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暖回填的热力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89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地暖回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地暖回填的热力石,所述热力石原料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天然硅石20‑30份、石墨烯10‑20份、高温烧制的烂泥巴25‑35份、水泥4‑10份,所述热力石导热系数为0.368‑0.400W/m*k,通过天然硅石的含硅量材料的添加,增加热力石中的硅含量,配合石墨烯的添加,提高热力石填充地暖后,地平垫层的导热性,减少了混凝土自身重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热力石轻质圆润,内部具有网状微纳孔蓄热功能,在施工中不仅有效保护地暖设施,使用中还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能耗开支,蓄热功能可以带来更舒适的居家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暖回填的热力石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暖回填
,具体为一种用于地暖回填的热力石。
技术介绍
地暖回填,即地暖系统的回填层-蓄热层,用来保护地暖管材及蓄热效果,让地暖使用效率更高。地暖系统按照设计、施工要求铺设完毕,并按照规范规定试压合格后,通过施工负责人、业主或业主代理人验收,并签字确认;如属工程项目,则需由甲方、土建或装修施工方在工程验收单上签字确认;对验收合格的采暖系统与浇注混凝土的施工单位进行交接,交接单上相应单位需签字认可,接收单位需对采暖系统的成品保护负责;浇注混凝土时采暖系统内需保持压力,压力不应低于0.4MPa;施工所需的材料、施工力量、机具等准备就绪,保证正常施工。地暖回填时,每次浇筑的面积不宜过大,以免产生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及收缩缝,这样有利于混凝土的标高控制;混凝土的振捣要求人工振捣,即在混凝土浇筑同时,抹灰工用挂杠将其表面按标高进行刮平,再用木抹子进行压抹;混凝土施工时,禁止使用铁锹接触关注,以免手推车碾压管材,浇筑必须搭踏板,确保木板上无钉子等,以保护管材。地暖回填的时候就会用到豆石,利用豆石做地暖回填的好处是保护地暖盘管,使线热源变成面热源,从而扩大散热面积,并使散热面分布均匀增加了热稳定性。现有的豆石导热性和蓄热功能不佳,重量较重,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力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暖回填的热力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豆石导热性和蓄热功能不佳,重量较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暖回填的热力石,所述热力石原料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天然硅石20-30份、石墨烯10-20份、高温烧制的烂泥巴25-35份、水泥4-10份。优选的,所述热力石原料按照重量比重分别为:天然硅石22-28份、石墨烯12-18份、高温烧制的烂泥巴28-32份、水泥6-8份。优选的,所述热力石原料按照重量比重分别为:天然硅石22份、石墨烯12份、高温烧制的烂泥巴28份、水泥6份。优选的,所述热力石原料按照重量比重分别为:天然硅石25份、石墨烯15份、高温烧制的烂泥巴30份、水泥7份。优选的,所述热力石原料按照重量比重分别为:天然硅石28份、石墨烯18份、高温烧制的烂泥巴32份、水泥8份。优选的,所述热力石导热系数为0.368-0.400W/m*k。优选的,所述热力石使用时的堆积密度﹤1000kg/m3。优选的,所述热力石1h/吸水率>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天然硅石的含硅量材料的添加,增加热力石中的硅含量,配合石墨烯的添加,提高热力石填充地暖后,地平垫层的导热性,减少了混凝土自身重量;2)本专利技术热力石轻质圆润,内部具有网状微纳孔蓄热功能,在施工中不仅有效保护地暖设施,使用中还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能耗开支,蓄热功能可以带来更舒适的居家环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暖回填的热力石,所述热力石原料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天然硅石20-30份、石墨烯10-20份、高温烧制的烂泥巴25-35份、水泥4-10份。所述热力石原料按照重量比重分别为:天然硅石22-28份、石墨烯12-18份、高温烧制的烂泥巴28-32份、水泥6-8份。所述热力石导热系数为0.368-0.400W/m*k。所述热力石使用时的堆积密度﹤1000kg/m3。所述热力石1h/吸水率>5.0%。实施例1:取以下原料,原料按照重量比重分别为:天然硅石22kg、石墨烯12kg、高温烧制的烂泥巴28kg(烧制温度为800~1000℃),将上述原料通过球磨机研磨成粉状,然后加入水泥6kg,搅拌混合,通过加入成型机中,加工成类似圆形或椭圆的颗粒状。实施例2:取以下原料,原料按照重量比重分别为:天然硅石25kg、石墨烯15kg、高温烧制的烂泥巴30kg(烧制温度为800~1000℃),将上述原料通过球磨机研磨成粉状,然后加入水泥7kg,搅拌混合,通过加入成型机中,加工成类似圆形或椭圆的颗粒状。实施例3:取以下原料,原料按照重量比重分别为:天然硅石28kg、石墨烯18kg、高温烧制的烂泥巴32kg(烧制温度为800~1000℃),将上述原料通过球磨机研磨成粉状,然后加入水泥8kg,搅拌混合,通过加入成型机中,加工成类似圆形或椭圆的颗粒状。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暖回填的热力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石原料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n天然硅石20-30份、石墨烯10-20份、高温烧制的烂泥巴25-35份、水泥4-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暖回填的热力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石原料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天然硅石20-30份、石墨烯10-20份、高温烧制的烂泥巴25-35份、水泥4-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暖回填的热力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石原料按照重量比重分别为:天然硅石22-28份、石墨烯12-18份、高温烧制的烂泥巴28-32份、水泥6-8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暖回填的热力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石原料按照重量比重分别为:天然硅石22份、石墨烯12份、高温烧制的烂泥巴28份、水泥6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暖回填的热力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石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雷年庆佩兰明轩
申请(专利权)人:地王上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