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机的废气余热回收加温槽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82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4
一种燃烧机的废气余热回收加温槽液,包括回收装置本体,所述回收装置本体一侧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第一过滤气室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气室内设有多个竖向设置的第一过滤板,所述进气口正对的第一过滤气室壁上部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喷淋室连通,所述喷淋室顶部固定有喷淋头和挡板,所述挡板下部与喷淋室底部留有间隙,所述挡板侧边与喷淋室侧壁留有间隙,所述挡板正对的喷淋室侧壁上部开设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第一过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过气管道底部伸入水箱底部,所述喷淋室底部开设有漏孔,所述漏孔与喷淋室下部的水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燃烧机的废气进行余热回收,且更加环保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机的废气余热回收加温槽液
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燃烧机的废气余热回收加温槽液。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仍然存在着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态环境压力大的主要问题,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作为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标主要依靠工业领域。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中国,工业是主要的耗能领域,也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左右。除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外,工业余热利用率低,能源(能量)没有得到充分综合利用是造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至少50%的工业耗能以各种形式的余热被直接废弃。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机的废气余热回收加温槽液,包括回收装置本体,所述回收装置本体一侧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第一过滤气室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气室内设有多个竖向设置的第一过滤板,所述进气口正对的第一过滤气室壁上部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喷淋室连通,所述喷淋室顶部固定有喷淋头和挡板,所述挡板下部与喷淋室底部留有间隙,所述挡板侧边与喷淋室侧壁留有间隙,所述挡板正对的喷淋室侧壁上部开设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第一过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过气管道底部伸入水箱底部,所述喷淋室底部开设有漏孔,所述漏孔与喷淋室下部的水箱连通,所述水箱固定有第二过滤板,所述水箱底部固定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有第一过水管道,所述第一过水管道与喷淋室内的喷淋头连接,所述水箱上部设有排气口。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优选地,所述漏孔和第一过气管道位于第二过滤板一侧,所述水泵位于第二过滤板另一侧。优选地,所述回收装置本体内设有保温隔热层和防腐蚀层。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过滤板之间留有间隙,且多个所述第一过滤板之间互相平行。优选地,所述漏孔下部固定有弹性阻水环,所述弹性阻水环的孔径小于漏孔孔径。优选地,所述第三进气口高于挡板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所述漏孔和第一过气管道位于第二过滤板一侧,所述水泵位于第二过滤板另一侧,废气从第二进气口进入喷淋室,喷淋头喷出水雾对废气进行吸热和除尘,一部分灰尘杂物会落在下部的液面上随后从漏孔流入水箱内,另一部分灰尘杂物随第一过气管进入水箱内,灰尘杂物被第二过滤板分隔开不会对水泵造成影响;2.所述回收装置本体内设有保温隔热层和防腐蚀层,能够对进入回收装置本体呢的废气进行热回收,避免废气的余热散失,且能够避免装置本体被废气腐蚀;3.所述漏孔下部固定有弹性阻水环,所述弹性阻水环的孔径小于漏孔孔径。正常状态时,弹性阻水环的孔径过水效率足够,使得喷淋室内的液面位于挡板与喷淋室底板之间,所述第三进气口高于挡板底部,当喷淋室下部的水面漫过挡板下部的间隙时,由于气体不断进入喷淋室内,喷淋室内气压变大,从而增加了对阻水环的压力,阻水环产生变形使得阻水环孔径变大,从而提高废水通过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漏孔结构图。附图标记:1、第一进气口;2、回收装置本体;3、保温隔热层;4、第一过滤板;5、防腐蚀层;6、第二进气口;7、喷淋头;8、第一过水管道;9、挡板;10、喷淋室;11、第一过滤气室;12、水箱;13、漏孔;14、第二过滤板;15、第一过气管道;16、水泵;17、排气口;18、弹性阻水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燃烧机的废气余热回收加温槽液,包括回收装置本体2,所述回收装置本体2一侧开设有第一进气口1,所述进气口与第一过滤气室11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气室11内设有多个竖向设置的第一过滤板4,所述进气口正对的第一过滤气室11壁上部开设有第二进气口6,所述第二进气口6与喷淋室10连通,所述喷淋室10顶部固定有喷淋头7和挡板9,所述挡板9下部与喷淋室10底部留有间隙,所述挡板9侧边与喷淋室10侧壁留有间隙,所述挡板9正对的喷淋室10侧壁上部开设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第一过气管道15连接,所述第一过气管道15底部伸入水箱12底部,所述喷淋室10底部开设有漏孔13,所述漏孔13与喷淋室10下部的水箱12连通,所述水箱12固定有第二过滤板14,所述水箱12底部固定有水泵16,所述水泵16连接有第一过水管道8,所述第一过水管道8与喷淋室10内的喷淋头7连接,所述水箱12上部设有排气口17。所述漏孔13和第一过气管道15位于第二过滤板14一侧,所述水泵16位于第二过滤板14另一侧,废气从第二进气口6进入喷淋室10,喷淋头7喷出水雾对废气进行吸热和除尘,一部分灰尘杂物会落在下部的液面上随后从漏孔13流入水箱12内,另一部分灰尘杂物随第一过气管进入水箱12内,灰尘杂物被第二过滤板14分隔开不会对水泵16造成影响。所述回收装置本体2内设有保温隔热层3和防腐蚀层5,能够对进入回收装置本体2呢的废气进行热回收,避免废气的余热散失,且能够避免装置本体被废气腐蚀。多个所述第一过滤板4之间留有间隙,且多个所述第一过滤板4之间互相平行,能够对进入第一过滤气室11的废气进行初步过滤,能够有效将废气内较大的灰尘杂物过滤掉,避免对漏孔13和第一过气管道15造成堵塞。所述漏孔13下部固定有弹性阻水环18,所述弹性阻水环18的孔径小于漏孔13孔径。正常状态时,弹性阻水环18的孔径过水效率足够,使得喷淋室10内的液面位于挡板9与喷淋室10底板之间,所述第三进气口高于挡板9底部,当喷淋室10下部的水面漫过挡板9下部的间隙时,由于气体不断进入喷淋室10内,喷淋室10内气压变大,从而增加了对阻水环的压力,阻水环产生变形使得阻水环孔径变大,从而提高废水通过效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将废气从第一进气口1通入,废弃通过第一进气口1进入第一过滤气室11,废气经过第一过滤板4过滤掉较大的灰尘杂物,废气经过第二进气口6进入喷淋室10内,喷淋头7喷出水雾对废气进行吸热去除杂物,水雾降落到喷淋室10下部从漏孔13流入水箱12,喷淋室10下部的液面位于挡板9下部和喷淋室10底板之间,废气经过挡板9下部与液面之间的间隙从第三进气口进入第一过气管道15,废气从第二过气管道进入水箱12内,第一过气管道15下部的开口位于水箱12的液面内,从而使得废气经过水洗,进一步取出杂质和余热,最后废气从排气口17排出,水泵16将水泵16送到喷淋头7出喷淋。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修改、等同变化、改进等,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机的废气余热回收加温槽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装置本体,所述回收装置本体一侧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第一过滤气室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气室内设有多个竖向设置的第一过滤板,所述进气口正对的第一过滤气室壁上部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喷淋室连通,所述喷淋室顶部固定有喷淋头和挡板,所述挡板下部与喷淋室底部留有间隙,所述挡板侧边与喷淋室侧壁留有间隙,所述挡板正对的喷淋室侧壁上部开设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第一过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过气管道底部伸入水箱底部,所述喷淋室底部开设有漏孔,所述漏孔与喷淋室下部的水箱连通,所述水箱固定有第二过滤板,所述水箱底部固定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有第一过水管道,所述第一过水管道与喷淋室内的喷淋头连接,所述水箱上部设有排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机的废气余热回收加温槽液,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装置本体,所述回收装置本体一侧开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第一过滤气室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气室内设有多个竖向设置的第一过滤板,所述进气口正对的第一过滤气室壁上部开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喷淋室连通,所述喷淋室顶部固定有喷淋头和挡板,所述挡板下部与喷淋室底部留有间隙,所述挡板侧边与喷淋室侧壁留有间隙,所述挡板正对的喷淋室侧壁上部开设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第一过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过气管道底部伸入水箱底部,所述喷淋室底部开设有漏孔,所述漏孔与喷淋室下部的水箱连通,所述水箱固定有第二过滤板,所述水箱底部固定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有第一过水管道,所述第一过水管道与喷淋室内的喷淋头连接,所述水箱上部设有排气口。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果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扬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