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腺科患者术后乳房偏位恢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乳腺科恢复装置
,具体为一种乳腺科患者术后乳房偏位恢复装置。
技术介绍
乳腺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对乳房进行手术,患者在做完乳腺外科手术后,需要对乳腺进行定位,以避免乳房偏位,现有的乳房偏位恢复装置大多是简单的气囊托,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距,气囊托在使用时不便于调整,不能适应不同的患者,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乳腺科患者术后乳房偏位恢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腺科患者术后乳房偏位恢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乳房偏位恢复装置大多是简单的气囊托,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距,气囊托在使用时不便于调整,不能适应不同患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乳腺科患者术后乳房偏位恢复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且靠近右端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支腿,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且靠近左端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腿,两个所述第一支腿之间且位于中上部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表面且靠近两端的位置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乳腺科患者术后乳房偏位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1),所述固定底板(1)的底部且靠近右端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支腿(11),所述固定底板(1)的底部且靠近左端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腿(10),两个所述第一支腿(10)之间且位于中上部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00),所述转动板(100)的表面且靠近两端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电缸(9),所述电缸(9)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有支撑杆(90),所述固定底板(1)的表面且靠近左端的位置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矩形通槽(12),所述固定底板(1)的表面设有第一床板(3),所述第一床板(3)的左端铰接有第二床板(4),所述第二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腺科患者术后乳房偏位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板(1),所述固定底板(1)的底部且靠近右端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支腿(11),所述固定底板(1)的底部且靠近左端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支腿(10),两个所述第一支腿(10)之间且位于中上部的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00),所述转动板(100)的表面且靠近两端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电缸(9),所述电缸(9)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有支撑杆(90),所述固定底板(1)的表面且靠近左端的位置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矩形通槽(12),所述固定底板(1)的表面设有第一床板(3),所述第一床板(3)的左端铰接有第二床板(4),所述第二床板(4)的前后两侧且靠近左端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矩形固块(40),所述矩形固块(40)远离第二床板(4)的一侧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401),所述矩形固块(40)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矩形孔a(400),所述矩形孔a(400)内活动连接有定位机构(8),所述定位机构(8)包括矩形柱(80),所述矩形柱(80)顶部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801),所述矩形柱(80)的右侧且靠近顶部的位置水平开设有矩形孔b(800),所述矩形孔b(800)内活动连接有矩形连接杆(81),所述矩形连接杆(81)右端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三紧固螺栓(811),所述矩形连接杆(81)的前侧且靠近右端的位置开设有圆形孔(810),所述圆形孔(810)内活动连接有圆形连接杆(82),所述圆形连接杆(82)的一端设有定型架(83),所述定型架(83)的内侧设有弧形气囊(84),所述弧形气囊(84)外侧的中部设有阀门(85),且所述阀门(85)的端部贯穿定型架(83)的内侧,所述第二床板(4)的底部且靠近左端的位置设有对称分布的U形连接块(43),所述支撑杆(90)的顶端穿过矩形通槽(12)且与所述U形连接块(43)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浩,胡滢,唐鹏,姜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