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7752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丝网骨架管的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钢丝的表面涂刷除油剂;S2,对钢丝进行第一次水冲洗;S3,对钢丝进行第一次干燥;S4,对钢丝进行擦除除锈;S5,在钢丝表面涂刷除锈剂;S6,对钢丝进行第二次水冲洗;S7,对钢丝进行第二次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较好的进行除油除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丝网骨架管的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钢丝网骨架管是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的一个行业叫法简称,是一款改良过的新型的钢骨架塑料复合管。这种管材是用过塑后的高强度钢丝交叉纺织成网做骨架和热塑性塑料聚乙烯熔合而成,钢丝缠绕网作为聚乙烯塑料管的骨架增强体,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芯管基体,采用高性能的HDPE改性粘结树脂将钢丝骨架与内、外层高密度聚乙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之具有优良的复合效果。因为有了高强度钢丝增强体被包覆在连续热塑性塑料之中,因此这种复合管克服了钢管和塑料管各自的缺点,而又保持了钢管和塑料管各自的优点。钢丝网骨架管先进的生产工艺拥有更高的耐压性能和优良的柔性,适用于长距离埋地用供水、输气管道系统,常见消防工程、市政工程、农村高压自来水用输水管。钢丝网骨架管采用的管件是聚乙烯电熔管件。连接时,利用管件内部发热体将管材外层塑料与管件内层塑料熔融,把管材与管件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其中钢丝网骨架在复合到芯管基体外侧的时候,通常是具有两组钢丝,分别前后,以反向缠绕的形式到芯管基体上,从而形成了网格状。在该使用前期的准备工序中,钢丝首先都是很长的长度,然后经过除锈和除油(虽然钢丝网上涂有防锈油,但从生产出来、运输、保存等过程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还是会有部分生锈的情况)后进行过塑,再分成小盘装到缠绕机上生产管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旨在达到除油除锈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钢丝的表面涂刷除油剂;S2,对钢丝进行第一次水冲洗;S3,对钢丝进行第一次干燥;S4,对钢丝进行擦除除锈;S5,在钢丝表面涂刷除锈剂;S6,对钢丝进行第二次水冲洗;S7,对钢丝进行第二次干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油剂包括水与丙二醇甲醚、乙二醇叔丁基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油剂包括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或三聚磷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1前对钢丝进行高频加热后高温除油,再进行风冷冷却至常温。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锈剂包括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绿原酸或水杨酸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与甘油和水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对所述S1至S7中进行除锈的结构包括有一组干处理组件和两组湿处理组件,两组所述湿处理组件位于所述干处理组件的两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湿处理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溶液槽、冲洗龙头、擦拭滚筒以及热风干筒,位于所述干处理组件上游的所述湿处理组件中的所述热风干筒位于所述溶液槽与所述干处理组件之间,位于所述干处理组件下游的所述湿处理组件中的所述溶液槽位于所述热风干筒与所述干处理组件之间;所述溶液槽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浸湿辊、第二浸湿辊、第三浸湿辊以及第四浸湿辊,所述第一浸湿辊的直径等于所述第四浸湿辊的直径,所述第二浸湿辊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三浸湿辊的直径,且所述第一浸湿辊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浸湿辊的直径,所述第二浸湿辊和所述第四浸湿辊的底部均位于所述溶液槽的开口中,顶部均高于所述溶液槽开口的顶部,所述第二浸湿辊抵触于所述第一浸湿辊的底部,所述第四浸湿辊抵触于所述第三浸湿辊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浸湿辊位于所述第三浸湿辊的上游;所述擦拭滚筒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擦拭筒、第二擦拭筒、第三擦拭筒以及第四擦拭筒,所述第一擦拭筒呈竖直状贴合于钢丝的X侧,所述第二擦拭筒呈水平状贴合于钢丝的Y侧,所述第三擦拭筒呈竖直状贴合于钢丝的-X侧,所述第四擦拭筒呈水平状贴合于钢丝的-Y侧;所述热风干筒呈水平状,且钢丝穿过所述热风干筒,所述热风干筒外接有风干风机,所述风干风机上设置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呈倾斜状连通于所述热风干筒的一端,且所述通风管中设置有电加热管。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干处理组件包括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水平转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轴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第三主动齿轮以及第四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三主动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的直径;依次转动设置的第一摩擦筒、第二摩擦筒、第三摩擦筒以及第四摩擦筒,所述第一摩擦筒、所述第二摩擦筒、所述第三摩擦筒以及所述第四摩擦筒的内径和外径均相等,所述第一摩擦筒贴合于钢丝的Y侧,所述第二摩擦筒贴合于钢丝的X侧,所述第三摩擦筒贴合于钢丝的-X侧,所述第四摩擦筒贴合于钢丝的-Y侧;所述第一摩擦筒、所述第二摩擦筒、所述第三摩擦筒以及所述第四摩擦筒的中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三从动齿轮以及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相啮合的第四从动齿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的顶部竖直设置有四个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的顶部设置有水平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中部竖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水平设置有连接筒,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架上;所述驱动轴包括有间隔交错设置的若干段硬质轴部和软轴部,每段所述硬质轴部均活动穿过一所述连接筒,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以及所述第四主动齿轮分别连接四段所述软轴部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两侧的两个所述连接筒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向下呈C字形或圆筒形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摩擦筒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还包括有开口向上呈U字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向上呈C字形或圆筒形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摩擦筒的两端或所述第三摩擦筒的两端或所述第四摩擦筒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具有设定间隔;所述支架上水平设置有四根第一支撑轨,与所述第二摩擦筒连接的所述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三摩擦筒连接的所述连接部分别活动套接于两根所述第一支撑轨上;所述支架上竖直设置有四根第二支撑轨,四根所述第二支撑轨竖直活动穿过与所述第四摩擦筒连接的所述连接部的底部;所述支架上水平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往复活动的第二缸体,所述驱动杆的两侧分别铰接设置有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自由端和与所述第二摩擦筒连接的所述连接部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的自由端和与所述第三摩擦筒连接的所述连接部的底部铰接,所述驱动杆的顶部铰接设置有第三铰接杆,所述第三铰接杆的自由端和与所述第四摩擦筒连接的所述连接部的底部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以及所述第三铰接杆的铰接端均位于自由端的上游或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在钢丝的表面涂刷除油剂;/nS2,对钢丝进行第一次水冲洗;/nS3,对钢丝进行第一次干燥;/nS4,对钢丝进行擦除除锈;/nS5,在钢丝表面涂刷除锈剂;/nS6,对钢丝进行第二次水冲洗;/nS7,对钢丝进行第二次干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钢丝的表面涂刷除油剂;
S2,对钢丝进行第一次水冲洗;
S3,对钢丝进行第一次干燥;
S4,对钢丝进行擦除除锈;
S5,在钢丝表面涂刷除锈剂;
S6,对钢丝进行第二次水冲洗;
S7,对钢丝进行第二次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剂包括水与丙二醇甲醚、乙二醇叔丁基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剂包括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或三聚磷酸钠溶液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前对钢丝进行高频加热后高温除油,再进行风冷冷却至常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锈剂包括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绿原酸或水杨酸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与甘油和水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S1至S7中进行除锈的结构包括有一组干处理组件和两组湿处理组件,两组所述湿处理组件位于所述干处理组件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处理组件包括依次排布的溶液槽(1)、冲洗龙头(2)、擦拭滚筒以及热风干筒(3),位于所述干处理组件上游的所述湿处理组件中的所述热风干筒(3)位于所述溶液槽(1)与所述干处理组件之间,位于所述干处理组件下游的所述湿处理组件中的所述溶液槽(1)位于所述热风干筒(3)与所述干处理组件之间;
所述溶液槽(1)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浸湿辊(4)、第二浸湿辊(5)、第三浸湿辊(6)以及第四浸湿辊(7),所述第一浸湿辊(4)的直径等于所述第四浸湿辊(7)的直径,所述第二浸湿辊(5)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三浸湿辊(6)的直径,且所述第一浸湿辊(4)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浸湿辊(5)的直径,所述第二浸湿辊(5)和所述第四浸湿辊(7)的底部均位于所述溶液槽(1)的开口中,顶部均高于所述溶液槽(1)开口的顶部,所述第二浸湿辊(5)抵触于所述第一浸湿辊(4)的底部,所述第四浸湿辊(7)抵触于所述第三浸湿辊(6)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浸湿辊(4)位于所述第三浸湿辊(6)的上游;
所述擦拭滚筒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擦拭筒(8)、第二擦拭筒(9)、第三擦拭筒(10)以及第四擦拭筒(11),所述第一擦拭筒(8)呈竖直状贴合于钢丝的X侧,所述第二擦拭筒(9)呈水平状贴合于钢丝的Y侧,所述第三擦拭筒(10)呈竖直状贴合于钢丝的-X侧,所述第四擦拭筒(11)呈水平状贴合于钢丝的-Y侧;
所述热风干筒(3)呈水平状,且钢丝穿过所述热风干筒(3),所述热风干筒(3)外接有风干风机(12),所述风干风机(12)上设置有通风管(13),所述通风管(13)呈倾斜状连通于所述热风干筒(3)的一端,且所述通风管(13)中设置有电加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管材内层粘接钢丝的除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处理组件包括有,
支架(14),所述支架(14)上水平转动设置有驱动轴(15),所述驱动轴(15)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16);
所述驱动轴(15)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17)、第二主动齿轮(18)、第三主动齿轮(19)以及第四主动齿轮(20),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7)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8)的直径,所述第三主动齿轮(19)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20)的直径,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8)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19)的直径;
依次转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见君徐菲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宜硕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