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PU供电电路及电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639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PU供电电路及电源设备,该系统包括电源调节芯片、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电感和输出电容组,其中,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一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二管脚与第二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第二开关模块的漏极相连,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电感的第一管脚相连,电感的第二管脚与输出电容组的第一管脚相连,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成度高,线路简单,满足技术设计要求;能够降低BOM成本;减少零件个数,减小PCB尺寸;减少工程师调试时间,提高调试效率;方便工厂生产;从而满足高性能高的供电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PU供电电路及电源设备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
,尤其涉及一种CPU供电电路及电源设备。
技术介绍
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核心供电电压是CPU稳定工作的基石,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设备工作的稳定性,进而会影响整机的稳定性,如果说电源是PC的心脏,主板的供电模块就是主板的心脏,它不仅决定着搭载在身上的处理器能否正常工作,更决定着处理器能否发挥出完整的性能,一切就要看CPU电源供电是否稳定,怎样设计一款稳定性、高性能、低成本CPU电源供电的研发的主板是各家电脑主板设计人员研究的方向。而现有的主板CPU电源大都是由电源主控芯片及相关线路,例如,现有技术中电源主控芯片为RT8175A,该芯片的管脚很多,外围的电路也很复杂,这样,所有器件的成本高,同时个数较多,PCB尺寸较大,使得工程师在进行电路板调试时,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调试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PU供电电路及电源设备。本技术提供一种CPU供电电路,包括电源调节芯片、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电感和输出电容组,其中,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一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管脚相连,所述电感的第二管脚与输出电容组的第一管脚相连。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输入电容和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5V电源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入电容的第一管脚相连,且与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VCC端相连,所述输入电容的第二管脚与地相连。可选地,所述输出电容组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管脚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管脚相连,且与所述电感的第二管脚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管脚相连,且与地相连。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反馈子电路,所述反馈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容,所述电感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FB管脚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相连。可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补偿子电路,所述补偿子电路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相连,且与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COMP端口相连,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相连,且与地相连。可选地,所述电源调节芯片为RT8120芯片。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都为MOSFET管。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为8引脚SOIC封装。可选地,所述电感的电感值为1uH,电流为15A。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源设备,包括所述的CPU供电电路。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包括电源调节芯片、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电感和输出电容组,其中,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一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二管脚与第二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第二开关模块的漏极相连,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电感的第一管脚相连,电感的第二管脚与输出电容组的第一管脚相连,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集成度高,线路简单,满足技术设计要求;能够降低BOM成本;减少零件个数,减小PCB尺寸;减少工程师调试时间,提高调试效率;方便工厂生产;从而满足高性能高的供电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PU供电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CPU供电电路,包括电源调节芯片、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电感和输出电容组。其中,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一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管脚相连,所述电感的第二管脚与输出电容组的第一管脚相连。具体地,电源调节芯片为RT8120A,用于提供PWM信号,该电源调节芯片的管脚UGATE通过电阻RP709与第一开关模块QP701的栅极相连,该管脚还通过电阻RP709和电阻710与第一开关模块QP701的源极相连,且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QP702的漏极相连。电源调节芯片的OCSET通过电阻RP712与第二开关模块QP702的栅极相连,该第二开关模块的QP702的源极与地相连。第一开关模块QP702的漏极与电感LP29相连,LP29的第二端与电容CEP703和CEP704相连,用于为CPU提供VCC0-CPU和VCC1-CPU。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包括电源调节芯片、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电感和输出电容组,其中,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一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二管脚与第二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第二开关模块的漏极相连,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电感的第一管脚相连,电感的第二管脚与输出电容组的第一管脚相连,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集成度高,线路简单,满足技术设计要求;能够降低BOM成本;减少零件个数,减小PCB尺寸;减少工程师调试时间,提高调试效率;方便工厂生产;从而满足高性能高的供电需求。本技术提供还提供一种CPU供电电路,包括电源调节芯片、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电感和输出电容组,其中,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一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管脚相连,所述电感的第二管脚与输出电容组的第一管脚相连。具体地,电源调节芯片为RT8120A,用于提供PWM信号,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都为MOSFET管,具体为均为8引脚SOIC封装。该电源调节芯片的管脚UGATE通过电阻RP709与第一开关模块QP701的栅极相连,该管脚还通过电阻RP709和电阻710与第一开关模块QP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PU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调节芯片、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电感和输出电容组,其中,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一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管脚相连,所述电感的第二管脚与输出电容组的第一管脚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1127 CN 20202279200371.一种CPU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调节芯片、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电感和输出电容组,其中,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一管脚与第一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源极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管脚相连,所述电感的第二管脚与输出电容组的第一管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输入电容和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5V电源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入电容的第一管脚相连,且与所述电源调节芯片的VCC端相连,所述输入电容的第二管脚与地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容组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管脚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管脚相连,且与所述电感的第二管脚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管脚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管脚相连,且与地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反馈子电路,所述反馈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容,所述电感的第二管脚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永波宋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微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