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辅助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707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5
提供一种穿刺辅助引导装置,包括引导穿刺板(10)和定位装置(20),所述引导穿刺板和所述定位装置的一侧用于与体表相接触,所述引导穿刺板包括至少一个穿刺部(11),所述穿刺部形成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引导穿刺板的穿刺通道(111),所述穿刺通道能够引导穿刺针进入穿刺点的皮下,所述引导穿刺板还包括与所述定位装置相对应的定位部(12),所述定位装置能够被固定在体表上,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定位部在体表上具有唯一的对应关系,所述定位装置的用于与体表接触的一侧具有非旋转对称形状。根据本申请的穿刺辅助引导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定位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刺辅助引导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穿刺辅助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人体组织透视检查手段、如CT、MRI或B超等手段,并在其引导下进行各种穿刺检查或治疗,体表穿刺点的定位选择直接关系到穿刺能否成功以及是否能够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或者附近的重要脏器。徒手穿刺技术难度大,学习周期长;常用的骨定位或超声辅助定位的方法受制于医生的个体差异,定位误差较大;拉直回形针标记法定位粗略,常需多次CT扫描在纵轴上调整穿刺点;专用激光定位装置设置复杂、价格昂贵,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穿刺辅助引导装置。本申请提供一种穿刺辅助引导装置,包括引导穿刺板和定位装置,所述引导穿刺板和所述定位装置的一侧用于与体表相接触,所述引导穿刺板包括至少一个穿刺部,所述穿刺部形成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引导穿刺板的穿刺通道,所述穿刺通道能够引导穿刺针进入穿刺点的皮下,所述引导穿刺板还包括与所述定位装置相对应的定位部,所述定位装置能够被固定在体表上,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定位部在体表上具有唯一的对应关系,所述定位装置的用于与体表接触的一侧具有非旋转对称形状。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T形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具有第一臂、第二臂和腿,所述第一臂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臂的长度不相同。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粘贴构件,所述粘贴构件附着到所述定位块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贴构件为至少在背离所述定位块的一侧具有粘性的不干胶片,所述不干胶片的面积大于所述定位块的与所述不干胶片附着的一侧的面积,并且/或者所述不干胶片具有非旋转对称形状。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穿刺板的靠近所述穿刺部的区域具有探测部,所述探测部为所述引导穿刺板上的挖空区域。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穿刺板包括引导穿刺板主体,所述定位部为形成于所述引导穿刺板主体的通孔或槽,所述穿刺部包括从所述引导穿刺板主体凸出设置的穿刺引导部。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通道的长度不少于3mm。所述穿刺部的所述穿刺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穿刺点在所述引导穿刺板主体上的切平面形成的夹角为30°至90°。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通道为圆形通孔或半圆形槽,所述圆形通孔或半圆形槽的内径比所述穿刺针的外径大0.1mm至1mm。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一个所述穿刺部形成贯穿所述引导穿刺板的多个穿刺通道,所述多个穿刺通道彼此相邻且平行地排列。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能够在CT和/或MRI下显影的显影用构件。根据本申请的穿刺辅助引导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定位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引导装置的定位装置20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引导装置的引导穿刺板10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引导装置的引导穿刺板10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引导装置的引导穿刺板10的一个穿刺部11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引导装置的引导穿刺板10与定位装置20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引导穿刺板;11穿刺部;111穿刺通道;112穿刺引导部;12定位部;13引导穿刺板主体;14探测部;20定位装置;21定位块;211第一臂;212第二臂;213腿;22粘贴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申请,而不用于穷举本申请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参照图1,介绍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位装置20。定位装置20包括至少一个定位块21,定位块21的用于朝向人体体表定向的面具有非旋转对称形状。例如,定位装置20包括至少一个T形的定位块21,该T形的定位块21具有第一臂211、第二臂212和腿213,其中第一臂211和第二臂212的长度不相同。由于具有长短臂的T形的定位块21的第一臂211和第二臂212的长度不同,因而该定位块21也是非轴对称的。定位块21的非旋转对称形状使得即使在只有一个定位块21在体表上留下标记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引导穿刺板10的位置被唯一地确定。定位装置20中的至少一个定位块21或者定位块2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为能够在CT和/或MRI下显影的显影用构件,例如,至少一个定位块21或者定位块21的至少一部分为金属或类骨材质。定位装置20的与体表相接触的一侧可以涂有难溶于酒精或者碘伏的油墨,即使将定位装置20取下也能在体表上留下相应的标记,后续依靠该标记可以将定位装置20复位。在该油墨形成的标记与定位块21的形状和位置一致的情况下,也可以依靠该标记直接对引导穿刺板10进行定位。油墨可以但不限于包括甲紫溶液、医用级胭脂红、食品兰、食品红中的一种或多种。油墨还可以包括甘油、酒精、水等。定位装置20还包括粘贴构件22,粘贴构件22附着在定位块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使定位块21能够被固定在体表上而不移动。粘贴构件22可以为至少在背离定位块21的一侧具有粘性的不干胶片,该不干胶片的面积优选大于定位块21的与不干胶片附着的一侧的面积。该不干胶片可以具有非旋转对称形状,便于取下定位装置20后的复位。例如,在图1所示的粘贴构件22中,可以额外地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其它部分或部件,使得该粘贴构件22具有非旋转对称形状或者非轴对称形状。该其它部分或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凸起或凹槽。可以理解,该粘贴构件22不限于面积大于定位块21的不干胶片。该粘贴构件22例如还可以表现为形成于定位块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的不干胶层,该不干胶层可以具有上述油墨。在粘贴构件22为在背离定位块21的一侧具有粘性的不干胶片的情况下,在对引导穿刺板10定位时粘贴构件22不会与引导穿刺板10发生粘贴,定位块21可以直接在体表上与引导穿刺板10的定位部12配合定位,可以容易地取下引导穿刺板10。使用时,定位装置20的定位块21被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在病灶附近的体表上,对病灶处进行人体组织透视检查,例如使用CT扫描、MRI扫描等扫描技术,利用现有技术将扫描影像重建为三维模型,可以重建病灶与定位装置20的位置关系,并确定穿刺点的位置,便能确定引导穿刺板10上的定位部12和穿刺部11的位置。参照图2至5,介绍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引导穿刺板10。引导穿刺板10可以使用3D打印等方法制作,引导穿刺板10与病灶处的体表接触的一面可以根据体表的曲率而确定,从而能够与体表相贴合。引导穿刺板10包括引导穿刺板主体13,引导穿刺板主体13的形状不限。优选地,引导穿刺板主体13的厚度小于定位块21的厚度,有利于使引导穿刺板10与定位块21的配合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刺辅助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穿刺板(10)和定位装置(20),所述引导穿刺板(10)和所述定位装置(20)的一侧用于与体表相接触,/n所述引导穿刺板(10)包括至少一个穿刺部(11),所述穿刺部(11)形成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引导穿刺板(10)的穿刺通道(111),所述穿刺通道(111)能够引导穿刺针进入穿刺点的皮下,/n所述引导穿刺板(10)还包括与所述定位装置(20)相对应的定位部(12),所述定位装置(20)能够被固定在体表上,所述定位装置(20)与所述定位部(12)在体表上具有唯一的对应关系,/n所述定位装置(20)的用于与体表接触的一侧具有非旋转对称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刺辅助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穿刺板(10)和定位装置(20),所述引导穿刺板(10)和所述定位装置(20)的一侧用于与体表相接触,
所述引导穿刺板(10)包括至少一个穿刺部(11),所述穿刺部(11)形成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引导穿刺板(10)的穿刺通道(111),所述穿刺通道(111)能够引导穿刺针进入穿刺点的皮下,
所述引导穿刺板(10)还包括与所述定位装置(20)相对应的定位部(12),所述定位装置(20)能够被固定在体表上,所述定位装置(20)与所述定位部(12)在体表上具有唯一的对应关系,
所述定位装置(20)的用于与体表接触的一侧具有非旋转对称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辅助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20)包括至少一个T形的定位块(21),所述定位块(21)具有第一臂(211)、第二臂(212)和腿(213),所述第一臂(211)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臂(212)的长度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辅助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20)还包括粘贴构件(22),所述粘贴构件(22)附着到所述定位块(21)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辅助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构件(22)为至少在背离所述定位块(21)的一侧具有粘性的不干胶片,
所述不干胶片的面积大于所述定位块(21)的与所述不干胶片附着的一侧的面积,并且/或者
所述不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萍林淑超袁静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心速度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