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机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8399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弯机工作台,属于自动化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工作台、翻转机构以及调节机构,工作台上端面设置有下模,下模两端设置有转轴,翻转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翻转机构对称设置在工作台两侧表面,翻转机构包括滑动座和液压伸缩臂,滑动座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两端侧表面,液压伸缩臂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滑动座相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机构连接弧形钩,调节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与翻转机构相邻的一侧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了折弯机的工作效率,且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弯机工作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弯机工作台,属于自动化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折弯机是一种能够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支架、工作台和夹紧板,工作台置于支架上,工作台由底座和压板构成,底座通过铰链与夹紧板相连,底座由座壳、线圈和盖板组成,线圈置于座壳的凹陷内,凹陷顶部覆有盖板。使用时由导线对线圈通电,通电后对压板产生引力,从而实现对压板和底座之间薄板的夹持。由于采用了电磁力夹持,使得压板可以做成多种工件要求,而且可对有侧壁的工件进行加工,操作上也十分简便。折弯机是钣金行业工件折弯成形的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将钢板根据工艺需要压制成各种形状的零件。主要由左右立柱、工作台、横梁组成机架,左右油缸固定在立柱上,滑块与油缸的活塞连接、沿固定在立柱上的导轨上下运动,下模固定在工作台上,上模安装在滑块下端,液压系统提供动力,电气系统给出指令,在油缸作用下,滑块带动上模向下与下模闭合实现板料的折弯。左右立柱、工作台和滑块(以下简称三大件)是折弯机的关键零件,三大件的重量之和占一台折弯机总重量的70%~80%。其强度和刚性直接决定机床的运行精度、使用寿命,以及工件的精度。由于折弯机一般体积都比较庞大,现有的折弯机中的下模在进行翻转时需要操作人员手动进行翻转,而下模质量较大,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折弯机下模的翻转和更换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使得折弯机的工作效率低下,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机工作台,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折弯机一般体积都比较庞大,现有的折弯机中的下模在进行翻转时需要操作人员手动进行翻转,而下模质量较大,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折弯机下模的翻转和更换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使得折弯机的工作效率低下,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弯机工作台包括:工作台、翻转机构以及调节机构,所述的工作台上端面设置有下模,下模两端设置有转轴,所述的翻转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翻转机构对称设置在工作台两侧表面,翻转机构包括滑动座和液压伸缩臂,滑动座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两端侧表面,液压伸缩臂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滑动座相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机构连接弧形钩,所述的调节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与翻转机构相邻的一侧表面,调节机构包括主支架,主支架上端面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通过丝杠相连接,两个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呈L形横向设置,限位块一个表面与丝杠相连接,另一个表面贴合工作台上端面。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当对折弯机的下模进行翻转时,首先液压伸缩臂绕旋转轴转动,使得液压伸缩臂呈竖直方向,然后滑动座带动液压伸缩臂向上运动,使得液压伸缩臂上的弧形钩与下模两端的转轴相接触,液压伸缩臂伸长,通过两端的液压伸缩臂将下模抬起脱离工作台上端面,然后操作人员转动下模,下模绕转轴转动使得所需工作面朝上,液压伸缩臂收缩,下模放置在工作台上端面,然后转动丝杠,丝杠带动限位块运动,通过限位块推动下模调节下模的位置,使其上端面的凹槽与折弯机上模相对准,从而进行折弯作业,当进行下模的更换时,液压伸缩臂将下模抬起后绕转轴转动,转动到接近水平的位置,此时下模脱离工作台上端面,然后滑动座向下运动带动液压伸缩臂向下运动,将下模向下输送,液压伸缩臂运动到工作台底部后,操作人员将下模卸下,将所需的下模放置在两个液压伸缩臂上,滑动座向上运动,运动到最高处后,液压伸缩臂绕旋转轴反向旋转,然后液压伸缩臂收缩将新的下模放置在工作台上端面,从而实现下模的更换。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作台两端侧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部设置有滑轨,滑动座滑动设置在滑轨上,沿滑轨自由上下运动。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滑动座沿滑轨上下运动,提高滑动座运动的稳定性。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主支架呈三角形,主支架一侧同过螺栓与工作台相连接。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主支架呈三角形,主支架一侧同过螺栓与工作台相连接,提高主支架的结构强度。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动座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旋转轴。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旋转轴转动,从而驱动液压伸缩臂自由转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限位块上端面表面设置有刻度条。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刻度条便于操作人员精确调节下模的位置。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折弯机工作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工作台的两侧设置了翻转机构,翻转机构能够辅助操作人员进行下模的翻转和更换,降低下模翻转或者更换的时间,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设置了调节机构能够对下模的位置进行精确的调节,提高折弯机的精度,从而有效提高了折弯机的工作效率,且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折弯机工作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折弯机工作台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折弯机工作台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折弯机工作台的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1、翻转机构;11、液压伸缩臂;12、铰链机构;13、弧形钩;2、工作台;3、下模;4、调节机构;41、主支架;42、螺栓;43、固定板;44、丝杠;45、限位块;46、刻度条;5、滑动座;51、驱动电机;52、旋转轴;6、凹槽;7、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弯机工作台包括:工作台2、翻转机构1以及调节机构4,所述的工作台2上端面设置有下模3,下模3两端设置有转轴,所述的翻转机构1设置有两组,两组翻转机构1对称设置在工作台2两侧表面,翻转机构1包括滑动座5和液压伸缩臂11,滑动座5滑动设置在工作台2两端侧表面,液压伸缩臂11一端通过旋转轴52与滑动座5相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机构12连接弧形钩13,所述的调节机构4设置在工作台2上与翻转机构1相邻的一侧表面,调节机构4包括主支架41,主支架41上端面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43,两个固定板43之间通过丝杠44相连接,两个固定板43之间设置有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弯机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折弯机工作台包括:工作台(2)、翻转机构(1)以及调节机构(4),所述的工作台(2)上端面设置有下模(3),下模(3)两端设置有转轴,所述的翻转机构(1)设置有两组,两组翻转机构(1)对称设置在工作台(2)两侧表面,翻转机构(1)包括滑动座(5)和液压伸缩臂(11),滑动座(5)滑动设置在工作台(2)两端侧表面,液压伸缩臂(11)一端通过旋转轴(52)与滑动座(5)相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机构(12)连接弧形钩(13),所述的调节机构(4)设置在工作台(2)上与翻转机构(1)相邻的一侧表面,调节机构(4)包括主支架(41),主支架(41)上端面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43),两个固定板(43)之间通过丝杠(44)相连接,两个固定板(43)之间设置有限位块(45),限位块(45)呈L形横向设置,限位块(45)一个表面与丝杠(44)相连接,另一个表面贴合工作台(2)上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机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折弯机工作台包括:工作台(2)、翻转机构(1)以及调节机构(4),所述的工作台(2)上端面设置有下模(3),下模(3)两端设置有转轴,所述的翻转机构(1)设置有两组,两组翻转机构(1)对称设置在工作台(2)两侧表面,翻转机构(1)包括滑动座(5)和液压伸缩臂(11),滑动座(5)滑动设置在工作台(2)两端侧表面,液压伸缩臂(11)一端通过旋转轴(52)与滑动座(5)相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机构(12)连接弧形钩(13),所述的调节机构(4)设置在工作台(2)上与翻转机构(1)相邻的一侧表面,调节机构(4)包括主支架(41),主支架(41)上端面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板(43),两个固定板(43)之间通过丝杠(44)相连接,两个固定板(43)之间设置有限位块(45),限位块(45)呈L形横向设置,限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昆制勤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