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松质骨重建可扩张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442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松质骨重建可扩张假体,包括圈状的主体和单向扩张组件;主体的侧壁形成有缝隙;单向扩张组件包括位于主体的内部且设置在缝隙两侧的第一扩张件和第二扩张件,设置在第一扩张件和第二扩张件之间并将两者的相对运动限定为相对背向运动的单向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单向扩张组件使得圈状的主体能够被单向扩张撑开,主体的外表面与髓腔压紧配合,从而使得假体在股骨髓腔内获得压配固定,远期可以获得骨长入;主体的表面上形成多孔结构,能够使得重建假体可获得长期生物固定基础,提高远期股骨‑重建假体的固定强度,减少远期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提高骨水泥股骨柄初始固定效果,提高骨水泥股骨假体翻修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松质骨重建可扩张假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松质骨重建可扩张金属圈状假体,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各种终末期髋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治疗各种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方法。由于松动或磨损导致的严重骨溶解、应力遮挡、假体周围感染、多次手术史、骨质疏松、取出原假体或残留骨水泥时穿孔或开窗造成医源性骨缺损等原因,使得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侧常面临不同程度的骨缺损。而重建难点就在于股骨侧常存在严重骨缺损,同时翻修术中股骨常合并近端解剖重塑,比如内翻或者后倾重塑。因此,股骨侧骨缺损重建策略是基于骨缺损的严重程度、剩余的骨量和质量及解剖重塑变化情况而确定的。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股骨侧骨缺损的分型,其中最广泛使用的分型是Paprosky分型,该分型考虑了骨缺损部位(干骺端或骨干)、近端股骨的剩余骨量及支撑作用、可用于远端固定的骨干峡部长度三个因素。医生根据该分型能客观地评估股骨骨缺损,并根据缺损分型选择合适的重建方法。对于严重的股骨骨缺损,尤其是髓腔形成向下方扩大的喇叭形结构或股骨髓腔扩大膨胀呈烟囱管型(stove-pipe)导致无骨干峡部用于股骨柄固定的骨缺损情况,目前可选择组配锥形带脊钛柄、打压植骨术、近端股骨异体骨-假体复合物和近端股骨置换等传统重建方法。组配锥形带脊钛柄术后早期假体下沉的发生比例较高,术中或术后骨折的风险增加,还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应力遮挡、有效固定长度不足和假体固定不牢靠等一系列并发症。近端股骨异体骨-假体复合物存在疾病传播、移植骨吸收和不愈合、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和感染等潜在风险。近端股骨置换脱位率较高而长期生存率较低,只适合作为处理老年低活动量患者同时合并大量严重骨缺损的一种权宜之计。打压植骨虽然在理论上有重建患者骨量的可能,但是术中骨折、术后假体下沉等风险较高,且有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比较耗时、疾病传播风险、植骨吸收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松质骨重建可扩张金属圈状假体,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增强骨水泥在硬化髓腔内的微绞锁能力,提高骨水泥假体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松质骨重建可扩张假体,包括圈状的主体和单向扩张组件;所述主体的侧壁形成有缝隙;所述单向扩张组件包括位于主体的内部且设置在所述缝隙两侧的第一扩张件和第二扩张件,形成在所述第一扩张件和第二扩张件之间并将两者的相对运动限定为相对背向运动的单向限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张件和第二扩张件分别为第一单向齿和第二单向齿,所述第一单向齿形成于所述缝隙一侧的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单向齿上的各个齿牙尖部均指向缝隙,所述第二单向齿固定在缝隙另一侧的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二单向齿上的各个齿牙尖部均背离缝隙,所述第二单向齿上的齿牙与第一单向齿上的齿牙相咬合构成单向限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弧形体和第二弧形体,所述第一弧形体和第二弧形体的侧端面之间形成所述缝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表面上均形成有多孔结构;所述主体的内部具有实心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结构为类骨小梁多孔结构,孔径为800μm±200μm,孔隙率为50%~8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的内表面呈中空管状,内径为0.8cm~6cm,所述主体的外表面的横切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主体的冠状面切面为矩形或者梯形,所述主体的高度为1cm~10cm,厚度为1mm~2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采用3D打印成型,材料为钛合金或钽金属等材料。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松质骨重建可扩张假体,包括圈状的主体和单向扩张组件;主体的侧壁形成有缝隙;单向扩张组件包括第一扩张件、第二扩张件以及设置在第一扩张件和第二扩张件之间并将两者的相对运动限定为相对背向运动的单向限位结构;单向扩张组件使得圈状的主体能够被单向扩张撑开,主体的外表面与髓腔压紧配合,从而使得假体在股骨髓腔内获得压配固定,远期可以获得骨长入;另外,主体的表面上形成多孔结构,主体的外表面的多孔结构可获得骨长入,使得重建假体可获得长期生物固定基础,提高远期股骨-重建假体的固定强度,减少远期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骨水泥可渗入主体的内表面的多孔结构内,骨水泥在主体的内表面和骨水泥股骨假体之间形成微绞锁,提高骨水泥股骨柄初始固定效果,提高骨水泥股骨假体翻修的成功率,本技术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骨水泥假体重建疗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松质骨重建可扩张假体,包括圈状的主体1和单向扩张组件;主体1的侧壁形成有缝隙2;单向扩张组件包括位于主体1的内部且设置在缝隙两侧的第一扩张件3和第二扩张件4,形成在第一扩张件3和第二扩张件4之间并将两者的相对运动限定为相对背向运动的单向限位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图4所示,第一扩张件3和第二扩张件4分别为第一单向齿和第二单向齿,第一单向齿形成于缝隙一侧的主体1上,第一单向齿上的各个齿牙尖部均朝向缝隙,第二单向齿固定在缝隙另一侧的主体1上,第二单向齿上的各个齿牙尖部均背离缝隙,第二单向齿上的齿牙与第一单向齿上的齿牙相咬合构成单向限位结构。当施加外力驱动第一单向齿和第二单向齿相向运动时,第一单向齿上的齿牙与第二单向齿上的齿牙咬合越紧,即第一单向齿和第二导向齿的相向运动被锁止,当施加外力驱动第一导向齿和第二单向齿背向运动时,第一单向齿和第二单向齿的齿牙之间能够相对背向滑移运动,使得缝隙被撑开变大,即实现主体1的外表面的可扩张性,保证主体1的外表面与股骨髓腔内壁之间的压紧配合,远期可以获得骨长入。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单向齿和第二单向齿的宽度为主体1高度的20%~100%。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主体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弧形体11和第二弧形体12,第一弧形体11和第二弧形体12的侧端面之间形成缝隙2,以方便假体的扩张。需要理解的是,主体1的结构不局限于此,主体1本身也可发生适度扩张。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主体1的表面形成有多孔结构,骨水泥可渗入主体1的内表面的多孔结构内,骨水泥在主体1的内表面和骨水泥股骨假体之间形成微绞锁,提高骨水泥柄初始固定效果;主体1的外表面与股骨髓腔的内壁压紧配合,以期远期获得骨长入;外表面上的多孔结构内可喷涂人工骨或者促进骨长入的涂层材料,从而刺激骨整合到多孔表面中;或者,内表面和外表面上的多孔结构内填充抗生素药物或者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松质骨重建可扩张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圈状的主体和单向扩张组件;所述主体的侧壁形成有缝隙;所述单向扩张组件包括位于主体的内部且设置在所述缝隙两侧的第一扩张件和第二扩张件,形成在所述第一扩张件和第二扩张件之间并将两者的相对运动限定为相对背向运动的单向限位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松质骨重建可扩张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圈状的主体和单向扩张组件;所述主体的侧壁形成有缝隙;所述单向扩张组件包括位于主体的内部且设置在所述缝隙两侧的第一扩张件和第二扩张件,形成在所述第一扩张件和第二扩张件之间并将两者的相对运动限定为相对背向运动的单向限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松质骨重建可扩张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张件和第二扩张件分别为第一单向齿和第二单向齿,所述第一单向齿形成于所述缝隙一侧的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单向齿上的各个齿牙尖部均指向缝隙,所述第二单向齿固定在缝隙另一侧的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二单向齿上的各个齿牙尖部均背离缝隙,所述第二单向齿上的齿牙与第一单向齿上的齿牙相咬合构成单向限位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松质骨重建可扩张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弧形体和第二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一新黄勇杨德金唐浩邵宏翊王彩梅苏永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积水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