等,取得了很大建设成果,对卧龙管理和科研工作作出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是由于各个专业系统建设时间不一,有些系统的建设历史已达8年以上,目前的监测能力损耗比较严重。且由于原有各类业务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相对独立运行,缺乏信息交互机制和手段,导致数据无法综合利用,现亟需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对各类系统和数据进行融合。在基础监测设施建设中,主要是新增多套基于超短波通信的红外相机监测系统,但是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短波红外相机的可调角度范围小,当将红外相机安装在陡峭的山体的树干上后,其监控视野与预期效果有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于对倾斜度较大的山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区短波红外相机架设机构,解决上述短波红外相机上下视角不可调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护区短波红外相机架设机构,包括红外相机,还包括立架以及与红外相机固定连接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与立架通过角度调整机构连接,所述立架上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立架与树木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包括棘轮、与棘轮相配合的齿条以及用于分离齿条与齿轮配合的解锁组件,所述棘轮固定连接与旋转臂远离红外相机的一端,所述棘轮与立架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齿条与立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立架具有收容腔,所述棘轮转动地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中,所述齿条固定连接于收容腔的内壁上,所述立架上开设与收容腔连通的旋转口并用于供旋转臂旋转。优选地,所述解锁组件包括位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及下压件,所述销轴穿过弹簧,所述立架上开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下压孔并供下压件部分穿过,所述下压件一端穿过下压孔并于旋转臂远离弹簧的面接触,所述旋转臂可在下压件的作用下向弹簧一侧运动以脱离与棘轮的配合,所述旋转臂在弹簧作用下使得旋转臂远离弹簧的端面与收容腔内壁抵触。优选地,所述下压件包括压板以及两根下压柱,所述下压柱竖直固定于压板的一侧面,所述下压孔为两个。优选地,固定组件包括弧形件以及用于捆绑立架以及树木的带体,所述弧形件的两端与立架固定连接,所述弧形件中部与立架存在间隙供带体穿过。优选地,所述立架上开设有倾斜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最高端连通于收容腔的最低端,所述导流通道的最低端与外界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调节旋转臂进而达到调节短波红外相机的视野角度,其部件数量少,能够实现短波红外相机的多档位角度调节,在需要反向调节时,仅需要按压下压件便能够解除齿条与棘轮之间的配合,从而使得该角度调节机构自锁定状态转换至解锁状态,调节操作十分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旋转臂;11、棘轮;2、立架;21、齿条;22、旋转口;23、弧形件;24、导流通道;3、销轴;4、弹簧;5、短波红外相机;6、下压件;61、压板;62、下压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一种保护区短波红外相机架设机构,其包括有短波红外相机5、立架2以及与短波红外相机5固定连接的旋转臂1,其中旋转臂1与短波红外相机5的连接是本领域的常规连接方式,本申请中不在此赘述。旋转臂1与立架2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四棱柱,其可与树木有较大的接触面。同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旋转臂1与立架2的形状也可以选择柱状或则其余的多棱柱状,本申请中不做具体的限制。其中为了解决短波红外相机5角度上下可调节,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角度调整机构,所述旋转臂1与立架2通过角度调整机构连接,角度调整机构用于调节旋转臂1与立架2之间的角度,解决短波红外相机5角度调节问题。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中,角度调整机构包括棘轮11、与棘轮11相配合的齿条21以及用于分离齿条21与棘轮11配合的解锁组件,所述棘轮11固定连接与旋转臂1远离短波红外相机5的一端,具体而言,棘轮11与旋转臂1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所述棘轮11与立架2一端通过销轴3转动连接,所述齿条21与立架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解锁组件使得齿条21与棘轮11脱离配合,使得工作人员在安装时,先通过解锁组件使得齿条21与棘轮11脱离配合,调节旋转臂1与立架2之间的角度,实现短波红外相机5角度可调节。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安装使用的环境为西南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其具有季节性雨季,雨水量在雨季较大,为了保护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立架2具有收容腔,所述棘轮11转动地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中,所述齿条21固定连接于收容腔的内壁上,所述立架2上开设与收容腔连通的旋转口22并用于供旋转臂1旋转。这样的设置有效减少了角度调节机构被雨水冲刷的问题。同时自然保护区树木较为茂盛在冬季会有雨露生成,在收容腔内易产生露水,所以为了减少收容腔内露水堆积问题,在本实施中,立架2上开设有倾斜的导流通道24,所述导流通道24的最高端连通于收容腔的最低端,所述导流通道24的最低端与外界连通。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延长本申请的使用时间。参见图2,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解锁组件包括位于压缩状态的弹簧4,及下压件6,所述销轴3穿过弹簧4,所述立架2上开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下压孔并供下压件6部分穿过,所述下压件6一端穿过下压孔并于旋转臂1远离弹簧4的面接触,所述旋转臂1可在下压件6的作用下向弹簧4一侧运动以脱离与棘轮11的配合,所述旋转臂1在弹簧4作用下使得旋转臂1远离弹簧4的端面与收容腔内壁抵触。通过以上解锁组件的设置,使得齿条21与棘轮11脱离配合实现旋转臂1的旋转;使得齿条21与棘轮11脱离配合实现旋转臂1的角度固定。而在本申请中,下压件6包括有压板61以及两根下压柱62,所述下压柱62竖直固定于压板61的一侧面,所述下压孔为两个。这样的下压件6加工便易而且在实际中也可以选用其他可穿过下压孔的柱体。参加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中还包括有固定组件,其中固定组件包括弧形件23以及用于捆绑立架2与树木的带体(图中未示出),所述弧形件23的两端与立架2固定连接,所述弧形件23中部与立架2存在间隙供带体穿过,这样即可根据需求将本实施例稳定固定在树木上。具体实施方式:S1.使用带体将立架2固定在树木上;S2.按压下压件6使得齿条21与棘轮11脱离配合;S3.旋转旋转臂1调整短波红外相机5的视野角度;S4.松开压下件或者拔出下压件6使得旋转臂1与立架2之间的角度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区短波红外相机架设机构,包括红外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架(2)以及与红外相机固定连接的旋转臂(1),所述旋转臂(1)与立架(2)通过角度调整机构连接,所述立架(2)上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立架(2)与树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区短波红外相机架设机构,包括红外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架(2)以及与红外相机固定连接的旋转臂(1),所述旋转臂(1)与立架(2)通过角度调整机构连接,所述立架(2)上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立架(2)与树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区短波红外相机架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机构包括棘轮(11)、与棘轮(11)相配合的齿条(21)以及用于分离齿条(21)与棘轮(11)配合的解锁组件,所述棘轮(11)固定连接与旋转臂(1)远离红外相机的一端,所述棘轮(11)与立架(2)一端通过销轴(3)转动连接,所述齿条(21)与立架(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护区短波红外相机架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2)具有收容腔,所述棘轮(11)转动地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中,所述齿条(21)固定连接于收容腔的内壁上,所述立架(2)上开设与收容腔连通的旋转口(22)并用于供旋转臂(1)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护区短波红外相机架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包括位于压缩状态的弹簧(4),及下压件(6),所述销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培超黄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方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