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工防火通风管的折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836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00
用于加工防火通风管的折边装置,包括机架、凸模、凹模、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驱动组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枢接在机架上,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且相互错开;凸模固定在第一转轴上,凹模固定在第二转轴上,凸模和凹模均呈圆柱状构造并分别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设置,在凹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部,两凸起部之间形成一供凸模嵌入的凹位,凸模外周面与凹位的底面形成一间隙,且凸模的两端部形成一外挤压斜面,突起部的内侧形成一内挤压斜面;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钣金件的两侧同时形成折边,并且凸模不需要往复运动,提高风管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加工防火通风管的折边装置
本技术涉及钣金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工防火通风管的折边装置。
技术介绍
防火通风管的壳体一般为钣金件,在加工时,需要利用折边机将边缘折弯,用于在组装时将钣金拼接成风管;目前的折边机大多是采用液压冲裁的方式对钣金件进行折边,其一次仅能够折弯一侧边,并且上模需要经过一次往复运动,才能够完成钣金件一侧边的折弯,因此加工效率较低,继而导致风管的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工防火通风管的折边装置,其能够提高风管的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加工防火通风管的折边装置,包括机架、凸模、凹模、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驱动组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枢接在机架上,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且相互错开;凸模固定在第一转轴上,凹模固定在第二转轴上,凸模和凹模均呈圆柱状构造并分别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设置,在凹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部,两凸起部之间形成一供凸模嵌入的凹位,凸模外周面与凹位的底面形成一间隙,且凸模的两端部形成一外挤压斜面,突起部的内侧形成一内挤压斜面;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驱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从动齿轮、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从动齿轮、将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同步联接的皮带、以及用于带动主动齿轮转动的电机。驱动组件还包括一用于张紧皮带的张紧轮、摆动杆、以及一弹性单元,摆动杆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张紧轮安装在摆动杆的另一端,弹性元件的一端抵顶在机架上、另一端抵顶在摆动杆上。机架包括底板、两个分别固定在底板两侧的侧板,侧板上设置有由其顶端部向下延伸的安装槽,安装槽内嵌置有可沿安装槽的高度方向活动的活动块,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活动块高度的调节螺杆,第一转轴的端部枢接在活动块上。安装槽内嵌置有位于活动块下方的固定块,该固定块与侧板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第二转轴的端部枢接在固定块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凸模和凹模对钣金件的两侧同时挤压,使钣金件在穿过凸模和凹模后,在钣金件的两侧同时形成折边,并且凸模不需要往复运动,提高风管后续桥接组装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采用滚压的方式,凸模和凹模能够连续的对尺寸较长的钣金件进行折边,不会受到钣金件尺寸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B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3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加工防火通风管的折边装置,其包括机架10、凸模40、凹模50、第一转轴30、第二转轴20以及驱动组件,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20均枢接在机架10上,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20平行且相互错开一定距离,凸模40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30上,凹模50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20上,凸模40和凹模50均大致呈圆柱状构造,凸模40与第一转轴30同轴设置,凹模50与第二转轴20同轴设置;在凹模40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部51,由此,在凹模40的侧面周缘形成一个位于两突起部51之间的凹位,并且在突起部51的内侧形成一内挤压斜面52,凸模40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倒角,并且由倒角形成与内挤压斜面52匹配的外挤压斜面41,凸模40上位于两外挤压斜面41之间的部分嵌置在凹模40上的凹位中,并且凸模40的外周面与凹位的底面形成一间隙,位于凹模50和凸模40同一端的内挤压斜面52和外挤压斜面41之间形成的挤压间隙位于上述间隙的端部。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20转动。本技术的上述折边装置在使用时,将钣金件由凸模40和凹模50之间形成的间隙的一侧插入,驱动组件带动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20转动,使钣金件能够沿其延伸方向移动并穿过间隙,在穿过间隙的过程中,钣金件两侧受到内挤压斜面52和外挤压斜面41的挤压,在钣金件的两侧分别形成折边。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凸模和凹模对钣金件的两侧同时挤压,使钣金件在穿过凸模和凹模后,在钣金件的两侧同时形成折边,并且凸模不需要往复运动,提高风管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采用滚压的方式,凸模和凹模能够连续的对尺寸较长的钣金件进行折边,不会受到钣金件尺寸的限制。本技术中,上述的驱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61、第一从动齿轮62、第二从动齿轮63、皮带65以及电机,其中,主动齿轮61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从动齿轮62连接在第一转轴30的端部,第二从动齿轮连接在第二转轴20的端部,皮带65绕设在主动齿轮61、第一从动齿轮62和第二从动齿轮63上,将主动齿轮61、第一从动齿轮62和第二从动齿轮63同步联接,启动电机即可带动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20转动;在本技术中,可以通过皮带65的绕设,使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20的转动方向相反,设置第一从动齿轮62和第二从动齿轮63的直径,使第一转轴30和第二转轴20的转速相同,如此,在钣金件经过上述间隙时,利用凸模40和凹模50夹紧钣金件,使钣金件能够自行的移动。此外,本技术还设置有张紧机构,具体的,驱动组件还包括一用于张紧皮带65的张紧轮64、摆动杆66、气弹簧67,其中,摆动杆66的上端部铰接在机架10上,张紧轮64安装在摆动杆66的下端部,气弹簧67的一端抵顶在机架10上、另一端抵顶在摆动杆66上,利用气弹簧67提供的弹性应力,使张紧轮64始终对皮带65起到张紧的作用,避免皮带56松弛,同时可缓冲皮带65的压力,避免皮带65过度张紧导致断裂。当然,上述的其他黄67也可以是采用其他的弹性元件来替代。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机架10包括底板11、两个分别固定在底板11两侧的侧板12,在侧板12上设置有由其顶部向下延伸的安装槽121,在安装槽121内嵌置一活动块122,该活动块122与安装槽121的内壁滑动配合,使其能够沿安装槽121的高度方向运动,第一转轴30的端部通过轴承连接在活动块122上;在机架10上设置有调节螺杆14,该调节螺杆14用于带动活动块122上下运动,改变第一转轴30的高度,继而调整凸模40和凹模50之间间隙的宽度,以适配不同厚度的钣金件;具体的,在侧板12的顶部固定有一顶板13,顶板13封盖在安装槽121的顶部开口处,调节螺杆14螺接在顶板13上,其下端部挂接在活动块122上;此外,安装槽121的底部还嵌置有位于活动块122下方的固定块123,固定块123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固定在侧板12上,第二转轴20的端部通过轴承连接在固定块123上。顶板13通过螺栓固定在侧板12上,当需要得到不同的折边角度时,可将顶板13拆卸,从安装槽121的顶部开口将活动块122拆卸,更换不同的活动块凸模40,同时,将固定块123拆卸,更换不同的凹模5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加工防火通风管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凸模、凹模、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驱动组件;/n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枢接在机架上,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且相互错开;/n凸模固定在第一转轴上,凹模固定在第二转轴上,凸模和凹模均呈圆柱状构造并分别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设置,在凹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部,两凸起部之间形成一供凸模嵌入的凹位,凸模外周面与凹位的底面形成一间隙,且凸模的两端部形成一外挤压斜面,突起部的内侧形成一内挤压斜面;/n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加工防火通风管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凸模、凹模、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以及驱动组件;
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枢接在机架上,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且相互错开;
凸模固定在第一转轴上,凹模固定在第二转轴上,凸模和凹模均呈圆柱状构造并分别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设置,在凹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部,两凸起部之间形成一供凸模嵌入的凹位,凸模外周面与凹位的底面形成一间隙,且凸模的两端部形成一外挤压斜面,突起部的内侧形成一内挤压斜面;
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防火通风管的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连接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从动齿轮、连接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从动齿轮、将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同步联接的皮带、以及用于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兵金尚明何佳雷胡春王新海明月月何江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城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