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防水结构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9665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线束防水结构以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线束防水结构不便于拆装维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防水密封圈以及防水线束;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以构成盒体,所述防水线束与所述盒体相连接;所述防水线束包括线束本体以及通过注塑包覆于所述线束本体的外部的包覆件;所述包覆件固定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防水密封圈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与所述包覆件上;所述上壳体固定于所述下壳体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防水密封圈过盈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防水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束防水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防水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多数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仪表需要通过线束外接主机的控制盒,实现数据的交换,由于涉及数据交换,智能仪表的相关线束结构防水要求往往需要达到IPX7甚至IPX8防。现有智能仪表的线束防水结构,主要是将线束套到热塑套管内,并将该热塑套管放在下壳体上,然后将上壳体固定在下壳体上以对线束进行锁紧,最后上壳体、下壳壳体与线束通过点胶密封的方式实现防水,避免水分对线束造成影响。在上述的线束防水结构中,虽然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可以使线束结构达到IPX7的防水要求,但是当设备需要维修检查时,操作人员需要将密封胶进行清除才能拆开上壳体,清胶过程繁琐,加大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严重影响操作人员的维修检查效率,并且每次完成维修检查后需要重新在密封处进行点胶,导致维修成本也比较高。因此,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寻找一种便于维修的线束防水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br>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防水密封圈以及防水线束;/n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以构成盒体,所述防水线束与所述盒体相连接;/n所述防水线束包括线束本体以及通过注塑包覆于所述线束本体的外部的包覆件,所述包覆件固定于所述下壳体上;/n所述防水密封圈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与所述包覆件上;/n所述上壳体固定于所述下壳体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防水密封圈过盈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防水密封圈以及防水线束;
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以构成盒体,所述防水线束与所述盒体相连接;
所述防水线束包括线束本体以及通过注塑包覆于所述线束本体的外部的包覆件,所述包覆件固定于所述下壳体上;
所述防水密封圈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与所述包覆件上;
所述上壳体固定于所述下壳体时,所述上壳体与所述防水密封圈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
所述包覆件卡入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卡槽内设置有限位筋条,所述包覆件往外凸伸有与所述限位筋条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挡板与第二限位挡板,所述第一限位挡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挡板沿所述包覆件的轴线分布,所述限位筋条卡接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朝向所述上壳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往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凹陷;
所述防水密封圈具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分部与第二分部,其中,所述第一分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件还往外凸伸有第三限位挡板,所述第三限位挡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挡板在所述包覆件的外侧壁上构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衔接,所述第二分部卡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飞陈帅宗
申请(专利权)人: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