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吸湿网格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921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吸湿网格布,涉及布料技术领域,包括网格布本体,所述网格布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包边布,所述网格布本体包括基层、第一连接层、上抗菌层、吸水层、上针织网格布层、第一防紫外线涂层、第二连接层、弹性纤维层、下抗菌层、下针织网格布层、第二防紫外线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抗菌吸湿网格布,能够增强网格布本体的内侧吸水性,再通过上抗菌层与下抗菌层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对网格布本体的内侧与外侧进行杀菌处理,从而使网格布本体具有较好的抗菌吸湿性,能够保护网格布本体不会发散光氧化裂解,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吸湿网格布
本技术涉及布料
,具体为一种抗菌吸湿网格布。
技术介绍
网格布是以中碱或无碱玻纤维纱织造,经耐碱高分子乳液涂覆的玻璃纤维,网格的应用更多的是和广告行业挂钩,所涉及到的地方基本是用于高楼墙体的广告宣传,由于网格布的特殊材料特性,比一般的普通布更结实更耐用,因为它强度高、耐碱性好。目前网格布根据使用范围的不同,其本身制作的材质也各不相同,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网格布材质较为单一,在使用过程中吸水性较差,汗液附着在布料上易滋生细菌,且大多数网格布在使用的过程中易发生光氧化裂解,导致其使用的寿命较短。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抗菌吸湿网格布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吸湿网格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吸水性较差和易发生光氧化裂解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抗菌吸湿网格布,包括网格布本体,所述网格布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包边布,所述网格布本体包括基层、第一连接层、上抗菌层、吸水层、上针织网格布层、第一防紫外线涂层、第二连接层、弹性纤维层、下抗菌层、下针织网格布层、第二防紫外线涂层,所述第一连接层设置在基层的顶部,所述上抗菌层设置在第一连接层的顶部,所述吸水层设置在上抗菌层的顶部,所述上针织网格布层设置在吸水层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层设置在基层的底部,所述弹性纤维层设置在第二连接层的底部,所述下抗菌层设置在弹性纤维层的底部,所述下针织网格布层设置在下抗菌层的底部。可选的,所述包边布的一侧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透气孔呈矩形阵列分布。可选的,所述第一防紫外线涂层喷涂在上针织网格布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防紫外线涂层喷涂在下针织网格布层的下表面。可选的,所述上针织网格布层与下针织网格布层均由棉质纤维材料制成。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层由纯丙烯酸乳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连接层由软性慢干胶材料制成。可选的,所述吸水层由超高吸水纤维材料制成,所述基层由针织面料制成。可选的,所述上抗菌层与下抗菌层由纳米银离子材料制成,所述上抗菌层与下抗菌层的厚度相等。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有吸水层,能够增强网格布本体的内侧吸水性,再通过上抗菌层与下抗菌层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对网格布本体的内侧与外侧进行杀菌处理,从而使网格布本体具有较好的抗菌吸湿性,解决了吸水性较差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第一防紫外线涂层与第二防紫外线涂层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保护网格布本体不会发散光氧化裂解,延长其使用寿命,解决了易发生光氧化裂解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网格布本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包边布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网格布本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网格布本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网格布本体;2、包边布;3、透气孔;4、基层;5、第一连接层;6、上抗菌层;7、吸水层;8、上针织网格布层;9、第一防紫外线涂层;10、第二连接层;11、弹性纤维层;12、下抗菌层;13、下针织网格布层;14、第二防紫外线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抗菌吸湿网格布,包括网格布本体1,网格布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包边布2,包边布2的一侧设置有透气孔3,透气孔3的数量有多个,多个透气孔3呈矩形阵列分布,网格布本体1包括基层4、第一连接层5、上抗菌层6、吸水层7、上针织网格布层8、第一防紫外线涂层9、第二连接层10、弹性纤维层11、下抗菌层12、下针织网格布层13、第二防紫外线涂层14,第一连接层5设置在基层4的顶部,第一连接层5由纯丙烯酸乳胶材料制成,基层4由针织面料制成,上抗菌层6设置在第一连接层5的顶部,吸水层7设置在上抗菌层6的顶部,吸水层7由超高吸水纤维材料制成,通过设有吸水层7,能够增强网格布本体1的内侧吸水性,上针织网格布层8设置在吸水层7的顶部,第一防紫外线涂层9喷涂在上针织网格布层8的上表面,第二连接层10设置在基层4的底部,第二连接层10由软性慢干胶材料制成,弹性纤维层11设置在第二连接层10的底部,下抗菌层12设置在弹性纤维层11的底部,上抗菌层6与下抗菌层12由纳米银离子材料制成,上抗菌层6与下抗菌层12的厚度相等,下针织网格布层13设置在下抗菌层12的底部,通过上抗菌层6与下抗菌层12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对网格布本体1的内侧与外侧进行杀菌处理,从而使网格布本体1具有较好的抗菌吸湿性,解决了吸水性较差的问题,第二防紫外线涂层14喷涂在下针织网格布层13的下表面,上针织网格布层8与下针织网格布层13均由棉质纤维材料制成,通过第一防紫外线涂层9与第二防紫外线涂层14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保护网格布本体1不会发散光氧化裂解,延长其使用寿命,解决了易发生光氧化裂解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吸湿网格布,包括网格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包边布(2),所述网格布本体(1)包括基层(4)、第一连接层(5)、上抗菌层(6)、吸水层(7)、上针织网格布层(8)、第一防紫外线涂层(9)、第二连接层(10)、弹性纤维层(11)、下抗菌层(12)、下针织网格布层(13)、第二防紫外线涂层(14),所述第一连接层(5)设置在基层(4)的顶部,所述上抗菌层(6)设置在第一连接层(5)的顶部,所述吸水层(7)设置在上抗菌层(6)的顶部,所述上针织网格布层(8)设置在吸水层(7)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层(10)设置在基层(4)的底部,所述弹性纤维层(11)设置在第二连接层(10)的底部,所述下抗菌层(12)设置在弹性纤维层(11)的底部,所述下针织网格布层(13)设置在下抗菌层(12)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吸湿网格布,包括网格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包边布(2),所述网格布本体(1)包括基层(4)、第一连接层(5)、上抗菌层(6)、吸水层(7)、上针织网格布层(8)、第一防紫外线涂层(9)、第二连接层(10)、弹性纤维层(11)、下抗菌层(12)、下针织网格布层(13)、第二防紫外线涂层(14),所述第一连接层(5)设置在基层(4)的顶部,所述上抗菌层(6)设置在第一连接层(5)的顶部,所述吸水层(7)设置在上抗菌层(6)的顶部,所述上针织网格布层(8)设置在吸水层(7)的顶部,所述第二连接层(10)设置在基层(4)的底部,所述弹性纤维层(11)设置在第二连接层(10)的底部,所述下抗菌层(12)设置在弹性纤维层(11)的底部,所述下针织网格布层(13)设置在下抗菌层(12)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吸湿网格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边布(2)的一侧设置有透气孔(3),所述透气孔(3)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透气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五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奇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