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87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nOn污水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AnOn(循环流缺氧好氧处理)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文献CN204298207U公开了一种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进水管、曝气池、生物过滤池、污泥干化池、诱导结晶反应罐和排水管,污水进水管连接调节池,调节池通过管道连接立体组合平板式格栅池,立体组合平板式格栅池连接污水泵,污水泵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厌氧池、缺氧池和曝气池,曝气池通过管道与生物过滤池下部连接,生物过滤池底部设有泥沙沉淀池,泥沙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污泥干化池,污泥干化池连接排泥管,生物过滤池内泥沙沉淀池上方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上方依次设有粗石英砂层、细石英砂层和活性炭层,生物过滤池顶端通过管道与诱导结晶反应罐底端连接,生物过滤池与诱导结晶反应罐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高压泵,诱导结晶反应罐内设有布药器,布药器通过管道连接钙盐沉淀剂箱,诱导结晶反应罐底部设有结晶沉淀池,结晶沉淀池底部通过管道连接磷酸盐结晶收集箱,磷酸盐结晶收集箱连接磷收集箱,诱导结晶反应罐通过管道连接清水池,清水池连接排水管,清水池通过硝化液回流管和污水泵连接厌氧池。然而,该装置占用空间大,设施成本较高。另外,文献CN109809653A公开了一种中高浓度综合污水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工艺针对进水水质COD浓度:600~800mg/L;BOD浓度:300~400mg/L;TN浓度:70~100mg/L;TP浓度:8~20mg/L的中、高浓度综合污水,采用高效气浮深度预处理→缺氧、厌氧、好氧生化池处理和泥水分离→二段化学除磷加药混凝沉淀→连续砂过滤及出水的工艺处理路线;将连续砂过滤的反洗水作为高效气浮的溶气水进行回用;设计两点加药,分别为高效气浮加药进行深度预处理,对污水中的TP进行初步去除,在混凝阶段加药进一步对TP进行深度去除;深度加药除磷污泥和生化活性污泥分开沉淀,其中生化污泥不受除磷药剂影响生物活性,且能够进行回流至缺氧、厌氧段参与生物反应,而混凝阶段产生的除磷污泥不参与回流,直接排放至污泥处理设施。然而,该工艺所有装置结构复杂,特别是装置制造成本高,且不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且便于维护的AnOn污水处理设备。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采用如下所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AnOn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池体,在池体上设置有污水进口和清水出口,其特征在于:在池体内设置有依序连通的生物预反应区、生物曝气区、空气推流区、沉淀区和生物缺氧除氮区,且生物曝气区、空气推流区、沉淀区和生物缺氧除氮区共同构成污水循坏通道;生物曝气区上部连通除磷反应区,除磷反应区后续连通二次沉淀区,二次沉淀区后续连通过滤区。进一步地,二次沉淀区底部通过回流管路连通生物预反应区。采用这样的结构,设备内污泥量超过需要时可外排处理,设备内污泥量不足时可通过设置的回流管路送入生物预反应区,污泥重新进入系统循环,补充污泥量。作为优选方案,生物曝气区接入压缩空气为曝气反应提供动力。进一步地,除磷反应区、过滤区分别接入压缩空气。为使得设备结构更加紧凑,方便维护,挡板一与挡板二之间的空间作为除磷反应区,挡板一顶部与池体顶部齐平、底部连接池体底壁,挡板二顶部与池体顶部齐平、底部悬空;挡板二与挡板三之间的空间作为二次沉淀区,挡板三顶部与池体顶部齐平、底部连接池体底壁;挡板三与池体外壁之间的空间作为过滤区。为更加方便维护,清水出口设置在过滤区侧壁下部,在过滤区侧壁并位于过滤填料上部设置有反洗水出口。当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填料层污堵时通过曝气反洗系统送入压缩空气,对填料层进行反洗,反洗时间为1-15min,反洗水排入设备外的污水收集系统。作为优选方案,在过滤区设置有石英砂或纤维填料作为过滤填料,填料厚度为400-1000mm,填料粒径为0.5-2mm;在回流管路上设置有污泥循环泵。为使得硝化反硝化反应更加充分,生物预反应区位于生物缺氧除氮区下方,空气推流区位于生物曝气区上方,沉淀区位于生物缺氧除氮区上方,生物预反应区、生物缺氧除氮区、沉淀区位于空气推流区侧方。为使得硝化反硝化反应更加充分,生物预反应区由隔板一和池体壁共同围合而成,隔板一和池体壁之间的间隙作为污水从生物预反应区流至生物曝气区的通道;沉淀区由隔板二、隔板三、隔板四和池体壁共同围合而成,隔板三与隔板四之间的间隙作为污水进入沉淀区的通道,隔板二与隔板三之间的间隙作为污泥回流至空气推流区的通道;生物缺氧除氮区由隔板一、隔板二和池体壁共同围合而成,隔板一与隔板二之间的间隙作为污水从生物缺氧除氮区回流至生物曝气区的通道。作为优选方案,在位于生物缺氧除氮区上方的池体上设置有进水渠,进水渠通过带阀门的管路连通污水进水管。作为优选,隔板二为梯形槽,且梯形槽的上斜边作为沉淀区和生物缺氧除氮区的共同挡边,梯形槽的下斜边作为空气推流区和生物曝气区与生物缺氧除氮区的共同挡边;生物缺氧除氮区设置有满足工艺要求的组合填料;作为优选,组合填料的比表面积大于800m2/m3。作为优选,二次沉淀区中设置有斜板或斜管,使水中悬浮污泥在斜板或斜管中进行沉淀,水沿斜板或斜管中的通道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板/管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采用这样的结构,既增大了沉淀面积,也缩短了沉淀时间,与此同时,板间(管间)的水流也由紊流变为层流,提高了沉淀效率。作为更优选,斜板/管长度为0.6-1.5m,斜板/管与水平面成45~75°安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AnOn污水处理设备,通过挡板和隔板分区,各区域紧凑地布置于池体内,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占地空间小,便于维护等优点。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AnOn污水处理设备,可以在同一池体内实现生物缺氧除氮处理、生物好氧处理、污泥回流、污水回流、气水分离,泥水分离、混凝除磷、澄清、过滤等工序,经过污水进口进入水池的污水依次通过生物预反应区、生物曝气区、空气推流区、沉淀区,生物缺氧除氮区、再次或多次进入生物曝气区实现循环处理,经过进水渠进入水池的污水依次通过生物缺氧除氮区、生物曝气区、空气推流区、沉淀区,并再次或多次进入生物缺氧除氮区实现循环处理,每循环一次,即完成一次污水AO工艺处理,整个流程会完成多次污水AO工艺处理,通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除磷反应池,与投加的除磷药剂充分反应后进入沉淀池,完成泥水分离,上清液进入过滤池进一步去除清液中残留的悬浮物,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省去了污泥回流和污水回流的泵房和设备,使得占地面积大幅减小,降低了建设成本;本专利技术通过曝气提供的动能在水池中不断循环,形成了多次缺氧好氧工艺反应,在好氧生物曝气区、空气推流区进行活性污泥好氧反应,利用微生物对COD、TN及TP进行吸收及降解,氮类污染物(主要是氨氮)通过活性污泥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含硝态氮污水经过沉淀区沉淀固形物后,上部污水进入生物缺氧除氮区中进行反硝化反应;没有充分转变形态的含氮物再循环至好氧生物曝气区、空气推流区经过硝化反应后,继续循环流至生物缺氧除氮区中进行反硝化作用,从而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除去,处理过程中,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nOn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池体(20),在池体(20)上设置有污水进口(11)和清水出口(12),其特征在于:在池体(20)内设置有依序连通的生物预反应区(1)、生物曝气区(3)、空气推流区(2)、沉淀区(4)和生物缺氧除氮区(5),且生物曝气区(3)、空气推流区(2)、沉淀区(4)和生物缺氧除氮区(5)共同构成污水循坏通道;生物曝气区(3)上部连通除磷反应区(6),除磷反应区(6)后续连通二次沉淀区(7),二次沉淀区(7)后续连通过滤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二次沉淀区(7)底部通过回流管路(28)连通生物预反应区(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生物曝气区(3)接入压缩空气为曝气反应提供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除磷反应区(6)、过滤区(8)分别接入压缩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挡板一(22)与挡板二(23)之间的空间作为除磷反应区(6),挡板一(22)顶部与池体(20)顶部齐平、底部连接池体(20)底壁,挡板二(23)顶部与池体(20)顶部齐平、底部悬空;挡板二(23)与挡板三(24)之间的空间作为二次沉淀区(7),挡板三(24)顶部与池体(20)顶部齐平、底部连接池体(20)底壁;挡板三(24)与池体(20)外壁之间的空间作为过滤区(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清水出口(12)设置在过滤区(8)侧壁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洵平陈本寿陈淑艳张永江周炜昊陈卓立周渝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周炜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