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64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包括主架、可调节转动连接于主架上的背靠组件、与主架可拆卸固定连接的脚架和可调节转动连接于脚架上的坐垫组件,所述主架和脚架上设置有供背靠组件和坐垫组件搭接实现角度调节的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开设于主架和脚架上的调节槽、固定卡接于调节槽内的连接片和与连接片固定扣和的限位挡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结构强度高、调节方便,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哑铃凳的双向调节,而且有效的避免了因调节槽处应力集中导致主架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
本技术属于健身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大量的体力劳动由自动化装置所承担,人们用脑越来越多,用体力越来越少,为了保持健康和体能,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最为常见的健身项目是跑步和快走,跑步和快走对心肺等脏器以及下肢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对于上肢的锻炼作用却不大。为了使上肢得到锻炼,以保持完美的体形并预防肩颈劳损等疾病的发生,许多人进行哑铃运动时,一般会借助于哑铃凳。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通过在哑铃凳的支架架体上焊接限位扣片然后通过设置在主架底部的限位管卡接在不同的限位扣片上进行哑铃凳的角度调节,该种结构在架体上焊接限位扣片不仅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步骤,而且还需要保证限位扣片的结构强度避免在使用中限位扣片变形或是脱落,因此直接在主架的钢管上开槽可以有效地减少生产工序而且不会产生变形脱落的问题,但是由于将支撑杆顶接在钢管的槽内,开槽处产生的应力很大,长时间使用后会使架体变形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通过在背靠组件和坐垫组件底部均设置可以调节角度的调节装置,可以实现哑铃凳的双向折叠,通过在主架上开设一个用于搭接支撑杆的调节槽,并在调节槽内设置一个可以对调节槽加强的加强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包括主架、可调节转动连接于主架上的背靠组件、与主架可拆卸固定连接的脚架和可调节转动连接于脚架上的坐垫组件,所述主架和脚架上设置有供背靠组件和坐垫组件搭接实现角度调节的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开设于主架和脚架上的调节槽、固定卡接于调节槽内的连接片和与连接片固定扣和的限位挡片。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包括呈“V”型的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一侧延伸路径上且带有搭接槽的第二连接部和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另一侧且与第一连接部呈折角的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主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上开设有配合限位挡片扣合的连接孔,所述限位挡片内部轮廓与连接片的外轮廓相同且限位挡片上固定设置有可以包覆第二连接部的限位部,限位挡片与第一连接部同轴开设有螺纹孔。进一步的,所述背靠组件与坐垫组件的结构相同,背靠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主架上的支撑架、固定设置于支撑架上的背靠垫和转动连接于支撑架中部的支撑立杆,支撑立杆底部设置有支撑横杆,支撑横杆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面积的条纹。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挡片底部均匀布设有若干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脚架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底部开设有防滑纹。进一步的,所述主架上的调节槽数量为5个,脚架上的调节槽数量为2个,背靠组件与坐垫组件所成的夹角范围为60°~180°。本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通过在背靠组件和坐垫组件底部均设置可以调节角度的调节装置,可以实现哑铃凳的双向折叠,进而实现不同使用者对哑铃凳的角度调节需求,通过在主架上开设一个用于搭接支撑杆的调节槽,并在调节槽内设置一个可以对调节槽加强的加强装置,可以有效的保证主架的结构强度。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结构强度高、调节方便,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哑铃凳的双向调节,而且有效的避免了因调节槽处应力集中导致主架损坏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中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中限位挡片的结构示意图(1);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中限位挡片的结构示意图(2)。图中,1-主架;2-背靠组件;21-支撑架;22-背靠垫;23-支撑立杆;24-支撑横杆;3-脚架;31-支撑座;32-防滑纹;4-坐垫组件;5-调节槽;6-连接片;61-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3-第三连接部;64-搭接槽;65-连接孔;7-限位挡片;71-限位部;72-加强筋;8-螺纹孔;9-角度调节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参照图1-图4所示的,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的结构示意图、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限位挡片的结构示意图(1)和(2),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包括主架1、可调节转动连接于主架1上的背靠组件2、与主架1可拆卸固定连接的脚架3和可调节转动连接于脚架3上的坐垫组件4,通过在背靠组件2和坐垫组件4底部均设置可以调节角度的调节装置,可以实现哑铃凳的双向折叠,进而实现不同使用者对哑铃凳的角度调节需求,脚架3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座31,支撑座31底部开设有防滑纹32,设置支撑座31可以增强脚架3的受力面积使脚架3的稳定性更好,在脚架3底部设置防滑纹32可以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哑铃凳打滑,主架1和脚架3上设置有供背靠组件2和坐垫组件4搭接实现角度调节的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开设于主架1和脚架3上的调节槽5、固定卡接于调节槽5内的连接片6和与连接片6固定扣和的限位挡片7主架1上的调节槽5数量为5个,脚架3上的调节槽5数量为2个,背靠组件2与坐垫组件4所成的夹角范围为60°~180°,上述角度可以实现仰卧起坐运动、哑铃运动以及腰部锻炼的相关运动。连接片6包括呈“V”型的第一连接部61、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61一侧延伸路径上且带有搭接槽64的第二连接部62和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61另一侧且与第一连接部61呈折角的第三连接部63,第三连接部63与主架1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63上开设有配合限位挡片7扣合的连接孔65,限位挡片7内部轮廓与连接片6的外轮廓相同且限位挡片7上固定设置有可以包覆第二连接部62的限位部71,限位挡片7底部均匀布设有若干加强筋72,设置有加强筋72可以使限位挡片7的结构强度更高,进一步增强产品的结构稳定性,限位挡片7与第一连接部61同轴开设有螺纹孔8,通过将连接片6固定在主架1的调节槽5内,然后将限位挡片7覆盖扣合与连接片6上表面,使连接片6和限位挡片7形成一个支撑,有效的避免了主架1支撑点位置的应力集中。背靠组件2与坐垫组件4的结构相同,背靠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于主架1上的支撑架21、固定设置于支撑架21上的背靠垫22和转动连接于支撑架21中部的支撑立杆23,支撑立杆23底部设置有支撑横杆24,支撑横杆24表面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包括主架、可调节转动连接于主架上的背靠组件、与主架可拆卸固定连接的脚架和可调节转动连接于脚架上的坐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和脚架上设置有供背靠组件和坐垫组件搭接实现角度调节的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开设于主架和脚架上的调节槽、固定卡接于调节槽内的连接片和与连接片固定扣合的限位挡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包括主架、可调节转动连接于主架上的背靠组件、与主架可拆卸固定连接的脚架和可调节转动连接于脚架上的坐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和脚架上设置有供背靠组件和坐垫组件搭接实现角度调节的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开设于主架和脚架上的调节槽、固定卡接于调节槽内的连接片和与连接片固定扣合的限位挡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向调节的哑铃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呈“V”型的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一侧延伸路径上且带有搭接槽的第二连接部和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另一侧且与第一连接部呈折角的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主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上开设有配合限位挡片扣合的连接孔,所述限位挡片内部轮廓与连接片的外轮廓相同且限位挡片上固定设置有可以包覆第二连接部的限位部,限位挡片与第一连接部同轴开设有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泽邦刘森平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大邦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