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玻璃液浮抛和渗锡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626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玻璃液浮抛和渗锡的实验装置,包括有高温管式炉、高纯氮气罐以及玻璃液输送管道,在所述高温管式炉内设置有高纯石墨匣钵,所述高纯石墨匣钵内放置有用来悬浮玻璃用的锡液,所述高纯氮气罐通过管道向高温管式炉内填充氮气,同时在高温管式炉的另一端设置有玻璃液输送管道,有所述玻璃液输送管道向高纯石墨匣钵输送玻璃液;观察和模拟高温玻璃液在熔融锡液上的摊平、抛光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渗锡,为拟新开发玻璃的产业化提供关键工艺参数,并为成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锡缺陷进行预测和提供初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玻璃液浮抛和渗锡的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玻璃
,尤其涉及一种模拟玻璃液浮抛和渗锡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浮法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在表面平整度、透光度以及可加工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在浮法玻璃成形过程中玻璃液漂浮在金属锡液的表面,在两者接触界面上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锡离子或原子通过该界面进入浮法玻璃下表面,这引起浮法玻璃下表面性质发生变化。少量的锡有助于改善玻璃的抗化学侵蚀特性,但是过量的渗锡则会对浮法玻璃质量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如会引起沾锡、雾点等外观质量上的明显缺陷,造成浮法玻璃在深加工时出现“虹彩”和“翘曲”现象。同时成形是浮法技术中的关键步骤。平衡厚度和抛光时间是对新型玻璃浮法生产成形工艺设计的关键技术支撑。因此,为了更好的指导浮法生产线的设计和生产低缺陷甚至零缺陷的玻璃制品,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最大可能性的模拟。但目前的研究还聚焦于熔化阶段,成形阶段的研究还有待于更深一步的探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玻璃液浮抛和渗锡的实验装置,观察和模拟高温玻璃液在熔融锡液上的摊平、抛光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渗锡,为拟新开发玻璃的产业化提供关键工艺参数,并为成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锡缺陷进行预测和提供初步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玻璃液浮抛和渗锡的实验装置,包括有高温管式炉、高纯氮气罐以及玻璃液输送管道,在所述高温管式炉内设置有高纯石墨匣钵,所述高纯石墨匣钵内放置有用来悬浮玻璃用的锡液,所述高纯氮气罐通过管道向高温管式炉内填充氮气,同时在高温管式炉的另一端设置有玻璃液输送管道,有所述玻璃液输送管道向高纯石墨匣钵输送玻璃液。进一步改进在于:由所述高纯氮气罐通过管道向高温管式炉内提供99.999的氮气,并通过高温管式炉来驱赶空气,使高温管式炉呈现微正压的保护气体氛围,同时保护锡液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玻璃液输送管道的上端设置有料斗,并在所述料斗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内设置有保温层。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玻璃液输送管道为倾斜放置的,并在玻璃液输送管道的中部设置有角度调节架,用户通过角度调节架来改变玻璃液输送管道的倾斜角度。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玻璃液输送管道为双层结构,内层为铂铑合金质管,其外部根据温度需求缠绕电阻丝,用来补偿玻璃液温度;外层为刚玉管,用来为内层铂铑合金管提供支撑;在内层和外层中间还填充有耐高温保温棉,以防止散热。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高温管式炉正面设置有高温观察窗,所述高温观察窗采用耐高温高纯石英玻璃镜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观察和模拟高温玻璃液在熔融锡液上的摊平、抛光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渗锡,同时获得平衡厚度、抛光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并制备出供渗锡深度和渗锡量测试的玻璃样品,为浮法生产玻璃渗锡机理的研究积累实验数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高温管式炉;2、高纯氮气罐;3、玻璃液输送管道;4、高纯石墨匣钵;5、玻璃;6、锡液;7、管道;8、料斗;9、密封盖;10、角度调节架;11、高温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拟玻璃液浮抛和渗锡的实验装置,包括有高温管式炉1、高纯氮气罐2以及玻璃液输送管道3,在所述高温管式炉1内设置有高纯石墨匣钵4,所述高纯石墨匣钵4内放置有用来悬浮玻璃5用的锡液6,所述高纯氮气罐2通过管道7向高温管式炉1内填充氮气,同时在高温管式炉1的另一端设置有玻璃液输送管道3,有所述玻璃液输送管道3向高纯石墨匣钵4输送玻璃液。由所述高纯氮气罐2通过管道向高温管式炉1内提供99.999的氮气,同时通过高温管式炉1来驱赶空气,使高温管式炉1内呈现微正压的保护气体氛围,同时保护锡液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保证锡液纯度,进一步确保模拟实验的可靠性。所述玻璃液输送管道3的上端设置有料斗8,并在所述料斗8上设置有密封盖9,所述密封盖9内设置有保温层,避免热量损失,同时减少腐蚀性玻璃液对管道的侵蚀,减少引入杂质。漏斗主要是便于高温熔融玻璃液顺利快速输送到高纯石墨匣钵中的锡液上。所述玻璃液输送管道3为倾斜放置的,并在玻璃液输送管道3的中部设置有角度调节架10,用户通过角度调节架10来改变玻璃液输送管道3的倾斜角度,鉴于不同组成玻璃的特性,为了能够让玻璃液顺利输送到锡液上对玻璃液输送管道进行微调的部件。所述玻璃液输送管道3为双层结构,内层为铂铑合金质管,其外部根据温度需求缠绕电阻丝,用来补偿玻璃液温度;外层为刚玉管,用来为内层铂铑合金管提供支撑;在内层和外层中间还填充有耐高温保温棉,以防止散热,保证玻璃液温度不会发生大幅度温降。所述高温管式炉1正面设置有高温观察窗11,所述高温观察窗11采用耐高温高纯石英玻璃镜片,方便随时观察实验过程。所述高温管式炉为采用进口超耐高温的耐火材料,避免因耐火材料剥落进入玻璃液形成缺陷。同时配备精密控温、计时的控制系统,实现高温管式炉内温度均匀性控制在±2℃。本技术能够观察和模拟高温玻璃液在熔融锡液上的摊平、抛光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渗锡,同时获得平衡厚度、抛光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并制备出供渗锡深度和渗锡量测试的玻璃样品,为浮法生产玻璃渗锡机理的研究积累实验数据。将盛有高纯度锡块的高纯石墨匣钵放入高温管式炉中,打开密封盖,打开高纯氮气瓶的减压阀,向高温管式炉中通入氮气,以排除炉膛内的空气,使其充满氮气,盖上密封盖,将高温管式炉按照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锡液完全熔化。通过控制角度调节支架,将玻璃液输送管道与高纯石墨匣钵中的锡液液面接近。再将高温管式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目标温度,并保温30min。打开密封盖,将熔制好的高温玻璃液通过带有漏斗形式的玻璃液输送管道输送到锡液表面,并通过高温观察窗观察玻璃液在锡液液面上的摊平情况,并同时记录玻璃液与锡液的接触时间。计时时间到,取出玻璃样品,待冷却后,进行摊平厚度、渗锡深度及渗锡总量的测试。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玻璃液浮抛和渗锡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高温管式炉(1)、高纯氮气罐(2)以及玻璃液输送管道(3),在所述高温管式炉(1)内设置有高纯石墨匣钵(4),所述高纯石墨匣钵(4)内放置有用来悬浮玻璃(5)用的锡液(6),所述高纯氮气罐(2)通过管道(7)向高温管式炉(1)内填充氮气,同时在高温管式炉(1)的另一端设置有玻璃液输送管道(3),有所述玻璃液输送管道(3)向高纯石墨匣钵(4)输送玻璃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玻璃液浮抛和渗锡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高温管式炉(1)、高纯氮气罐(2)以及玻璃液输送管道(3),在所述高温管式炉(1)内设置有高纯石墨匣钵(4),所述高纯石墨匣钵(4)内放置有用来悬浮玻璃(5)用的锡液(6),所述高纯氮气罐(2)通过管道(7)向高温管式炉(1)内填充氮气,同时在高温管式炉(1)的另一端设置有玻璃液输送管道(3),有所述玻璃液输送管道(3)向高纯石墨匣钵(4)输送玻璃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玻璃液浮抛和渗锡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高纯氮气罐(2)通过管道向高温管式炉(1)内提供99.999的氮气,同时通过高温管式炉(1)来驱赶空气,使高温管式炉(1)内呈现微正压的保护气体氛围,同时保护锡液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玻璃液浮抛和渗锡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液输送管道(3)的上端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丽芬倪嘉赵凤阳崔介东王萍萍高强王巍巍韩娜杨勇柯震坤李金威李常青周刚曹欣单传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