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928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各用户的用电信息,对用户进行分类;根据用户所属类别与预设的初始电价管理表,为各用户匹配对应的初始调价策略,并为各用户分配对应的初始调价电价;获取分配初始调价电价之后的各用户的用电信息,通过与分配初始调价电价之前对应的用电信息进行对比,计算各用户对对应的初始调价电价的响应程度;根据用户所属类别以及对对应的初始调价电价的响应程度,为各用户分配对应的最终电价。本发明专利技术考虑了不同用户用电习惯的差异和不同用户对电价调整的响应程度,使得制定出的调价策略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削峰填谷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一个发电厂的发电能力通常是固定的、不轻易改变的,但是,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往往会随着时间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比如,用电高峰期通常集中在白天,造成白天用电不够;晚上则是低谷,用不完的电造成了电能的浪费。针对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对电力需求差异比较大的情况,实施分时电价策略是比较好的方式,分时电价策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市场;现有技术中的分时电价策略不对用户进行区分,将所有用户看作一个整体,为所有用户制定一个具体的分时电价策略,然而不同用户的用电习惯不同,为用户制定统一的分时电价策略的效果并不适用于所有用户;而且,在制定完分时电价策略后直接将制定的分时电价策略进行实施,并不关注用户对分时电价策略的响应程度,没有根据不同用户对分时电价策略的响应程度对分时电价策略进行优化,然而,不同用户对电价调整的响应程度不同,有的客户会较大程度地转移或消减负荷,有的用户对自己的用电习惯改变较少,若忽略不同用户对电价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获取各用户的用电信息,根据所述用电信息对用户进行分类;/n根据用户所属类别与预设的初始电价管理表,为各用户匹配对应的初始调价策略,并根据匹配的初始调价策略为各用户分配对应的初始调价电价;所述预设的管理表存储有各用户类别与各初始调价策略的对应关系;/n获取分配初始调价电价之后的各用户的用电信息,通过与分配初始调价电价之前对应的用电信息进行对比,计算各用户对对应的初始调价电价的响应程度;/n根据用户所属类别以及对对应的初始调价电价的响应程度,为各用户分配对应的最终电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各用户的用电信息,根据所述用电信息对用户进行分类;
根据用户所属类别与预设的初始电价管理表,为各用户匹配对应的初始调价策略,并根据匹配的初始调价策略为各用户分配对应的初始调价电价;所述预设的管理表存储有各用户类别与各初始调价策略的对应关系;
获取分配初始调价电价之后的各用户的用电信息,通过与分配初始调价电价之前对应的用电信息进行对比,计算各用户对对应的初始调价电价的响应程度;
根据用户所属类别以及对对应的初始调价电价的响应程度,为各用户分配对应的最终电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信息为用电负荷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电信息对用户进行分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构建图数据结构,所述图数据结构包括需求侧各用户节点,各用户节点的信号值为对应的用电负荷曲线,两用户节点之间的边权值为两用户节点对应的用电负荷曲线的相似度;
根据所述图数据结构,构建图数据结构的度矩阵,以度矩阵的元素值更新对应用户节点的信号值;
基于更新后的各用户节点的信号值进行聚类,将每一聚类集合作为一个用户类别,聚类集合的总个数不大于初始电价管理表中存储的初始调价策略的总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两用户节点对应的用电负荷曲线的相似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两用户节点对应的用电负荷曲线,构建第一时序对比矩阵D,所述第一时序对比矩阵D的尺寸为m*m,m为对每一用电负荷曲线的采样次数,第一时序对比矩阵D的行列顺序为时序上的采样顺序,第一时序对比矩阵D中的元素D(i,j)为对应的其中一个用户的第i次采样值与另一个用户的第j次采样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通过动态搜索的方式,从第一时序对比矩阵D的左上角元素点起,搜索方向为右侧、下侧和右下侧,直至搜索到第一时序对比矩阵D的右下角元素点,选取其中路径上各元素的元素值之和最小的路径作为最终路径;
计算最终路径上各元素值之和α1,将α1作为两用户节点对应的用电负荷曲线的相似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更新后的各节点的信号值进行聚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更新后的各节点的信号值构建二维坐标系,所述二维坐标系的横轴为更新后的信号值的大小,所述二维坐标系的纵轴为节点数量;
2)任选其中一个点作为第一初始聚类核心点,基于游走评价参数β确定聚类核心点的游走方向,其中,ci为第i个点对应的节点数量,Ei为第i个点对应的信号值,E为聚类核心点对应的信号值,I为二维坐标系中点的总个数,sgn()为符号函数,d为聚类带宽,Emax为更新后的信号值的最大值,Emin为更新后的信号值的最小值,z为初始电价管理表中存储的初始调价策略的总个数;当β=-1时向左游走,β=1时向右游走,若聚类核心点在某一点停止游走或在某一点开始周期性游走,则将该点设置为最终聚类核心点,根据该最终聚类核心点和聚类带宽划定第一聚类集合;
3)从第一聚类集合外的点中选择第二初始聚类核心点,按照步骤2)中游走方式划定第二聚类集合;
4)重复步骤3),直至无法获取新的聚类集合;
5)判断聚类集合的总个数是否大于初始电价管理表中存储的初始调价策略的总个数,若不大于,聚类完成;若大于,则计算各相邻聚类核心点对应的信号值差值的绝对值,选取其中绝对值最小对应的两个聚类集合进行合并,并调整聚类核心点,转至步骤6);
6)再次判断聚类集合的总个数是否大于初始电价管理表中存储的初始调价策略的总个数,若不大于,聚类完成;若大于,再次对两个聚类集合进行合并,直至聚类集合的总个数不大于初始电价管理表中存储的初始调价策略的总个数,聚类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电百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