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梦竹专利>正文

辅助推动结构及流水餐盘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974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辅助推动结构及流水餐盘回收装置,包括若干个驱动体,所述驱动体与马达连接,所述驱动体设置在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内部,所述驱动体之间通过推动带连接,所述推动带上设置多个推出体,所述驱动体经所述推动带带动所述推出体向所述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水流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描述的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餐盘回收水渠内设置有辅助推动结构,辅助推动结构的推出体在马达的作用下,受到推动带的带动,推动重叠堆积在餐盘回收水渠底部的餐盘,并受到喷射口水柱的推动助力,将短时间内在同一餐盘投入口的多枚餐盘向餐盘回收槽的方向推动,防止其继续堆积在餐盘回收水渠内部,令餐盘的回收工作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推动结构及流水餐盘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餐盘回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辅助推动结构及流水餐盘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寿司店等饮食店中,设置餐盘运送装置的情况有所增加,该装置方便将餐盘从餐桌运送至餐盘回收区,提高餐盘的利用效率,尤其是在一些会根据顾客使用餐盘的数量进行结算的饮食店,如回转寿司店等,在这种饮食店中,多使用流水餐盘回收装置将使用后的餐盘从餐桌运送至餐盘回收区,节省人工的餐具回收时间与人工成本。现有的流水餐盘回收装置是通过设置餐盘回收水渠,令胶制的餐盘顺着水流方向流向餐盘回收区,但若短时间内,在同一餐盘投入口连续投入多枚餐盘,会使得餐盘在水渠内重叠、堆积、停滞,从而阻碍水流,造成不能回收餐盘的问题。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辅助推动结构及流水餐盘回收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辅助推动结构,包括若干个驱动体,所述驱动体与马达连接,所述驱动体设置在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内部,所述驱动体之间通过推动带连接,所述推动带上设置多个推出体,所述驱动体经所述推动带带动所述推出体向所述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水流方向移动。上述的辅助推动结构,所述驱动体包括多个链轮,所述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马达带动所述链轮沿着所述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水流方向转动。上述的辅助推动结构及流水餐盘回收装置,所述推出体之间的间距相同。上述的辅助推动结构及流水餐盘回收装置,邻近所述推动带设置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设置有喷射口,所述喷射口对准所述推出体并朝向所述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水流方向。上述的辅助推动结构及流水餐盘回收装置,所述推动带下设置多个角筒状的操纵管。流水餐盘回收装置,包括隔离室与设置在所述隔离室内的餐盘回收水渠,所述餐盘回收水渠内设置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推动结构。上述的辅助推动结构及流水餐盘回收装置,所述隔离室为若干块隔离板构成的箱体,所述隔离板上设置多个餐盘投入口,餐盘经所述餐盘投入口进入所述餐盘回收水渠。进一步的,所述餐盘投入口与所述餐盘回收水渠之间设置有倾斜的投入渠道。优选的,所述投入渠道内设置餐盘清洗装置。再进一步的,所述投入渠道设置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显示屏连接。上述的辅助推动结构及流水餐盘回收装置,所述隔离室内设置有若干条导管,所述导管连通各餐桌与回收槽,所述导管内部设有所述餐盘回收水渠。上述的辅助推动结构及流水餐盘回收装置,所述餐盘回收水渠的侧面设置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包括供水管与水泵,所述供水管的一端连接回收槽,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餐盘回收水渠上流的侧底部,所述回收槽中的积水经所述水泵、所述供水管流至所述餐盘回收水渠上流。上述的辅助推动结构及流水餐盘回收装置,所述辅助推动结构设置在任意一段所述餐盘回收水渠端部的底端,所述辅助推动结构的推出体在马达的推动下带动餐盘向水流方向移动。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描述的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餐盘回收水渠内设置有辅助推动结构,辅助推动结构的推出体在马达的作用下,受到推动带的带动,推动重叠堆积在餐盘回收水渠底部的餐盘,并受到喷射口水柱的推动助力,将短时间内在同一餐盘投入口的多枚餐盘向餐盘回收槽的方向推动,防止其继续堆积在餐盘回收水渠内部,令餐盘的回收工作顺利进行。此外,使用流水餐盘回收装置对使用后的餐盘进行回收时,由于回收渠内水流不断,在带动餐盘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使得回收渠内的食物残渣一并移动,保持回收渠内的清洁与卫生,不会产生因食物残留造成的卫生、气味等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X-X的剖面结构图。图5为图3中Y-Y的剖面结构图。图6为隔离室餐盘投入口附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隔离室;11.隔离板;12.导管;13.隔离门;14.餐盘投入口;15.显示屏;16.气动式开关;17.投入渠道;18.感应器;2.餐盘回收水渠;3.辅助推动结构;31.驱动体;311.链轮;32.推动带;321.推出体;33.引导管;331.喷射口;4.马达;41.传送带;5.供水装置;51.水泵;52.供水管;6.餐桌;7.回收槽;8.餐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或“设置”或“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辅助推动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若干个驱动体31,驱动体31与马达4连接,驱动体31设置在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内部,驱动体31之间通过推动带32连接,推动带32上设置多个推出体321,驱动体31经推动带32带动推出体321向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水流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驱动体31包括多个链轮311,链轮311之间通过链条连接,链轮311经马达4带动沿着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水流方向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体31包括四个链轮311,分别置于一段餐盘回收水渠2的四角处,四个链轮311通过链条连接在一起,其中一个链轮311通过传送带41连接马达4,并与马达4同步转动,通过链条的连接,四个链轮311以相同的转速转动,转动方向沿着餐盘回收水渠2的水流方向。链轮311的外部设置推动带32,使得推动带32能够在链轮311的转动下转动,并在餐盘回收水渠2中形成一个回转结构。推动带32下设置多个角筒状的操纵管,使得推动带32受到操纵管的引导向水流方向转动并传送餐盘8。推动带32的上下两端水平段均设置有多个推出体321,推出体321之间的间距相同,均匀分布在推动带32上,随着推动带32的转动,推出体321会在餐盘回收水渠2的底部沿着水流方向移动,从而推动堆积在餐盘回收水渠2底部的餐盘8,令餐盘8向水流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邻近推动带32设置有引导管33,引导管33设置有喷射口331,喷射口331的对准推出体321并朝向流水餐盘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辅助推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驱动体,所述驱动体设置在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内部,所述驱动体与马达连接,所述驱动体之间通过推动带连接,所述推动带上设置多个推出体,所述驱动体经所述推动带带动所述推出体向所述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水流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辅助推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驱动体,所述驱动体设置在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内部,所述驱动体与马达连接,所述驱动体之间通过推动带连接,所述推动带上设置多个推出体,所述驱动体经所述推动带带动所述推出体向所述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水流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辅助推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体包括多个链轮,所述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马达带动所述链轮沿着所述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水流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辅助推动结构,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推动带设置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设置有喷射口,所述喷射口对准所述推出体并朝向所述流水餐盘回收装置的水流方向。


4.流水餐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室与设置在所述隔离室内的餐盘回收水渠,所述餐盘回收水渠内设置有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的所述辅助推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流水餐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室为若干块隔离板构成的箱体,所述隔离板上设置多个餐盘投入口,餐盘经所述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竹
申请(专利权)人:李梦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