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包括卸压本体、上接头、滑套;所述卸压本体为中空管状,卸压本体开设一号卸压孔、二号卸压孔;所述上接头外壁与卸压本体内壁为反丝扣连接,通过两者的相对旋转,卸压本体能轴向运动,即上接头能对一号卸压孔进行封堵与释放;所述滑套置于卸压本体内,通过滑套在卸压本体内的轴向滑动,能对二号卸压孔进行封堵与释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通过正转或者投球两种方式开启的多功能卸压装置,能够在起管柱时,保持油管和套管的压力平衡,并能将液压释放到裸眼井段,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同时,解决了弹簧式卸压方式存在绕流,不能进行此段裸眼筛管的有效检测的问题。对于提高循环冲砂式筛管破损检测或循环洗井的安全性和效率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井下石油裸眼筛管检测
,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裸眼水平井多为裸眼筛管防砂完井,而针对这类低效水平井发展起来了循环冲砂式筛管检测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前期的检测管柱由于缺少更为安全的卸压装置,会增加起下管柱的难度和风险;同时,若某段裸眼筛管存在堵塞,会导致压力升高,造成弹簧式卸压装置的不正常开启,进而引起绕流,不能进行此段裸眼筛管的有效检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经检索,在卸压阀方面的专利,发现“自卸压球座:申请号CN200510044685.0、申请日2005年09月09日,公开(公告)号CN1737331A”,该专利为弹簧式卸压方式,目的是通过调节球上下两腔压力大小,进行管柱试压,与本专利在专利技术目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案上有本质的不同;另外,发现“连续冲砂循环阀:申请号CN201820418872.3、申请日2018.03.26、公开(公告)号CN208152967U”,该专利为弹簧式卸压方式,且其目的是进行液流通道的转变,与本专利在专利技术目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案方面均有着本质区别。此外,发现“一种油井冲砂返出液截止阀及其使用方法”公开(公告)号CN110671064A,公开(公告)日2020.01.10,该专利技术是用于封堵冲砂作业更换单根过程中返出液外溢问题的。其专利技术目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与本专利有本质的区别。在文献检索方面,发现了石油矿场机械2010年第39卷第8期发表的《KX341115型洗井器结构分析与现场试验》,其介绍的洗井器涉及的卸压滑套是通过密封胶筒与套管的摩擦力打开的,用于起管柱时可将井液泄入井内,防止井液污染井场,其技术原理、技术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与本专利有本质的区别。另外,《化工管理》2016年29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水平井可冲砂防砂完井工艺技术及配套工具研究》、《石油矿场机械》2008年第9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新型抽砂防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价值工程》2018年24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水平井一趟管柱冲防砂完井工艺技术研究》等文章均是针对井眼沉积砂进行冲洗而开展研究的,其介绍的工具与本专利在专利技术目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案、工艺管柱等方面均有着本质区别。总之,以上公开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均与本技术不相同,或者
或者应用场合不同,针对本技术更多的技术特征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有益效果,以上公开技术文件均不存在技术启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是一种通过正转或者投球两种方式开启的多功能卸压装置,能够在起管柱时,保持油管和套管的压力平衡,并能将液压释放到裸眼井段,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同时,解决了弹簧式卸压方式存在绕流,不能进行此段裸眼筛管的有效检测的问题。对于提高循环冲砂式筛管破损检测或循环洗井的安全性和效率有重要意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包括卸压本体、上接头、滑套;所述卸压本体为中空管状,卸压本体开设一号卸压孔、二号卸压孔;所述上接头外壁与卸压本体内壁为反丝扣连接,通过两者的相对旋转,卸压本体能轴向运动,即上接头能对一号卸压孔进行封堵与释放;所述滑套置于卸压本体内,通过滑套在卸压本体内的轴向滑动,能对二号卸压孔进行封堵与释放。进一步地,所述滑套上端口安装球座,球座上端为锥形口,用于承接投入的封堵钢球,锥形口最小经小于钢球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滑套通过剪钉与卸压本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套上半段外径与二号卸压孔处的卸压本体内径相一致,滑套下半段外壁开设卡槽,所述球座上端面至卡槽最上端的轴向距离小于卡槽的轴向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卸压本体内壁设置扩径环台,扩径环台上安装防转锁块,且防转锁块内端伸入卡槽内,当卡槽最上端限位在防转锁块上时,滑套能完全释放二号卸压孔,当卡槽最下端限位在防转锁块上时,滑套能完全封堵二号卸压孔。进一步地,所述扩径环台位置处的卸压本体内壁上安装锁环,所述锁环丝扣式连接卸压本体,锁环把防转锁块压紧在扩径环台上。进一步地,所述卸压本体下端通过连接套与下接头连接,连接套上端顶住锁环,所述连接套内径小于等于滑套内径,连接套的外径等于卸压本体外径,下接头上端面至防转锁块的轴向距离大于等于卡槽的轴向长度。进一步地,所述上接头与卸压本体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滑套与卸压本体之间设置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与卸压本体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连接套与下接头之间设置密封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有两种卸压方式,能够在起管柱时,保持油管和套管的压力平衡,减小了由于砂卡等问题造成某种卸压方式失效的风险,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2)卸压方式为投球或正转方式,在用于冲砂式筛管破损检测时,解决了弹簧式卸压方式存在绕流,不能进行此段裸眼筛管的有效检测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接头601、密封圈602、卸压本体603、一号卸压孔604、球座605、滑套606、二号卸压孔607、剪钉608、卡槽609、防转锁块610、锁环611、连接套612、下接头6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包括卸压本体603、上接头601、滑套606;所述卸压本体为中空管状,卸压本体开设一号卸压孔604、二号卸压孔607;所述上接头外壁与卸压本体内壁为反丝扣连接,通过两者的相对旋转,卸压本体能轴向运动,即上接头能对一号卸压孔进行封堵与释放;所述滑套置于卸压本体内,通过滑套在卸压本体内的轴向滑动,能对二号卸压孔进行封堵与释放。进一步地,所述滑套上端口安装球座605,球座上端为锥形口,用于承接投入的封堵钢球,锥形口最小经小于钢球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滑套通过剪钉608与卸压本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滑套上半段外径与二号卸压孔处的卸压本体内径相一致,滑套下半段外壁开设卡槽609,所述球座上端面至卡槽最上端的轴向距离小于卡槽的轴向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卸压本体内壁设置扩径环台,扩径环台上安装防转锁块610,且防转锁块内端伸入卡槽内,当卡槽最上端限位在防转锁块上时,滑套能完全释放二号卸压孔,当卡槽最下端限位在防转锁块上时,滑套能完全封堵二号卸压孔。进一步地,所述扩径环台位置处的卸压本体内壁上安装锁环611,所述锁环丝扣式连接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卸压本体、上接头、滑套;/n所述卸压本体为中空管状,卸压本体开设一号卸压孔、二号卸压孔;/n所述上接头外壁与卸压本体内壁为反丝扣连接,通过两者的相对旋转,卸压本体能轴向运动,即上接头能对一号卸压孔进行封堵与释放;/n所述滑套置于卸压本体内,通过滑套在卸压本体内的轴向滑动,能对二号卸压孔进行封堵与释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卸压本体、上接头、滑套;
所述卸压本体为中空管状,卸压本体开设一号卸压孔、二号卸压孔;
所述上接头外壁与卸压本体内壁为反丝扣连接,通过两者的相对旋转,卸压本体能轴向运动,即上接头能对一号卸压孔进行封堵与释放;
所述滑套置于卸压本体内,通过滑套在卸压本体内的轴向滑动,能对二号卸压孔进行封堵与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上端口安装球座,球座上端为锥形口,用于承接投入的封堵钢球,锥形口最小经小于钢球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通过剪钉与卸压本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上半段外径与二号卸压孔处的卸压本体内径相一致,滑套下半段外壁开设卡槽,所述球座上端面至卡槽最上端的轴向距离小于卡槽的轴向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安全卸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庆彩,贾培锋,张雨晨,赵小龙,韩宏,王勇,梁伟,陈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