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拨锁扭组件、防拨锁具及其钥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45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拨锁扭组件、防拨锁具及其钥匙,所述防拨锁扭组件包括锁扭、防拨件及防拨杆,锁扭设置于具有钥匙插入口的锁扭孔内,锁扭的钥匙配合端内凹地开设有一内腔;防拨杆设置于所述内腔内,且所述防拨杆受控地在所述内腔内由一让位位置活动至一抵出位置;内腔侧壁开设一通孔,所述防拨件安装于通孔内、并可伸出锁扭外壁或回缩至内腔内;防拨杆位于让位位置时,在内腔内让出供防拨件回缩的空间;防拨杆位于抵出位置时,将防拨件向锁扭的外壁抵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在锁扭上的可活动的防拨件及控制防拨件的防拨杆的配合,当没有使用专用钥匙开启时,防拨件不会在锁扭侧表面提供着力点,无法转动锁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拨锁扭组件、防拨锁具及其钥匙
〗本技术涉及锁具
,尤其涉及一种防拨锁扭组件、防拨锁具及其钥匙。〖
技术介绍
〗锁具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场景,传统的锁具采用单排或多排弹子作为解锁密码机构,结构较为简单,制造工艺简易,同时也存在着弹子长度相对固定、有穷的组合方式等问题。传统的锁具,在没有专用钥匙的情况下,通过拨动弹子等非正常手段能够开启锁具,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公告号为CN201158982Y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空转防盗锁芯。该锁芯通过使用异形弹子,在弹子上设置下落槽,当使用钥匙开启时,弹子上的下落槽与防拨片下端相配合,放置在防拨片上端的钢珠下落,使得锁芯与联动套一同转动,通过联动机构带动锁具解锁;当试图使用非正常手段开启锁芯时,弹子上的下落槽没有与防拨片下端对齐,钢珠不能进入锁芯与联动套之间,锁芯空转,无法顺利开启锁具。这种锁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锁芯安全性低的问题,但是其使用的异形弹子加大了生产难度,且由于异形弹子仍有可能使用非正常手段被拨动开启,安全性能依然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防拨锁扭组件、防拨锁具及其钥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拨锁扭组件,包括锁扭,设置于具有钥匙插入口的锁扭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拨锁扭组件还包括防拨件及防拨杆,所述锁扭的钥匙配合端内凹地开设有一内腔,所述防拨杆设置于所述内腔内,且所述防拨杆受控地在所述内腔内由一让位位置活动至一抵出位置;所述内腔侧壁开设一通孔,所述防拨件安装于通孔内、并可伸出所述锁扭的外壁或回缩至所述内腔内;所述防拨杆位于让位位置时,在所述内腔内让出供防拨件回缩的空间;所述防拨杆位于抵出位置时,将所述防拨件向所述锁扭的外壁抵出。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常态时,即未进行解闭锁操作时,防拨杆位于让位位置,需要解闭锁操作时,需要用专用钥匙将防拨杆由所述让位位置抵顶至所述抵出位置,此时钥匙才能与伸出所述锁扭外壁的防拨件干涉配合,扭动钥匙时带动防拨件及锁扭一起转动,才能实现解闭锁。也就是说,通过锁扭和安装在锁扭上的可活动的防拨件,当没有使用专用钥匙开启时,防拨件自动缩入锁扭内部,锁扭侧表面无着力点,无法转动锁扭达到开启锁具的目的,既解决了传统锁具防拨性能差的缺陷,又有结构简单,生产较为方便等优点。如果试图直接扭动防拨杆,或者没有抵压防拨杆而直接拨动防拨件,是无法实现解闭锁的。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拨锁扭组件还包括弹簧堵头、防拨杆弹簧和防拨杆限位销;所述防拨杆包括上部较粗的让位部及下部较细的顶升部;所述防拨杆限位销安装于所述内腔侧壁上,并伸入所述内腔内以限制所述防拨杆脱离出所述内腔;所述弹簧堵头与所述顶升部下端紧固配合;所述防拨杆弹簧为压簧,套设在所述顶升部上,并抵顶于所述防拨杆限位销与弹簧堵头之间。上述具体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处于锁定状态时,防拨杆由于防拨杆弹簧的弹力,与弹簧堵头一起沿轴线方向向下运动,为防拨件提供了让位空间,防拨件可以自由回缩;当使用专用钥匙开启锁具时,专用钥匙克服防拨杆弹簧的弹力,将弹簧堵头和防拨杆向上顶起,防拨杆的让位部将防拨件由锁扭侧面抵出,并使其无法缩入锁扭内部,以供与钥匙形成干涉配合,钥匙才能驱动锁扭转动。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让位部为圆台状,所述让位部底端设有一段与所述内腔内径匹配的圆柱状的导向部。上述具体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圆台状的让位部,其表面便于向外抵出防拨件,圆柱状的导向部与所述内腔更贴合,使得防拨杆上下移动更稳定。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让位部顶端还设置有较细的圆柱状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半径大于所述内腔半径与防拨件长度之差,且小于锁扭外半径与防拨件长度之差。上述具体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让位部顶端设置的限位柱,限制了防拨件的活动空间,使其能够缩入锁扭内部而又不致完全脱落,提高了锁具的可靠性。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为内侧开口较粗、外侧开口较细的孔;所述防拨件一端较粗、另一端较细,所述防拨件较细一端朝外地安装于所述通孔中,且所述通孔外侧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防拨件较细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防拨件较粗一端的直径。上述具体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将通孔设计为内侧开口较粗、外侧开口较细的孔,同时将防拨件设计为一端较粗,另一端较细的结构,主要是防止防拨件被向外抵出时,脱离锁扭。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拨件较细一端为半球状,所述防拨件较粗一端为圆台状,所述防拨件中部为圆柱状。上述具体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半球状的一端便于和钥匙的条形缺口嵌合,圆台状的一端也更适应被防拨杆抵出。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堵头为圆柱状,与所述内腔滑动配合连接且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内腔;或者所述弹簧堵头全部位于所述内腔内;或者所述弹簧堵头全部陷入所述内腔内。上述具体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弹簧堵头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内腔,与内腔形成接触面,防止弹簧堵头与防拨杆轴向运动时发生摆动;而且,弹簧堵头全部位于或陷入内腔内的方式,使得无法使用钳子等工具夹持弹簧堵头,提高锁扭的安全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拨锁具,包括锁体、锁扭组件、锁舌组件及锁杆;所述锁扭组件、锁舌组件装配在锁体内;锁杆配合于锁体上,并在一解锁位置和一闭锁位置间活动;所述锁扭组件受控下带动所述锁舌组件活动,所述锁舌组件活动时将位于闭锁位置的锁杆锁定或释放;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扭组件采用上文所述的防拨锁扭组件。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锁杆上开有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与所述解锁位置和闭锁位置对应,所述锁舌在所述解锁位置和闭锁位置分别对锁杆进行锁定或释放操作。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钥匙,用于解闭锁上文所述的防拨锁具,所述钥匙与所述锁扭对接的一端开设有可容纳所述锁扭的钥匙配合端的盲孔,所述盲孔具有将所述防拨杆由所述让位位置抵顶至所述抵出位置的底面或顶柱,所述盲孔侧壁开设有可供所述防拨件嵌入的条形缺口。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既可以对防拨杆进行抵压,又同时与防拨件形成配合的专用钥匙,当使用该钥匙开启锁具时,盲孔底部与所述弹簧堵头端部贴合,克服防拨杆弹簧的弹力顶起防拨杆和弹簧堵头,所述条形缺口处与防拨件配合,扭动锁扭,解锁锁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锁具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锁具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锁具的正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锁芯部分的左视剖面图;图5a为图4中标号I所指示的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拨锁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锁具的防拨件的正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使用专用钥匙解锁锁具时锁芯部分的剖面图;图8为图7中标号II所指示的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专用钥匙的立体图;图10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拨锁扭组件,包括锁扭,设置于具有钥匙插入口的锁扭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拨锁扭组件还包括防拨件及防拨杆,所述锁扭的钥匙配合端内凹地开设有一内腔,所述防拨杆设置于所述内腔内,且所述防拨杆受控地在所述内腔内由一让位位置活动至一抵出位置;所述内腔侧壁开设一通孔,所述防拨件安装于所述通孔内、并可伸出所述锁扭的外壁或回缩至所述内腔内;所述防拨杆位于让位位置时,在所述内腔内让出供防拨件回缩的空间;所述防拨杆位于抵出位置时,将所述防拨件向所述锁扭的外壁抵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拨锁扭组件,包括锁扭,设置于具有钥匙插入口的锁扭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拨锁扭组件还包括防拨件及防拨杆,所述锁扭的钥匙配合端内凹地开设有一内腔,所述防拨杆设置于所述内腔内,且所述防拨杆受控地在所述内腔内由一让位位置活动至一抵出位置;所述内腔侧壁开设一通孔,所述防拨件安装于所述通孔内、并可伸出所述锁扭的外壁或回缩至所述内腔内;所述防拨杆位于让位位置时,在所述内腔内让出供防拨件回缩的空间;所述防拨杆位于抵出位置时,将所述防拨件向所述锁扭的外壁抵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拨锁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拨锁扭组件还包括弹簧堵头、防拨杆弹簧和防拨杆限位销;所述防拨杆包括上部较粗的让位部及下部较细的顶升部;所述防拨杆限位销安装于所述内腔侧壁上,并伸入所述内腔内以限制所述防拨杆脱离出所述内腔;所述弹簧堵头与所述顶升部下端紧固配合;所述防拨杆弹簧为压簧,套设在所述顶升部上,并抵顶于所述防拨杆限位销与弹簧堵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拨锁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部为圆台状,所述让位部底端设有一段与所述内腔内径匹配的圆柱状的导向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拨锁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部顶端还设置有较细的圆柱状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半径大于所述内腔半径与防拨件长度之差,且小于锁扭外半径与防拨件长度之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拨锁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内侧开口较粗、外侧开口较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贤黄梦刘晋武黎梓明夏锐
申请(专利权)人: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