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736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8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及方法,涉及产煤技术领域,能够从粗煤泥中回收精煤,以提高精煤产量。系统包括粗煤泥通道、脱水单元、输送通道、筛分单元和精煤通道,脱水单元与粗煤泥通道和输送通道连通;筛分单元与输送通道和精煤通道连通。方法包括:粗煤泥通过脱水单元的高速旋转脱水处理成脱水煤泥;脱水煤泥进入筛分单元与分散液混合,使脱水煤泥中不同粒径的颗粒均匀分散;颗粒均匀分散的脱水煤泥通过筛分单元高速旋转筛分出精煤;精煤通过精煤通道输出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本公开的粗煤泥先经过脱水单元脱水处理之后再经过筛分单元筛分处理,从而实现了以脱泥环节产生的粗煤泥为原料回收精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及方法
本公开涉及产煤领域,尤其涉及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入选原煤中煤泥的含量也逐渐增多。目前,在选煤工艺中常用的选煤方法包括重介、跳汰和浮选。在实际的生产中从重选到浮选还要经过脱水和脱泥等环节,由此损失精煤和粗煤。由于煤泥在浮选过程中极易损失粗煤和精煤,一般采用粗煤泥分选机进行粗煤泥分选,粗煤泥分选机产生两种产品:一种是精煤,灰分低、价值大,是选煤厂的主要产品;一种是尾矿产品,灰分较高、价值较低,是选煤厂的副产品。上述常规粗煤泥分选设备仅能分选出精煤和尾矿产品,无法分选出粗煤,故而需要研究出一种煤泥再次回收粗煤和精煤的工艺,以期提高粗精煤产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及方法,粗煤泥先经过脱水单元脱水处理之后再经过筛分单元筛分处理,从而实现了以脱泥环节产生的粗煤泥为原料回收精煤,提高精煤产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包括粗煤泥通道、脱水单元、输送通道、筛分单元和精煤通道,其中:所述脱水单元的进泥端与所述粗煤泥通道连通,所述脱水单元的出泥端与所述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筛分单元的进泥端与所述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筛分单元的出泥端与所述精煤通道连通;粗煤泥通过所述粗煤泥通道进入所述脱水单元,所述脱水单元高速旋转将粗煤泥脱水处理成脱水煤泥,脱水煤泥通过所述输送通道进入所述筛分单元,所述筛分单元高速旋转从脱水煤泥筛分出精煤,精煤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输出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结合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脱水单元包括N个圆筒,相邻圆筒之间设有环形连通通道,该环形连通通道将上一级圆筒内的粗煤泥输送到下一级圆筒继续脱水处理;所述圆筒的周壁设有若干滤水孔,该滤水孔的孔径小于0.3mm;所述筛分单元包括M个筛分筒,相邻筛分筒之间设有螺旋形连通通道,该螺旋形连通通道将上一级筛分筒内的脱水煤泥输送到下一级筛分筒继续筛分处理;M≥N≥2;所述筛分筒设有若干筛分孔,该筛分孔的孔径为2.5mm~3mm;所述圆筒和所述筛分筒之间通过所述输送通道连通。结合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筒和所述筛分筒相互嵌套,所述输送通道至少为N条;所述输送通道位于所述圆筒和所述筛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所述圆筒内粗煤泥脱水处理后通过所述输送通道进入所述筛分筒筛分精煤。结合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N个圆筒分为第一级至第N级,M个筛分筒分为第一级至第M级,M>N;前N级所述圆筒和前N级所述筛分筒依次相互嵌套,第N+1级至第M级所述筛分筒依次筛分脱水煤泥中精煤。结合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通道为M条;第一级圆筒与所述粗煤泥通道连通,同一级的圆筒和筛分筒各连通一条所述输送通道,第N+1级至第M级筛分筒也各连通一条所述输送通道,每级筛分筒均与所述精煤通道连通;粗煤泥通过所述粗煤泥通道进入第一级圆筒,第一级圆筒高速旋转通过滤水孔甩出粗煤泥中部分水分,以实现将粗煤泥一级脱水处理成一级脱水煤泥;一级脱水煤泥通过第一条输送通道进入第一级筛分筒,第一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一级脱水煤泥中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第一级筛分筒中遗留有一级筛分精煤,一级筛分精煤通过螺旋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二级筛分筒;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进入第一级筛分筒和第一级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通过环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二级圆筒;一级筛分精煤在高速旋转的第二级筛分筒继续通过筛分孔甩出煤泥后遗留2.5mm~3mm精煤,2.5mm~3mm精煤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输送至第N+1级筛分筒;第二级圆筒高速旋转通过滤水孔甩出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部分水分,以实现将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二级脱水处理成二级脱水煤泥;二级脱水煤泥通过第二条输送通道进入第二级筛分筒,第二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二级脱水煤泥中二级筛分精煤的煤泥,第二级筛分筒中遗留有二级筛分精煤,二级筛分精煤通过螺旋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三级筛分筒;二级筛分精煤的煤泥进入第二级筛分筒和第二级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二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通过环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三级圆筒;以此类推;N-1级筛分精煤在高速旋转的第N级筛分筒继续通过筛分孔甩出煤泥后遗留2.5mm~3mm精煤,2.5mm~3mm精煤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输送至第N+1级筛分筒;第N级圆筒高速旋转通过滤水孔甩出N-1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部分水分,以实现将N-1级筛分精煤的煤泥N级脱水处理成N级脱水煤泥;N级脱水煤泥通过第N条输送通道进入第N级筛分筒,第N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N级脱水煤泥中N级筛分精煤的煤泥,第N级筛分筒中遗留有N级筛分精煤,N级筛分精煤通过螺旋形连通通道和第N+1条输送通道进入第N+1级筛分筒;N级筛分精煤的煤泥进入第N级筛分筒和第N级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并从第N级筛分筒和第N级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排出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第N+1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2.5mm~3mm精煤中夹杂的煤泥,第N+1级筛分筒中遗留有N+1级筛分精煤,N+1级筛分精煤通过螺旋形连通通道和第N+2条输送通道进入第N+2级筛分筒;以此类推;第M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2.5mm~3mm精煤中夹杂的煤泥,第M级筛分筒中遗留有M级筛分精煤,M级筛分精煤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输出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结合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通道为N条;第一级圆筒与所述粗煤泥通道连通,同一级的圆筒和筛分筒各连通一条所述输送通道,第N级至第M级筛分筒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连通,每级筛分筒均与所述精煤通道连通;粗煤泥通过所述粗煤泥通道进入第一级圆筒,第一级圆筒高速旋转通过滤水孔甩出粗煤泥中部分水分,以实现将粗煤泥一级脱水处理成一级脱水煤泥;一级脱水煤泥通过第一条输送通道进入第一级筛分筒,第一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一级脱水煤泥中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第一级筛分筒中遗留有一级筛分精煤,一级筛分精煤通过螺旋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二级筛分筒;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进入第一级筛分筒和第一级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通过环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二级圆筒;一级筛分精煤在高速旋转的第二级筛分筒继续通过筛分孔甩出煤泥后遗留2.5mm~3mm精煤,2.5mm~3mm精煤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输送至第N+1级筛分筒;第二级圆筒高速旋转通过滤水孔甩出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部分水分,以实现将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二级脱水处理成二级脱水煤泥;二级脱水煤泥通过第二条输送通道进入第二级筛分筒,第二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二级脱水煤泥中二级筛分精煤的煤泥,第二级筛分筒中遗留有二级筛分精煤,二级筛分精煤通过螺旋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三级筛分筒;二级筛分精煤的煤泥进入第二级筛分筒和第二级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二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通过环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三级圆筒;以此类推;N-1级筛分精煤在高速旋转的第N级筛分筒继续通过筛分孔甩出煤泥后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粗煤泥通道、脱水单元、输送通道、筛分单元和精煤通道,其中:/n所述脱水单元的进泥端与所述粗煤泥通道连通,所述脱水单元的出泥端与所述输送通道连通;/n所述筛分单元的进泥端与所述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筛分单元的出泥端与所述精煤通道连通;/n粗煤泥通过所述粗煤泥通道进入所述脱水单元,所述脱水单元高速旋转将粗煤泥脱水处理成脱水煤泥,脱水煤泥通过所述输送通道进入所述筛分单元,所述筛分单元高速旋转从脱水煤泥筛分出精煤,精煤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输出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粗煤泥通道、脱水单元、输送通道、筛分单元和精煤通道,其中:
所述脱水单元的进泥端与所述粗煤泥通道连通,所述脱水单元的出泥端与所述输送通道连通;
所述筛分单元的进泥端与所述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筛分单元的出泥端与所述精煤通道连通;
粗煤泥通过所述粗煤泥通道进入所述脱水单元,所述脱水单元高速旋转将粗煤泥脱水处理成脱水煤泥,脱水煤泥通过所述输送通道进入所述筛分单元,所述筛分单元高速旋转从脱水煤泥筛分出精煤,精煤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输出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单元包括N个圆筒,相邻圆筒之间设有环形连通通道,该环形连通通道将上一级圆筒内的粗煤泥输送到下一级圆筒继续脱水处理;所述圆筒的周壁设有若干滤水孔,该滤水孔的孔径小于0.3mm;
所述筛分单元包括M个筛分筒,相邻筛分筒之间设有螺旋形连通通道,该螺旋形连通通道将上一级筛分筒内的脱水煤泥输送到下一级筛分筒继续筛分处理;M≥N≥2;所述筛分筒设有若干筛分孔,该筛分孔的孔径为2.5mm~3mm;
所述圆筒和所述筛分筒之间通过所述输送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和所述筛分筒相互嵌套,所述输送通道至少为N条;
所述输送通道位于所述圆筒和所述筛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所述圆筒内粗煤泥脱水处理后通过所述输送通道进入所述筛分筒筛分精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其特征在于,M>N;
前N级所述圆筒和前N级所述筛分筒依次相互嵌套,第N+1级至第M级所述筛分筒依次筛分脱水煤泥中精煤。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为M条;
第一级圆筒与所述粗煤泥通道连通,同一级的圆筒和筛分筒各连通一条所述输送通道,第N+1级至第M级筛分筒也各连通一条所述输送通道,每级筛分筒均与所述精煤通道连通;
粗煤泥通过所述粗煤泥通道进入第一级圆筒,第一级圆筒高速旋转通过滤水孔甩出粗煤泥中部分水分,以实现将粗煤泥一级脱水处理成一级脱水煤泥;一级脱水煤泥通过第一条输送通道进入第一级筛分筒,第一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一级脱水煤泥中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第一级筛分筒中遗留有一级筛分精煤,一级筛分精煤通过螺旋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二级筛分筒;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进入第一级筛分筒和第一级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通过环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二级圆筒;
一级筛分精煤在高速旋转的第二级筛分筒继续通过筛分孔甩出煤泥后遗留2.5mm~3mm精煤,2.5mm~3mm精煤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输送至第N+1级筛分筒;
第二级圆筒高速旋转通过滤水孔甩出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部分水分,以实现将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二级脱水处理成二级脱水煤泥;二级脱水煤泥通过第二条输送通道进入第二级筛分筒,第二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二级脱水煤泥中二级筛分精煤的煤泥,第二级筛分筒中遗留有二级筛分精煤,二级筛分精煤通过螺旋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三级筛分筒;二级筛分精煤的煤泥进入第二级筛分筒和第二级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二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通过环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三级圆筒;
以此类推;
N-1级筛分精煤在高速旋转的第N级筛分筒继续通过筛分孔甩出煤泥后遗留2.5mm~3mm精煤,2.5mm~3mm精煤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输送至第N+1级筛分筒;
第N级圆筒高速旋转通过滤水孔甩出N-1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部分水分,以实现将N-1级筛分精煤的煤泥N级脱水处理成N级脱水煤泥;N级脱水煤泥通过第N条输送通道进入第N级筛分筒,第N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N级脱水煤泥中N级筛分精煤的煤泥,第N级筛分筒中遗留有N级筛分精煤,N级筛分精煤通过螺旋形连通通道和第N+1条输送通道进入第N+1级筛分筒;N级筛分精煤的煤泥进入第N级筛分筒和第N级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并从第N级筛分筒和第N级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排出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
第N+1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2.5mm~3mm精煤中夹杂的煤泥,第N+1级筛分筒中遗留有N+1级筛分精煤,N+1级筛分精煤通过螺旋形连通通道和第N+2条输送通道进入第N+2级筛分筒;
以此类推;
第M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2.5mm~3mm精煤中夹杂的煤泥,第M级筛分筒中遗留有M级筛分精煤,M级筛分精煤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输出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粗煤泥回收精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为N条;
第一级圆筒与所述粗煤泥通道连通,同一级的圆筒和筛分筒各连通一条所述输送通道,第N级至第M级筛分筒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连通,每级筛分筒均与所述精煤通道连通;
粗煤泥通过所述粗煤泥通道进入第一级圆筒,第一级圆筒高速旋转通过滤水孔甩出粗煤泥中部分水分,以实现将粗煤泥一级脱水处理成一级脱水煤泥;一级脱水煤泥通过第一条输送通道进入第一级筛分筒,第一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一级脱水煤泥中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第一级筛分筒中遗留有一级筛分精煤,一级筛分精煤通过螺旋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二级筛分筒;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进入第一级筛分筒和第一级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通过环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二级圆筒;
一级筛分精煤在高速旋转的第二级筛分筒继续通过筛分孔甩出煤泥后遗留2.5mm~3mm精煤,2.5mm~3mm精煤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输送至第N+1级筛分筒;
第二级圆筒高速旋转通过滤水孔甩出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部分水分,以实现将一级筛分精煤的煤泥二级脱水处理成二级脱水煤泥;二级脱水煤泥通过第二条输送通道进入第二级筛分筒,第二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二级脱水煤泥中二级筛分精煤的煤泥,第二级筛分筒中遗留有二级筛分精煤,二级筛分精煤通过螺旋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三级筛分筒;二级筛分精煤的煤泥进入第二级筛分筒和第二级圆筒之间的嵌套区域,二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通过环形连通通道进入第三级圆筒;
以此类推;
N-1级筛分精煤在高速旋转的第N级筛分筒继续通过筛分孔甩出煤泥后遗留2.5mm~3mm精煤,2.5mm~3mm精煤通过所述精煤通道输送至第N+1级筛分筒;
第N级圆筒高速旋转通过滤水孔甩出N-1级筛分精煤的煤泥部分水分,以实现将N-1级筛分精煤的煤泥N级脱水处理成N级脱水煤泥;N级脱水煤泥通过第N条输送通道进入第N级筛分筒,第N级筛分筒高速旋转通过筛分孔甩出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水利路根奎岳东霍小泉李满平李伟辉王卫云袁增云范智海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