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输路径规划方法和系统
本申请涉及物流运输管理领域,特别是涉及运输路径规划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货物路径规划采用的做法一般是由专门的配线调度人员根据经验和地图上大概的地较理位置远近去调配规划线路与司机。这种做法虽然逻辑上较为简便,而且比好变通调控。但只适用于较少配送点的情况,一旦货物点大幅增加,货物量大幅上升。该方法会导致人工调配规划配送线路的时间大大增加,而且极有可能使得货物准点率下降和货车满载率下降。该方法也很依赖于配线人员的个人经验,若配线人员不稳定,容易导致整个线路规划和配送系统的失调。而在求解路径规划这类问题上,很多团队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起初,采用类似遗传算法的迭代搜索算法,但是随着业务的单量变大,发现算法耗时太慢,根本不可接受。然后,改为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但算法依然有很强的随机性,因为没有随机性在就没办法得到比较好的解。而这种基于随机迭代的搜索策略,带来很强的不确定性,在问题规模大的场景会出现非常多的BadCase。综上,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较大规模的货物路径规划存在的上述问题,目前急需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S100、获取出发点与多个目标点;/nS200、计算每两个目标点之间的运输距离;/nS300、基于运输距离对多个目标点进行第一聚类分组得到至少一聚类组;/nS400、获取每一聚类组对应的负载总重,其中,负载重量表示为每一聚类组中的多个目标点的负载重量之和;/nS500、基于预设重量对聚类组内的目标点进行调整以使每一调整后的聚类组的负载总量与预设重量的重量差值在预设范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00、获取出发点与多个目标点;
S200、计算每两个目标点之间的运输距离;
S300、基于运输距离对多个目标点进行第一聚类分组得到至少一聚类组;
S400、获取每一聚类组对应的负载总重,其中,负载重量表示为每一聚类组中的多个目标点的负载重量之和;
S500、基于预设重量对聚类组内的目标点进行调整以使每一调整后的聚类组的负载总量与预设重量的重量差值在预设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S100、获取出发点与多个目标点”包括:
S110、获取待规划点;
S120、将待规划点的负载重量与预设重量进行比对,剔除负载重量大于等于预设重量的待规划点,得到多个目标点;
S130、获取出发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00、基于运输距离对多个目标点进行第一聚类分组得到至少一聚类组”中,
采用最大最小距离聚类的方法进行所述第一聚类分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S500、基于预设重量对聚类组内的目标点进行调整以使每一调整后的聚类组的负载总量与预设重量的重量差值在预设范围”包括:
S510、若聚类组的负载总重大于预设重量,对聚类组中的至少一目标点进行第二聚类分组;
S520、若聚类组的负载总量小于预设重量,将与聚类组的中心点距离最近的第二聚类分组后的目标点加至聚类组直至调整后每一聚类组的负载总重与预设重量的重量差值在预设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10、若聚类组的负载总重大于预设重量,对聚类组中的至少一目标点进行第二聚类分组”之中:
S511、对聚类组的负载总重、预设重量进行取模运算得到聚类组对应的负载余重;
S512、剔除聚类组中的至少一目标点以使被剔除的目标点的负载重量之和与负载余重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
S513、对被剔除的目标点进行第二聚类分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520若聚类组的负载总量小于预设重量,将与聚类组的中心点距离最近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如昕,黄明,王亚光,
申请(专利权)人:坐标系未来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