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水水体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786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滨水水体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有净化液释放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能够实现净化液的定量准确排放,净化液的排放计量更加准确,其中第一圆滚、第二圆滚的角度为225°,当第一圆滚与第二圆滚同时转动时,其能将药液管进行更好的封闭,第二圆滚下药的同时,第一圆滚处完全封闭,故而药液管内药液的排放量固定,排放更为精准,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净化液进行充分搅拌,漂浮球转动90°后,继续转动将会抬升升降管,升降管处第一出液口处会将固定盒外侧污水自第一出液口处流入固定盒内,对其内净化液进行搅散打混,同时借助凸杆进行充分搅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水水体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环境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滨水水体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滨水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是地球上最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它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生物流发挥过滤器和屏障作用的缓冲带功能,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并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以及其他特殊的保护功能,同时可以发挥稳定湖岸、控制土壤侵蚀的护岸功能。另外,可提供丰富的资源、多用途的娱乐场所和舒适的环境,即经济美学价值。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滨水带被人为的严重破坏。而人类在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知道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对于生态水源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污染,如此下去必将为人类带来极其严重的恶劣影响,因此为了减少人类对于生态水源的破坏,修复并保护水体是必然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除了从源头上根治污水排放问题,在河流中设置水体修复装置是目前对于修复水体污染所采用的有效手段,目前对于污水处理装置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应加快对相关技术的研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滨水水体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尤其是适用于河流、湖泊等的水污染处理,其能够实现对于净化液的准确定量排放,并且排放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充分的搅拌,装置依赖漂浮球的浮力产生运作,节省电能,净化液排放更为合理,适于推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滨水水体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修复装置包括有净化液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液释放装置包括有固定盒、漂浮球、位于固定盒上方的药液管,所述固定盒为中空结构,其固定盒的上方设有通孔,固定盒的下方设有出液孔,所述固定盒内设有转轴,其中转轴为“L”型结构,其转轴的左侧固定有漂浮球,所述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一偏转轮和第二偏转轮,其中第一偏转轮上方设有升降管,所述升降管与药液管相配合,所述升降管为上方开口的圆柱形管体,其一侧设有第一出液口,升降管的底部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固定盒间固定有第一伸缩弹簧,所述升降管的两侧设有开口槽,其中开口槽用于升降管抬升后与第一转动轴相配合,所述药液管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出液口,其中第二出液口与第一出液口相通,所述第二偏转轮的上方设有升降杆,其中升降杆与固定盒之间设有第二伸缩弹簧,所述转轴的一侧、固定盒外侧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上方配合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中央设有第一转动轴,其中第一转动轴与药液管相配合,其内设有第一圆滚,所述升降杆的顶部与第三齿轮配合,所述第三齿轮的中央设有第二转动轴,其中第二转动轴伸入药液管内,其内设有第二圆滚,其中第一圆滚与第二圆滚转动时用以打开和关闭药液管,所述修复装置还包括有箱体、位于箱体上方的药液桶、控制器、电源、水泵,所述电源与控制器、水泵、电机电连接,其中箱体的底部还设有出口,出口处设有挡板与电机,其中药液桶与药液管相连通,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与箱体内壁处转动连接,其中水泵用以向箱体内加入污水,控制器用以控制电机运行以打开挡板处出口,将污水排出,所述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注水:控制器控制水泵工作,向箱体内注入河水或水体,此时箱体底部出口处挡板关闭,箱体内水位逐渐升高;b、净化液释放:当装置静止时,此时漂浮球方向朝下,第一偏转轮及第二偏转轮的本体分别与升降管及升降杆想接触,两突起上升端处横断面与固定盒下底面垂直,此时第一圆滚与药液管、第二圆滚与药液管完全闭合,此时净化液并未释放;当漂浮球受水浮力旋转后,第一偏转轮、第二偏转轮发生偏转,此时其平缓端与升降管、升降杆相抵,第二齿轮在第一齿轮的带动下发生偏转,第一圆滚旋转90°后逐渐打开下方药液管,由此将暂存腔内的药液排出至固定盒内;c、注液:漂浮球转动180°后,此时第一偏转轮、第二偏转轮的上升端将升降管及升降杆均提升,第一圆滚与第二圆滚均发生转动后,第一圆滚管壁下方药液管,第二圆滚打开上方药液管,由此向暂存腔内添加药液;d、排放: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电机运动以打开挡板遮蔽的出口,污水自出口处排出,同时净化液自固定盒底部出液孔排出,混合更加充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偏转轮、第二片转轮包括有本体、沿本体外圆周延伸的突起及位于本体中心的固定孔,其中固定孔与转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突起处包括有平缓端与上升端,其中上升端的半径大于平缓端的半径大于本体的半径。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处还设有凸杆,所述凸杆数量为4-6枚。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设有外接滑竿,其中外接滑竿的一侧设有齿条,用于与第三齿轮相配合。进一步地,第一圆滚、第二圆滚为一端缺失的圆球形结构,其横截面的角度为2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滚及第二圆滚之间设有暂存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液口的长度大于第二出液口的长度,当升降管被抬升后,第一出液口移出固定盒外,将外侧水引致固定盒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能够实现净化液的定量准确排放,净化液的排放计量更加准确,其中第一圆滚、第二圆滚的角度为225°,当第一圆滚与第二圆滚同时转动时,其能将药液管进行更好的封闭,第二圆滚下药的同时,第一圆滚处完全封闭,故而药液管内药液的排放量固定,排放更为精准,同时,本专利技术能够对净化液进行充分搅拌,漂浮球转动90°后,继续转动将会抬升升降管,升降管处第一出液口处会将固定盒外侧污水自第一出液口处流入固定盒内,对其内净化液进行搅散打混,同时借助凸杆进行充分搅拌,使净化液与污水混合更加充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净化液释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升降管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升降管开口槽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升降杆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偏转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偏转轮转动后的动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圆滚、第二圆滚从静止至偏转完成后的动态示意图;图8为图1漂浮球转动90°后的示意图;图9为图1漂浮球转动180°后的示意图。其中,1、固定盒,11、出液孔,2、漂浮球,3、药液管,31、第二出液口,4、转轴,41、第一偏转轮,42、第二偏转轮,43、本体,44、突起,45、平缓端,46、上升端,5、升降管,51、第一出液口,52、第一伸缩弹簧,53、开口槽,6、升降杆,61、第二伸缩弹簧,62、外接滑竿,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81、第一转动轴,82、第一圆滚,9、第三齿轮,91、第二转动轴,92、第二圆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滨水水体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修复装置包括有净化液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液释放装置包括有固定盒、漂浮球、位于固定盒上方的药液管,所述固定盒为中空结构,其固定盒的上方设有通孔,固定盒的下方设有出液孔,所述固定盒内设有转轴,其中转轴为“L”型结构,其转轴的左侧固定有漂浮球,所述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一偏转轮和第二偏转轮,其中第一偏转轮上方设有升降管,所述升降管与药液管相配合,所述升降管为上方开口的圆柱形管体,其一侧设有第一出液口,升降管的底部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固定盒间固定有第一伸缩弹簧,所述升降管的两侧设有开口槽,其中开口槽用于升降管抬升后与第一转动轴相配合,所述药液管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出液口,其中第二出液口与第一出液口相通,所述第二偏转轮的上方设有升降杆,其中升降杆与固定盒之间设有第二伸缩弹簧,所述转轴的一侧、固定盒外侧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上方配合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中央设有第一转动轴,其中第一转动轴与药液管相配合,其内设有第一圆滚,所述升降杆的顶部与第三齿轮配合,所述第三齿轮的中央设有第二转动轴,其中第二转动轴伸入药液管内,其内设有第二圆滚,其中第一圆滚与第二圆滚转动时用以打开和关闭药液管,所述修复装置还包括有箱体、位于箱体上方的药液桶、控制器、电源、水泵,所述电源与控制器、水泵、电机电连接,其中箱体的底部还设有出口,出口处设有挡板与电机,其中药液桶与药液管相连通,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与箱体内壁处转动连接,其中水泵用以向箱体内加入污水,控制器用以控制电机运行以打开挡板处出口,将污水排出,/n所述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a、注水:控制器控制水泵工作,向箱体内注入河水或水体,此时箱体底部出口处挡板关闭,箱体内水位逐渐升高;/nb、净化液释放:当装置静止时,此时漂浮球方向朝下,第一偏转轮及第二偏转轮的本体分别与升降管及升降杆想接触,两突起上升端处横断面与固定盒下底面垂直,此时第一圆滚与药液管、第二圆滚与药液管完全闭合,此时净化液并未释放;当漂浮球受水浮力旋转后,第一偏转轮、第二偏转轮发生偏转,此时其平缓端与升降管、升降杆相抵,第二齿轮在第一齿轮的带动下发生偏转,第一圆滚旋转90°后逐渐打开下方药液管,由此将暂存腔内的药液排出至固定盒内;/nc、注液:漂浮球转动180°后,此时第一偏转轮、第二偏转轮的上升端将升降管及升降杆均提升,第一圆滚与第二圆滚均发生转动后,第一圆滚管壁下方药液管,第二圆滚打开上方药液管,由此向暂存腔内添加药液;/nd、排放: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电机运动以打开挡板遮蔽的出口,污水自出口处排出,同时净化液自固定盒底部出液孔排出,混合更加充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水水体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修复装置包括有净化液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液释放装置包括有固定盒、漂浮球、位于固定盒上方的药液管,所述固定盒为中空结构,其固定盒的上方设有通孔,固定盒的下方设有出液孔,所述固定盒内设有转轴,其中转轴为“L”型结构,其转轴的左侧固定有漂浮球,所述转轴上固定设有第一偏转轮和第二偏转轮,其中第一偏转轮上方设有升降管,所述升降管与药液管相配合,所述升降管为上方开口的圆柱形管体,其一侧设有第一出液口,升降管的底部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固定盒间固定有第一伸缩弹簧,所述升降管的两侧设有开口槽,其中开口槽用于升降管抬升后与第一转动轴相配合,所述药液管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出液口,其中第二出液口与第一出液口相通,所述第二偏转轮的上方设有升降杆,其中升降杆与固定盒之间设有第二伸缩弹簧,所述转轴的一侧、固定盒外侧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上方配合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中央设有第一转动轴,其中第一转动轴与药液管相配合,其内设有第一圆滚,所述升降杆的顶部与第三齿轮配合,所述第三齿轮的中央设有第二转动轴,其中第二转动轴伸入药液管内,其内设有第二圆滚,其中第一圆滚与第二圆滚转动时用以打开和关闭药液管,所述修复装置还包括有箱体、位于箱体上方的药液桶、控制器、电源、水泵,所述电源与控制器、水泵、电机电连接,其中箱体的底部还设有出口,出口处设有挡板与电机,其中药液桶与药液管相连通,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与箱体内壁处转动连接,其中水泵用以向箱体内加入污水,控制器用以控制电机运行以打开挡板处出口,将污水排出,
所述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注水:控制器控制水泵工作,向箱体内注入河水或水体,此时箱体底部出口处挡板关闭,箱体内水位逐渐升高;
b、净化液释放:当装置静止时,此时漂浮球方向朝下,第一偏转轮及第二偏转轮的本体分别与升降管及升降杆想接触,两突起上升端处横断面与固定盒下底面垂直,此时第一圆滚与药液管、第二圆滚与药液管完全闭合,此时净化液并未释放;当漂浮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园磊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至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