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坝坝后水温调节过鱼诱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0262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坝坝后水温调节过鱼诱鱼装置,包括:混凝土本体、进水段、闸门、加热板、多组温度传感器、显示器,混凝土本体内沿混凝土本体横向设置通腔;通腔从通腔的第一端至第二端被分隔为进水段、闸门控制段、赶鱼段、诱鱼段,闸门靠近通腔的第一端设置于通腔内;加热板靠近闸门设置于通腔内,加热板设置于闸门远离通腔第一端的一侧;加热板包括换热壳体、换热扁管、过水通孔,换热扁管盘绕设置于换热壳体内;温度传感器与显示器电连接。通过在通道的闸门一侧设置加热板,对流经其中水体温度进行调节后,能提高鱼类收集效率,同时提高对不同鱼类的收集针对性,从而提高过鱼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坝坝后水温调节过鱼诱鱼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水坝坝后水温调节过鱼诱鱼装置,属于环保

技术介绍
水利发电是指开发河川或海洋的水能资源,利用水流冲击发电机组产生的动能,实现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工程技术。把天然水流中蕴有的位能和动能经水轮机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换为电能,最后经输变电设施将电能送入电力系统或直接供电给用户。现有水电站多通过修建水坝拦截水流后形成势能,水坝多修建在自然形成的河道上,河道内的鱼类多需通过洄游至出生地产卵繁殖,但坝体会阻拦鱼类的洄游,影响鱼类繁殖。现有技术中多通过过鱼装置,将坝体尾水段内的鱼类收集后,批量过坝。一方面,大中型水电站形成高大坝在水流发电时形成低温尾水,变温温差大,最高温差甚至不低于5℃,这导致坝后尾水诱鱼温度可控性差,对特定鱼群的收集效率低,远达不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现有过鱼装置仅能通过通道内流速,利用鱼类洄游需求,实现对鱼群的收集,收集效率较低,鱼类的针对向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用于水坝坝后水温调节过鱼诱鱼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坝坝后水温调节过鱼诱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本体(10)、进水段(101)、闸门(11)、加热板(12)、多组温度传感器、显示器,/n所述混凝土本体(10)内沿混凝土本体(10)横向设置通腔;所述通腔从通腔的第一端至第二端被分隔为进水段(101)、闸门控制段(102)、赶鱼段(103)、诱鱼段(16),闸门(11)靠近通腔的第一端设置于通腔内;/n所述加热板(12)靠近闸门(11)设置于通腔内,加热板(12)设置于闸门(11)远离通腔第一端的一侧;/n所述加热板(12)包括换热壳体(121)、换热扁管(122)、过水通孔(125),换热扁管(122)盘绕设置于换热壳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坝坝后水温调节过鱼诱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本体(10)、进水段(101)、闸门(11)、加热板(12)、多组温度传感器、显示器,
所述混凝土本体(10)内沿混凝土本体(10)横向设置通腔;所述通腔从通腔的第一端至第二端被分隔为进水段(101)、闸门控制段(102)、赶鱼段(103)、诱鱼段(16),闸门(11)靠近通腔的第一端设置于通腔内;
所述加热板(12)靠近闸门(11)设置于通腔内,加热板(12)设置于闸门(11)远离通腔第一端的一侧;
所述加热板(12)包括换热壳体(121)、换热扁管(122)、过水通孔(125),换热扁管(122)盘绕设置于换热壳体(121)内;换热壳体(121)的外壁与通腔的内侧壁相连接;
所述相邻换热扁管(122)间间隔设置过水通孔(125);
多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诱鱼段(16)内;
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显示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坝坝后水温调节过鱼诱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油循环泵,所述加热板(12)包括:排液管(123)和进液管(124),热油循环泵的出液口与加热板(12)的进液管(124)相连通;
所述热油循环泵的进液口与加热板(12)的排液管(123)相连通;
所述排液管(123)与换热扁管(122)的出液口相连通;
所述进液管(124)与换热扁管(122)的进液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坝坝后水温调节过鱼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宜文赵丹吴程陈正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