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北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微间隙电晕放电的高输出性能多脉冲发电机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6392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8
本申请涉及基于微间隙电晕放电的高输出性能多脉冲发电机及系统,具体涉及发电装置领域。本申请提供的发电机包括:摩擦纳米发电机和微间隙结构;本申请的发电机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发生往复运动,由于微间隙结构的一端与第一电极板电连接,使得本申请将相隔甚远的大面积平板电极转化为微间距点电极,点电极上积累了大量的极化电荷,在微间隙两端形成巨大的电场,使得微间隙中的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定向运动,与间隙中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使得间隙中的空气发生电离,进而在间隙内部产生电晕放电,将发电机输出由单脉冲转化多脉冲形式,结合了电晕放电的瞬时大电流特性,即增加了本申请的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间隙电晕放电的高输出性能多脉冲发电机及系统
本申请涉及发电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微间隙电晕放电的高输出性能多脉冲发电机及系统。
技术介绍
摩擦纳米发电机能够将各种形式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被誉为最高效的能量转换方式。传统的摩擦纳米发电机主要依赖正负材料摩擦起电,附着在摩擦材料上电极之间静电感应,理论基础是麦克斯韦位移电流,本质是介质极化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极化电荷的移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表现出高电压、低电流、低功率、高阻抗的输出特性,使得摩擦纳米发电机输出功率较低,难以应用到实际的供电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微间隙电晕放电的高输出性能多脉冲发电机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表现出低电流、低功率、高阻抗的输出特性,难以应用到实际的供电系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微间隙电晕放电的高输出性能多脉冲发电机,发电机包括:摩擦纳米发电机和微间隙结构,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间隙电晕放电的高输出性能多脉冲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包括:摩擦纳米发电机和微间隙结构,其中,摩擦纳米发电机包括,模态激振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导电墨水、电介质层;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在所述模态激振器上,且所述模态激振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往复运动,所述第一电极板上附有有序的微结构,所述第一电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导电墨水喷涂在所述第一电极板的有序的微结构表面,所述电介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间隙电晕放电的高输出性能多脉冲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包括:摩擦纳米发电机和微间隙结构,其中,摩擦纳米发电机包括,模态激振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导电墨水、电介质层;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在所述模态激振器上,且所述模态激振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往复运动,所述第一电极板上附有有序的微结构,所述第一电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导电墨水喷涂在所述第一电极板的有序的微结构表面,所述电介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电极板,所述微间隙结构包括壳体、基板和尖端部;所述基板和所述尖端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其中,所述基板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尖端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部,所述尖端部的材料为金属,所述尖端部包括多个尖端结构,多个所述尖端结构的尖端相对设置,并且多个所述尖端结构的尖端设置在绝对的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微间隙结构的至少一个所述尖端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间隙电晕放电的高输出性能多脉冲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序的微结构为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秋刘亚兵崔娟张益龙杨路余梁亚坤薛晨阳刘丹张增星高翔王茹张浩凌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