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宝婕专利>正文

一种防烫伤节能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726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烫伤节能锅,包括锅身以及锅柄或/和锅耳,所述锅柄或/和锅耳的一端连接在锅身的外侧,所述锅身的外侧设有位于锅柄或/和锅耳之下的挡热裙,所述挡热裙靠近锅身的一端固定在锅身上,另一端往外延伸且具有向内弯折朝向锅身的回热部。该防烫伤节能锅能够有效地减少锅身的热量和热源的热量传递至锅柄或锅把上,降低锅柄或锅把的温度,防止烫伤。而且,挡热裙在阻挡热辐射时,相当于热量辐射传递至挡热裙上,直接加热挡热裙,使得挡热裙的温度升高,这样可以通过挡热裙收集、吸收该部分通常被浪费热量,传导对锅身有效加热,从而变废为宝,减少能量浪费,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烫伤节能锅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具体涉及一种防烫伤节能锅。
技术介绍
烹饪锅,作为人们生活烹饪常用的器具之一,按材质进行分类,锅主要包括不锈钢锅、铁锅、铝锅、高压锅、不粘锅、铜锅等;其中,不管锅由何种材质制成,其主要的性能是具备较高的导热性,才能高效地将热源的热量传递至食物中,减少烹饪时间,提高烹饪效率。现有的烹饪锅主要由锅身、锅柄或锅把组成,烹饪过程中,锅身作为热量传递部件,自身的温度非常高,加上余火直接烧在锅把柄上;而锅柄或锅把主要是方便人们对锅进行操控,使得人们在烹饪过程中可以翻动锅身,或者在烹饪完成后将锅身离开热源。但是,现有的烹饪锅普遍不具备防烫伤的功能,缺少防热设计,在烹饪过程中,锅柄或锅把也带有较高的温度,使得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提心吊胆,稍不留神就可能被烫伤手,并且通常都会把锅柄或锅把上的表层塑料烧掉等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烫伤节能锅,该防烫伤节能锅能够有效地隔断明火烧烫把柄、减少锅身的热量和热源的热量传递至锅柄或锅把上,降低锅柄或锅把的温度,防止烫伤。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烫伤节能锅,包括锅身以及锅柄或/和锅耳,所述锅柄或/和锅耳的一端连接在锅身的外侧,所述锅身的外侧设有位于锅柄或/和锅耳之下的挡热裙,所述挡热裙靠近锅身的一端固定在锅身上,另一端往外延伸。上述防烫伤节能锅的工作原理是:在烹饪过程中,锅身放置在热源(火苗)的上方,将热源的热量传递给锅中的食物,在此过程中,大量的热量往上传递,使锅柄或/和锅耳的温度升高,传递至锅柄或/和锅耳上的热量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聚积在锅身的边缘或传递至锅柄或/和锅耳上,另一个途径火苗直接接触或者热辐射将热量传递给锅柄或/和锅耳,往往后者令锅柄或/和锅耳的温度升高得更快,温度也更高,因而,导致被烫伤的安全事故时常会发生,因此,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技术中,通过在锅柄或/和锅耳的下方设置挡热裙,火苗的热量被挡热裙隔挡,大大减少传递到锅柄或/和锅耳的热量,有效降低锅柄或/和锅耳的温度,避免烫手和被烧坏。此外,挡热裙在阻挡热辐射时,相当于热量辐射传递至挡热裙上,直接加热挡热裙,使得挡热裙的温度升高,这样可以通过挡热裙收集、吸收该部分目前被浪费的热量传导回锅体上变为有效利用,减少能量浪费,达到节能降耗约15%的目的。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锅柄包括内骨架、柄体以及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套设在柄体的外侧;所述内骨架位于柄体的内腔中,且通过若干个连接部与柄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柄体的内壁中,除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以外的其他部位与内骨架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内骨架的端部与锅身连接。工作时,来自锅身的热量先传递至内骨架上,再通过内骨架的若干个连接部传递至柄体上,在此过程中,由于在柄体的内壁中,除与连接部连接以外的其他部位与内骨架之间形成间隙,亦即内骨架并非全面与柄体接触,两者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若干个连接部,通过截面积较小的连接部,可以减少热量的传递。在保证结构刚性的前提下,理论上连接部的尺寸越小,传递热量的能力越弱,从而有效隔绝热量的传递,降低人手接触到的温度,此为第一层隔热防护。进一步,由于隔热套套设在柄体上,可以作为第二层隔热防护,防止人手直接接触柄体,有效地避免因接触高温的柄体而烫伤。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骨架的端部通过固定脚连接在锅身上。优选地,所述固定脚设有三个,呈三角形连接在锅身和内骨架之间。优选地,所述固定脚由低导热性的材料制成,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由锅身传递至固定脚上的热量,提高隔热的效果。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部设有多个,多个连接部沿着圆周方向分布。优选地,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之间构成褶皱散热部,该褶皱散热部的长度大于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之间的直线距离。通过上述结构,在内骨架上设置加大面积的褶皱散热部,该褶皱散热部在柄体的内腔曲折延伸,大幅提高散热效果。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柄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支撑凸点,所述隔热套包裹在支撑凸点上。这样可以减少热传递的路径,进一步提高隔热的效果。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柄体和隔热套上设有多个散热孔。这样有利于将锅柄上聚集的热量快速散发掉,更好地防止锅柄升温。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锅耳包括固定柱和隔热柄,所述固定柱设有两个,分别并列固定连接在锅身上;所述隔热柄通过螺钉结构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柱之间。优选地,所述隔热柄的结构与锅柄的结构相同。进一步,所述隔热柄的两端设有用于阻隔固定柱上的热量的隔热环。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锅耳包括连接环和环套;其中,所述连接环的两端往锅身的方向弯曲并固定在锅身上,所述环套套在连接环的中间部位外;所述连接环与环套之间设有中间隔热筒,所述连接环的中间部位上设有多个往上凸起的上导热部,多个上导热部排列的方向与中间隔热筒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中间隔热筒在锅身平放的自然状态下挂在多个上导热部上。对于锅耳,热量从连接环的两端传递,充满整个连接环,此时连接环本具有较高的温度;但是,连接环的外侧设有中间隔热筒,而且连接环上设有多个往上凸起的上导热部,在锅身平放而且自然状态下,中间隔热筒挂在多个上导热部上,亦即只有中间隔热筒的内腔顶部与多个上导热部接触,其他部位与连接环分离,这样热量只能从多个微小的上导热部传递至中间隔热筒(除了通过空气传递热量),所以热量难以大幅地传递至中间隔热筒上,有效地减少热量的传递。另外,所述中间隔热筒的外侧还设有环套,可以进一步隔热,防止烫伤。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环的中间部位设有多个往下凸起的下导热部,所述下导热部位于上导热部的相反一侧。通过上述结构,在烹饪过程中,需要将锅身移位时,可以抓住锅耳将整个锅提起,此时环套受到人手往上的作用力,环套往上托起位于其内侧的中间隔热筒,使得中间隔热筒远离上导热部,直至中间隔热筒的内腔顶在下导热部上,亦即在抬起的前后由上导热部变为下导热部与中间隔热筒接触,因而在提锅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减少热量从连接环传递至中间隔热筒上,即使长时间提锅也不会被烫伤。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环与锅身连接的两端上均设有散热片。优选地,所述连接环的两端的散热片均为多个,且为圆形,在远离锅身的方向上,所述散热片的尺寸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通过上述结构,多个散热片有助于快速地将从锅身传递至连接环的热量散发,而且将尺寸较大的散热片设置在中间,使得尺寸较小的散热片分别靠近锅身和环套,这样既能获得散热量大的效果(尺寸较大的散热片),又能避免“尺寸较大的散热片靠近锅身引起的吸取锅身的热量”和“尺寸较大的散热片靠近环套会阻碍人手抓取锅耳”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环套由非金属隔热材料制成,其上开设有开口,通过伸缩变形完成环套的拆装,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环套的自身情况进行更换,从而确保不会烫手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烫伤节能锅,包括锅身以及锅柄或/和锅耳,所述锅柄或/和锅耳的一端连接在锅身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身的外侧设有位于锅柄或/和锅耳之下的挡热裙,所述挡热裙靠近锅身的一端固定在锅身上,另一端往外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烫伤节能锅,包括锅身以及锅柄或/和锅耳,所述锅柄或/和锅耳的一端连接在锅身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身的外侧设有位于锅柄或/和锅耳之下的挡热裙,所述挡热裙靠近锅身的一端固定在锅身上,另一端往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伤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柄包括内骨架、柄体以及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套设在柄体的外侧;所述内骨架位于柄体的内腔中,且通过若干个连接部与柄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柄体的内壁中,除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以外的其他部位与内骨架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内骨架的端部与锅身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烫伤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有多个,多个连接部沿着圆周方向分布;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之间构成褶皱散热部,该褶皱散热部的长度大于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之间的直线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烫伤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柄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支撑凸点,所述隔热套包裹在支撑凸点上;所述柄体和隔热套上设有多个散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烫伤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耳包括固定柱和隔热柄,所述固定柱设有两个,分别并列固定连接在锅身上;所述隔热柄通过螺钉结构固定连接在两个固定柱之间;所述隔热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光
申请(专利权)人:李宝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